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炎症这个名词不是新概念,而是传统概念非特异性炎症的代称。由于这种炎症不属于化脓性炎症,因此用“无菌性”来阐明炎症的性质,就比“非特异性”更接近于客观现实。还有,无菌性炎症在治疗上有别于化脓性炎症。前者应用抗生素无助于疼痛的治疗,但应用激素例如“屈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作氢化可的松药液痛点注射可以治愈疼痛;后者应用相应的抗生素有消炎作用,如果应用激素对“化脓性屈拇肌腱腱鞘炎”作痛点注射是禁忌的,它会起扩散炎症的反作用而更加重疼痛,且常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查阅国内外有关运动系统软组织疼痛的诊断,单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骨科学》为例,就有“创伤性滑膜炎”、“迟发性尺神经炎”、“进行性骨化肌炎”、“纤维织炎”、“致密性髂骨炎”、“耻骨炎”、“肋软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肩周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肘部外伤性尺神经炎”、“狭窄性腱鞘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髌前滑囊炎”、“跟腱炎及跟腱滑囊炎”等等之多。在这些传统概念的诊断名称中,其非特异性“炎”与化脓性“炎”两者相互混淆而无法区分,这是极不恰当和非科学性的。现在用无菌性炎症来明确上述诊断的非化脓性炎症的本质以澄清客观实际,应该说也是对医学科学作出有益的纠偏,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早年,德国学者曾对“网球肘”作过研究,认为前臂伸肌腱肱骨外上髁附着处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可是当时处于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占绝对统治地位之际,这一科学苗子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就自生自灭了。20世纪60年代初起,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作了系统性研究,提出所有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都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且经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的验证(见《软组织外科理与实践》1994年,第8~14页),明确地指出引起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的发病机制,不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慢性机械性压迫,而是软组织损害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或椎管外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从而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由于这种研究和这个学说是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把正在遭受软组织损害的严重疼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故而其研究结果符合客观现实,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痛意义。下述是笔者运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指导人体全身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