11、第十章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以及颈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鉴别方法的探讨——介绍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检查-《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传统概念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引起头痛、头昏、眩晕、耳鸣及重听等颅脑征象;主要病因是椎动脉受颈椎间孔内退变性骨赘的压迫,导致脑供血不全;常规的诊断标准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手术切除骨赘,解除受累血管的机械因素是本病的根治手段。但是,临床中经常遇到外院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的已被建议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手术的病例,笔者在体检时发现其患侧头颈背肩部软组织的压痛点高度敏感,行强刺激推拿多可快速消除或显著缓解征象;仅对少数多次复发的顽固性“椎动脉一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行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则更可收到满意的远期疗效,这就使笔者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研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笔者于1985年3月~1986年3月间在我院有关科室的协作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0.1临床资料

10.1.1病例选择:

由骨科、电生理室和放射科各派专人主持这一科研门诊。先由电生理室医师选择经由脑血流图的额乳导联(颈动脉系统)和枕乳导联(椎动脉系统)的检查以及转颈试验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障碍或兼有不全和障碍(以下兼称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的“预椎病”可疑病例转给骨科,作为研究对象。

10.1.2研究方法:

骨科医师无选择性地接受转来病人的诊疗任务。详细询问病史和做好记录后,不作体检就转给放射科医师摄颈脊柱正、侧和双斜位X线片。以后由骨科医师作下列临床检查:

(1)对“颈椎病”可疑病例,不论有无下肢的神经刺激征象,常规地作踝阵挛检查,以排除早期的高位脊髓压迫症。

(2)在病人端坐位上作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检查,即被动性颈脊柱过度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如果上述的六种检查中无颅脑、颈项或臂手等征象加重,说明椎间孔内既无椎动脉受累的供血紊乱,也无颈神经根受累的功能障碍存在,基本上可以排除“椎动脉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因为真正的椎动脉压迫征象或颈神经根压迫征象在上述的颈脊柱全面活动中,必有一个方向的被动动作迫使受累的椎动脉或神经根过度拉长或延伸而加重征象。

(3)对上述检查中引出颅脑、颈项或臂手等征象加重者,为了排除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引起相同征象的可能性,就得在其特定部位进行压痛点检查和施行强刺激推拿以作鉴别。推拿后颅脑、颈项和臂手等征象均消失,则从治疗效果推论,应该诊断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颈臂手痛。鉴于压痛点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必备体征,所以对体检无压痛点发现或有压痛点而推拿无效的病例,就得考虑其他疾病包括颈椎管内软组织损害《也就是传统概念误诊的“颈椎病”)在内的诊断。上面介绍的就是笔者创用的鉴别颈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的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检查。

隐藏内容需要您加入tc书屋后方可查看,如您已经是tc书屋会员,请登录后查看。如还没有加入tc书屋会员,可联系手机 18847444026 咨询。如您不了解tc书屋,请 点此查阅tc书屋简介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

上一篇:10、第九章“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重新认识-《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下一篇:12、第十一章 对传统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非手术疗法治疗原理的重新认识及其传统手术疗法的剖析与评价-《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