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 半脱位编码-《美式整脊疗法》-tc书屋无障碍扫描

目前在整脊医学界,有3种用来记录半脱位的编码体系,此3种体系各有优势和弱点。在本章中仅简略介绍美式整脊医学界最常用的帕默编码体系。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半脱位是指上下两个相邻椎骨的排列结构发生偏移,即上位椎骨以下位椎骨为参照物发生偏移,而半脱位编码则是一组代表椎骨不同脱位方向的字母组合。

二、半脱位编码的意义

半脱位是脊椎神经医学的最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矫正治疗的根本。医生在做任何手法治疗之前,都必须准确地应用X光片,从中找出半脱位脊椎的位置以及精确确定其半脱位状况,给出明确的半脱位编码,记录在病历上。

正确分析脊柱X光片,发现半脱位椎骨,确定半脱位椎骨与其相关联椎骨的移位关系,用缩写英文字母组合来表示和记录半脱位移位,我们称这种英文字母组合为半脱位编码。

由于偏移方向不同,因此半脱位有多种可能的位置。无论何种脱位,整脊医生都必须精确地做出判断,给出半脱位编码,以便在手法治疗前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半脱位形象,这样才能选择出最恰当的矫正接触点和施力方向。反之,其手法矫正效果则难以达到复位治疗的目的,甚至可能使半脱位加大而导致患者症状加重。因此,作为一名整脊医生熟练掌握X光片诊断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X光片影像有投影发散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出现变形,但是严格遵守X光影像学规范操作取得的X光片仍能提供给医生很有价值的信息。在临床上,医生可以考虑那些可能产生的变形是成比例的,即对上、下椎骨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这样的对称性和微小变形不会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半脱位编码。

本书对如何在X光片上划线从而做出半脱位编码的诊断不做具体介绍,仅简要介绍一些原则及半脱位编码的使用意义,同时列出从骶椎、髂骨直至枕骨的半脱位编码。

三、半脱位编码的含义

下面列举的是美国脊椎神经医学中使用半脱位编码的缩写字母及其意义。

1.前、后脱位的编码:

A:代表“向前”。通常椎体向前偏移只出现在寰椎和枕骨,此外骶髂关节中的髂骨也有向前偏移的情况。由于枢椎齿状突起的限制,使寰椎只有向前偏移,而由于枢椎齿状突起骨折等引起的寰椎向后移位则不属于半脱位范畴。

P:代表“向后”。除了寰椎、枕骨和髂骨有向前移位的情况外,其他椎骨半脱位都是向后的,这是因为其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起到了限制上位椎骨向前移动的缘故。再次强调,骨折等造成的上位椎骨相对于下位椎骨的向前移位不属于半脱位讨论范畴。

这些字母总是出现在半脱位编码的最前面,医生通过对侧面X光片的分析可做出判断。这些字母也可能出现在半脱位编码的最后,出现这种情况时,下面将提示说明。

2.左、右旋转移位的编码

L:代表“向左”。 R:代表“向右”。

这些缩写字母通常出现在半脱位编码字母组合的第二位,用来表示半脱位椎骨棘突的旋转方向,有时也用来表示半脱位椎骨左右横向的移位。在临床上,半脱位椎骨的左右旋转或左右移位是通过椎骨的前、后正位X光片来判断的。

3.侧向楔形开口与闭合移位的编码

S:代表“向上”。表示楔形移位开口部在棘突旋转移位的同一侧。

I:代表“向下”。表示楔形移位闭合部在棘突旋转移位的同一侧。

这些字母通常位于半脱位编码的第三位,表示半脱位椎骨除前后移位和左右旋转移位之外的另一个方向的移位——侧向楔形移位。

当在前、后正位X光片上看到上位的椎骨相对于下位参照椎骨有倾斜时,就说明有侧向楔形移位了。

四、矫正接触点的缩写字母

在半脱位编码中,除了前面3个表示移位方向的缩写字母外,根据需要也可加上矫正接触点的缩写字母,以更准确地记录移位情况。接触点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半脱位各方向的移位,通常的矫正接触点选在楔形移位开口的同一侧,但也有例外。当脊柱有侧弯时,矫正接触点就不一定选在楔形开口的同一侧了。选择矫正接触点的基本原则是:不可选在脊柱侧弯的凹侧,也不能选在任何能够加重脊柱侧弯的方向上。具体选择矫正接触点的要点,将在本书矫正手法中详细阐述。

Sp:代表“棘突”。此为最常用的矫正接触点,但请注意寰椎没有棘突。

La:代表“椎弓板”。此为矫正C2~C7半脱位时最常选择的接触点。

T:代表“横突”。

M:代表“乳突”。此为矫正腰椎时最常选用的接触点。

一些用于特定骨骼(例如枕骨、髂骨)半脱位编码记录的缩写字母,将在本章的第二节中阐述,在此不再另加说明。

第二节半脱位编码表

按照美式整脊医学从下向上的矫正次序,下面半脱位编码表也按照从骶骨、髂骨向上至枕骨的次序列出。虽然这里列出的半脱位编码已经很多,但还是省略了一些诸如骶椎半脱位编码、C2~C7下移位的半脱位编码等。

一、骶椎半脱位编码

骶椎半脱位编码的字母排列有别于颈、胸、腰椎。其中,Base指骶椎基底,以及腰骶关节的骶椎部分;Apex指骶椎的骶尖,即与尾骨相连的部位。医生要认真分析X光片,正确区分骶髂关节处究竟是骶骨还是髂骨有移位,以及腰骶关节处到底是第五腰椎还是骶骨有移位。

表3—1骶椎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移位说明

矫正接触点

P-L

骶椎左侧向后移位

左髂后上棘内侧(骶椎上)

P-R

骶椎右侧向后移位

右髂后上棘内侧(骶椎上)

PI-L

骶椎左侧向后向下移位

左髂后上棘内侧(骶椎上)

PI-R

骶椎右侧向后向下移位

右髂后上棘内侧(骶椎上)

Base   – P

骶椎基底部向后移位

骶椎正中线基底部(第一骶椎棘突)

Apex-Pp

骶椎骶尖向后移位

骶椎正中线下方(第三骶椎棘突或以下)

二、髂骨半脱位编码

髂骨半脱位编码中虽然没有关于左右(L,R)的缩写字母,但髂骨有左右两块,因此给出的半脱位编码是针对其左右之一的,如左侧AS、右侧AS。髂骨半脱位编码中的缩写字母S和I分别用来指示髂骨的上、下移位,而并非是在颈、胸、腰椎半脱位编码中表示楔形开口与闭口的意义。髂骨半脱位编码中的IN和EX是其特有的,用来表示髂骨靠近(IN)骶椎正中线和远离(EX)骶椎正中线。下表中省略了个别特殊髂骨半脱位编码,如双侧PI(DoublePI)等。

此外,同样要注意正确区分骶椎和髂骨的半脱位。

表3-2髂骨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前后移位

上下移位

横向移位

接触点

AS

向前

向上

坐骨结节

PI

向后

向下

髂后上棘

IN

向内侧(靠近骶椎中心线)

髂后上棘内缘

EX

向外侧(远离骶椎中心线)

髂后上棘

AS-IN

向前

向上

向内侧(靠近骶椎中心线)

坐骨结节

AS-EX

向前

向上

向外侧(远离骶椎中心线)

坐骨结节

PI-IN

向后

向下

向内侧(靠近骶椎中心线)

髂后上棘

PI-EX

向后

向下

向外侧(远离骶椎中心线)

髂后上棘

三、第五腰椎半脱位编码

5个腰椎在形态功能上基本一致,仅因第五腰椎半脱位的参照点(骶椎)的特殊性,因此第五腰椎常可出现楔形移位开口与脊椎侧弯方向不一致的情况,故在选择矫正接触点时要谨慎。M(乳突)这个缩写字母只出现在腰椎的半脱位编码中,在其他部位没有。

表3—3第五腰椎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前后移

旋转移位

楔形开口

脊椎侧弯方向

接触点

PRS-Sp

向后

向右

向右开口

可能右侧弯

棘突

PlS-Ssp

向后

向左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S-M

向后

向右

向右开口

左侧弯

左乳突起

PLS-M

向后

向左

向左开口

右侧弯

右乳突起

PRI –   Sp

向后

向右

向左开口

右侧弯

棘突

PLI-   Sp

向后

向左

向右开口

左侧弯

棘突

PRI-M

向后

向右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左乳突起

PLI-M

向后

向左

向右开口

可能右侧弯

右乳突起

PR-Sp

向后

向右

可能右侧弯

棘突

PL-Sp

向后

向左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M

向后

向右

左侧弯

左乳突起

PL-M

向后

向左

右侧弯

右乳突起

四、第一至第四腰椎半脱位编码

表3—4第一至第四腰椎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前后移位

旋转移位

楔形开口

脊椎侧弯方向

接触点

P

向后

无旋转

任何一侧均可能

棘突

PR-Sp

向后

向右

可能右侧弯

棘突

PL-Sp

向后

向左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S

向后

向右

向右开口

可能右侧弯

棘突

PLS

向后

向左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I-M

向后

向右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左乳突起

PLI-M

向后

向左

向右开口

可能右侧弯

右乳突起

PR-M

向后

向右

左侧弯

左乳突起

PL-M

向后

向左

右侧弯

右乳突起

五、胸椎半脱位编码

表3—5胸椎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前后移位

旋转移位

楔形开口

脊椎侧弯方向

接触点

P

向后

无旋转

任意侧均可能

棘突

PR-SP

向后

向右

可能右侧弯

棘突

PL-SP

向后

向左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S

向后

向右

向右开口

可能右侧弯

棘突

PLS

向后

向左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I-T

向后

向右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左横突

PLI-T

向后

向左

向左开口

可能右侧弯

右横突

PR-T

向后

向右

可能左侧弯

左横突

PL-T

向后

向左

可能右侧弯

右横突

六、第二至第七颈椎半脱位编码

由于第一颈椎(寰椎)的特殊性,其下面参照点是带有齿状突起的枢椎,其上方是枕骨,所以第二颈椎至第七颈椎半脱位编码的构成与寰椎半脱位编码不同。La(椎弓板)是颈椎特有的接触点。

表3—6第二至第七颈椎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前后移位

旋转移位

楔形开口

脊椎侧弯方向

接触点

P

向后

无旋转

任意侧均可能

棘突

PR-SP

向后

向右

可能右侧

棘突

PL-SP

向后

向左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S

向后

向右

向右开口

可能右侧弯

棘突

PLS

向后

向左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棘突

PRI-La

向后

向右

向左开口

可能左侧弯

左椎弓板

PLI-La

向后

向左

向右开口

可能右侧弯

右椎弓板

PR-La

向后

向右

可能左侧弯

左椎弓板

PL-La

向后

向左

可能右侧弯

右椎弓板

七、寰椎半脱位编码

因为第二颈椎(枢椎)上面的齿状突起到了限制其上方寰椎的向后移位,所以我们看到第一颈椎半脱位编码都是以A(向前移位)开始的。排在编码第二位的是分别表示上、下移位的S(向上)和I(向下),在此则表示向前的开口大小(用侧面X光片诊断),而不像其他脊椎半脱位编码中用来表示楔形开口、闭口的位置(用前、后正位X光片诊断)。位于第三位的字母L、R用来指示横向左右方向的移位。第四位的字母P(向后)、A(向前)则表示横向移位时寰椎的旋转方向。


 

表3—7寰椎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前后移位

上下移位

横向移位

旋转移位

矫正接触点

矫正旋转方向

A-R

向前

向右,

无旋转

右横突

A-L

向前

向左

无旋转

左横突

ASR

向前

向上

,向右

无旋转

右横突

顺时针

ASL

向前

向上

向左

无旋转

左横突

逆时针

AIR

向前

向下

向右

无旋转

右横突

逆时针

AIL

向前

向下

向左

无旋转

左横突

顺时针

A-RA

向前

向右

右侧向前

右横突

A-LA

向前

向左

左侧向前

左横突

ASRA

向前

向上

向右

右侧向前

右横突

顺时针

ASLA

向前

向上

向左

左侧向前

左横突

逆时针

AIRA

向前

向下

向右

右侧向前

右橫突

逆时针

AILA

向前

向下

向左

左侧向前

左横突

顺时针

A-RP

向前

向右

右侧向后

右横突

A-LP

向前

向左

左侧向后

左横突

ASRP

向前

向上

向右

右侧向后

右横突

顺时针

ASLP

向前

向上

向左

左侧向后

左横突

逆时针

AIRP

向前

向下

向右

右侧向后

右横突

逆时针

AILP

向前

向下

向左

左侧向后

左横突

顺时针

八、枕骨半脱位编码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枕骨不属于脊椎,但对于它的矫正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枕骨半脱位编码的结构与其他脊椎的半脱位编码大不相同。在诸多美式整脊手法体系中,如上位颈椎矫正体系、枕骨—骶椎矫正体系等都强调了对枕骨治疗的重要临床意义。

表3—8枕骨半脱位编码表

编码

前后移位

上下移位

侧向移位

移位旋转方向

矫正接触点

AS

向前

向上

无旋转

眉间

AS一RS

向前

向上

向右

无旋转

眉间

AS -LS

向前

向上

向左

无旋转

眉间

AS-RS-RA

向前

向上

向右

右侧向前

眉间

AS - RS -LA

向前

向右

向左

左侧向前

眉间

AS -LS- RA

向前

向上

向左

右侧向前

眉间

AS -LS -LA

向前

向上

向左

左侧向前

眉间

AS-RS-RP

向前

向上

向右

右侧向后

眉间

AS - RS-LP

向前

向上

向右

左侧向后

眉间

AS - LS-RP

向前

向上

向左

右侧向后

眉间

AS-LS-LP

向前

向上

向左

左侧向后

眉间

PS

向后

向上

无旋转

颞骨

PS- RS

向后

向上

右侧

无旋转

右颞骨

PS-LS

向后

向上

左侧

无旋转

左颞骨

PS - RS - RA

向后

向上

右侧

右侧向前

右颞骨

PS - RS - LA

向后

向上

右侧

左侧向前

右颞骨

PS - LS - RA

向后

向上

左侧

右侧向前

左颞骨

PS - LS-LA

向后

向上

左侧

左侧向前

左颞骨

PS -RS-RP

向后

向上

向右

右侧向后

右颞骨

PS - RS - LP

向后

向上

向右

左侧向后

右颞骨

PS-LS- RP

向后

向上

向左

右侧向后

左颞骨

PS-LS- LP

向后

向上

向左

左侧向后

左颞骨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美式整脊疗法》。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

上一篇:3、第二章 美式整脊医学原理简述-《美式整脊疗法》-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下一篇:5、第四章 美式整脊医学注意事项-《美式整脊疗法》-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