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特殊解剖结构与其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认真学好脊柱解剖学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发生的机理,也是正确选择治疗手法的基本保证。本章仅简明地介绍脊柱的解剖结构,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节脊柱解剖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椎骨之间有椎间盘,椎管内有脊髓、神经,椎骨周围有韧带、肌肉等。椎骨的作用在于支撑体重,构成胸廓,保护内脏;椎间盘能缓冲震动与冲击;椎管保护着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有个安全的通道。
一、脊柱
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即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1个骶椎(小儿为4~5块,成人融合成1块),1个尾椎(小儿为3~5块,成人融合成1块)。
脊柱除了第一颈椎(寰椎)、第二颈椎(枢椎)、骶椎和尾骨有特殊结构之外,其他椎骨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都由椎体、椎弓和突起组成,其周围有韧带和肌肉起到连接、稳定的作用。
(一)椎体
椎体位于椎骨前部,呈现扁圆形,占整个脊柱3/4长度。腰椎椎体最大,胸椎次之,颈椎最小。
(二)椎弓
椎弓位于椎体后侧,由椎弓板和椎弓根组成。椎弓连接椎体的部分为椎弓根,其上、下缘各有一椎弓根切迹;上位椎骨的下切迹与下位椎骨的上切迹之间形成椎间孔。椎间孔左右各一,呈卵圆形,其中有脊神经根和血管进出。椎弓与椎体后缘形成锥孔,上、下椎骨的椎孔形成椎管。
(三)突起
每个椎弓上有7个突起:左右各一的横突,位于正后方的棘突以及左右对称、上下各一的关节突(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2个)。
(1)颈椎的横突上有一孔,椎动脉在其中穿过。
(2)颈、胸椎的棘突突向后下方,而腰椎的棘突近乎平行。
(3)椎骨的上关节突主要起自椎弓根部上方,下关节突主要起自椎弓板下方。上下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
颈椎关节突关节面近水平位,胸椎关节突关节面近乎额状面,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近乎矢状面。
第一颈椎结构特殊,没有椎体,也无棘突,呈现环状,故又称寰椎。寰椎由前、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
第二颈椎又称枢椎,在其椎体上有一小圆柱状突起,称为齿状突起。枢椎齿状突起与寰椎前弓后的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
二、椎骨间的连结
相邻椎骨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此外,肌肉也是脊柱稳定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
(一)椎间盘
椎间盘是给人类带来腰痛症状等麻烦的主要脊柱结构之一,它位于椎体之间,有连接椎体、承受负荷以及缓冲震动的功能。每个椎间盘由其外缘的纤维环、髓核以及位于上、下与椎体连接的软骨板构成。
椎间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连接结构,协助韧带保持椎体互相紧密连接。从颈2至骶1,每2个椎骨间均有1个椎间盘,总数为23个,约占脊柱全长的1/4。
(二)韧带
韧带、肌肉和椎间盘构成脊柱稳定的结构系统,这其中发挥最大稳定功能的是脊椎周围的韧带。因此,韧带损伤常常造成脊柱失稳。
主要连接脊椎的韧带有如下几种:1.前纵韧带
前纵韧带起始于枕骨的咽结节,沿各椎体前缘,停止与第一或第二骶椎前缘,是人体最长、最宽的韧带。
2.后纵韧带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缘,起始于第二颈椎,向下沿各椎体的后缘至骶椎。
3.棘上韧带
棘上韧带是连接各棘突后端的韧带,在颈椎部被称为项韧带。
4.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棘突之间的韧带。
5.横突间韧带
横突间韧带为相邻两横突之间的韧带。
6.黄韧带
黄韧带起始于相邻上椎弓板的前下方,止于下方椎弓板的上部,呈黄色,其前下缘达椎间孔的下缘。当黄韧带变形时,可压迫神经。
(三)关节
关节突关节是由上下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左右对称,上下各一对。
颈椎关节突关节面近水平位,胸椎关节突关节面近乎额状面,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近矢状面。这些关节面的方向决定了各个关节的运动范围。
(1)肋椎关节是胸椎特有关节,由各肋骨小头与胸椎体后外侧方的关节面构成。
(2)肋横突关节也是胸椎特有关节,由各肋骨结节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构成。
(3)寰枢关节是美式整脊医学中最常矫正也是最重要的关节之一,由第一颈椎前弓正中后面的齿突凹与第二颈椎椎体正上方的齿状突构成。
(4)枕寰关节也是美式整脊医学中最常矫正和最重要的关节之一,由寰椎后弓后方凹陷与其上方的枕骨构成。
(5)椎体关节是指上下相邻椎体之间形成的关节,属于平面关节,在美式整脊医学中有其独特意义。
(四)脊柱的肌肉
肌肉是脊柱稳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保持姿势和运动脊柱两大作用。保持姿势主要是肌肉的等长收缩,需要肌肉长时间工作。
脊柱的肌肉通常被分为:脊柱前群肌肉和脊柱后群肌肉两大组。
1.脊柱后群肌肉
脊柱后群肌肉位于人体躯干的后部,由浅至深分为4层:
第一层:背阔肌,斜方肌。
第二层:小菱形肌,大菱形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头夹肌,颈夹肌,前锯肌。
第三层:竖脊肌,其肌束在腰部分为3个纵行肌束,最外侧为髂肋肌,中间为最长肌,最内侧为棘肌。
第四层:横突间肌,椎枕肌,多裂肌,棘突间肌,回旋肌。
2. 脊柱前群肌肉
脊柱前群肌肉位于躯干前部,从浅至深分为3层:第一层:胸锁乳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
肌,腹横肌。
第二层: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腰小肌,腰大肌。
第三层:腰方肌,头外侧直肌,颈长肌,头前直肌,头长肌。
三、神经
(一)脊髓
脊髓位于脊椎椎孔形成的椎管中央,长约40~50厘米,呈细长圆柱状,脊髓全长粗细不完全相同,有颈膨大和腰膨大两处相对膨大之处。
脊髓外包有3层被膜:从外到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形成一圆形长管围绕着脊髓。硬脊膜在椎间孔处包绕脊神经,变为脊神经的外鞘。
脊髓中心呈H形的灰色区域称为灰质,其周围的白色区域为白质。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
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椎间动脉三大动脉负责供给脊髓血液。
(二)脊神经
神经系统共分为三大类: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植物神经。顾名思义,运动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运动;感觉神经主要感受体内和体外各种对身体的刺激,向大脑传递信息;植物神经每天24小时不断地自主控制掌握人体内脏等的运行,如体温、心跳、血压等。大多数情况下,神经都是混合型的,同时具有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的功能。
脊神经共31对,分别是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第一颈神经是从第一颈椎和枕骨之间出椎管;第二至第八颈神经从同序号椎骨上位椎间孔穿出。而胸神经、腰椎神经均从同序号椎骨的下位椎间孔穿出脊椎。第一至第四骶神经的前、后支分别由相应的骶前、后孔离开椎管,第五骶神经和尾神经从骶管裂孔穿出。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分为前支和后支,它们都属于混合型神经,同时具有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一旦椎间孔及其周围组织有骨质增生、韧带肥大、椎间盘突出等压迫性损害以及直接或间接受到周围软组织炎症等非压迫性刺激时,经由椎间孔出入的脊神经就会受到影响,进而造成该神经支配的器官组织病变。
(三)植物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是整个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神经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和系统,作用是调控人体的自主性和随意性活动,维持生命体征(心血管循环、消化、排泄功能等),也参与学习等高级活动过程。
当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可引发非常复杂的临床症状。对于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对于呼吸系统则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植物神经系统是不完全独立的系统,它与脊神经系统的中枢在组织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许多内脏同时接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但血管、汗腺、竖毛肌等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而虹膜等主要接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脊椎半脱位以及该脱位引起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发本体感受器激发神经反射,该反射可能影响其神经相对应器官的功能而产生病变。由于植物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客观评估的困难性,很多医生都放弃了对其病因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脊椎神经医学体系重点强调神经系统病症与脊椎半脱位的关系,强调用整体观点分析疾病,这使得美式整脊医生常常通过看似简单的手法治愈了有“疑难杂症”的患者。
四、脊柱的生理弯曲
从侧面观察站立位的成人,他们的脊柱呈现一定的弧度。人的脊柱各段均有一定弧度,这些弧度被称为生理弯曲。正常成人的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其中2个向后、2个向前。脊柱胸椎段、骶椎段的生理弯曲向后凸,这是从婴儿时期就存在的生理弯曲,为原发性生理弯曲;婴儿在爬行抬头、行走站立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向前凸的腰椎段和颈椎段的生理弯曲,则为继发性生理弯曲。继发性生理弯曲是在后天形成的,主要是为了适应人体日常活动生物力学平衡的需要。人体所有正常的生理弯曲都是为了使机体的生物力线处于最佳位置,以减轻脊柱稳定系统(肌肉椎间盘、韧带等)的负担。
正常状态下,脊柱的重心线应该经过各段生理弯曲的交界线。
测量脊椎的弧度,可以通过目测做基本粗略的判断,查看对侧位脊椎X光片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侧位X光片,可以诊断出机体生理弯曲是否正常、加大、减小或消失等。
脊柱生理弯曲的异常可以由脊椎半脱位引发的脊椎平衡代偿性变化造成。脊椎神经医生通过治疗来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弯曲,以避免脊椎生理弯曲异常引起相应部位的慢性损伤和病痛。
第二节医学原理
一、概述
脊椎神经医学是一门关于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这些病症对整体健康状况影响的医疗行业。脊椎神经医学强调徒手操作技巧,强调手法矫正治疗,特别侧重于对脊椎半脱位的矫正治疗。脊椎神经医学的哲学内涵包括整体观、平衡观、保守观、自然观等。脊椎神经医学的核心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特别是骨骼(尤其是脊椎)—肌肉系统的结构同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手法治疗为主)恢复维持人体健康。脊椎神经医学临床实践强调对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病症的保守治疗,是非药物和非手术的医学体系。
脊椎神经医学体系之所以能从世界医学的众多体系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其将脊椎与神经系统联系在一起(神经—骨骼—肌肉系统)来思考维持人类健康的缘故。一切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都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而脊柱这个神经系统的大通道一旦出现异常,自然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进一步导致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这个理念由D.D.帕默先生于1895年在美国提出,经过百余年的实践、研究和发展,目前脊椎神经医学理论日益成熟,臻于完善。
二、基本原理
在精子和卵子受精后,胎儿最先形成的就是神经细胞,几周后出现中枢系统。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全部,从细胞、组织到器官系统。美式整脊医学将脊椎的结构变化与神经(这个人体中最重要的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研究治疗疾病,以恢复人体健康。
美式整脊医学的创始人D.D.帕默先生提出了半脱位(subluxation)这个概念,他认为脊椎的移位或者说是半脱位不仅造成了脊柱结构性改变,同时也对进出脊柱的神经系统造成了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机械式压迫,也可能是因为脊柱病变造成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等变化刺激了脊柱的神经系统。一旦机体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那么健康将难以维持。同时,帕默先生还强调了人体的自愈力,他认为机体与生俱来的自我修复能力是维持健康的重要保证,而神经系统这个人体最发达的控制协调网络功能的正常运行是保证人体自愈力发挥的根本保障。
脊椎半脱位是脊椎神经医学的最基本概念,也是该医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也是美式整脊治疗的根本所在。脊椎半脱位是椎骨之间结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偏移,大多可以通过影像诊断学准确判断。因此,可以说半脱位是脊椎病最基本的病因和病机。
脊椎病变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和神经学症状的原因在100多年前还仅限于对机械压迫的认识,椎间孔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性因素可直接导致神经系统的病变和症状。直至今日,仍有一些医学体系对脊椎—神经病变的病理还停留在机械压迫理论上。美式整脊医学早已根据临床研究以及对理论的探索分析,对脊椎—神经病变的机制做出了更全面的阐述,提出非压迫性因素在脊椎—神经病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半脱位脊椎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如肌肉痉挛、粘连、肿胀、炎症等形成的非压迫性不良刺激同样可以影响周围神经出现神经学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对全身各器官的支配作用使其微小的病理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它所支配的各个组织器官以及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半脱位脊椎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在多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整体观与科学性
美式整脊医学是一门集哲学、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是一门标本兼治的医学体系,它的整体观和平衡观指导医生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诊治而不仅仅针对单一的疾病。因为美式整脊医学强调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平衡,追求一种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健康方法,从而实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美式整脊医学是最早使用X光放射影像技术的医学体系之一,目前CT、MRI诊断技术已经成为美式整脊医生的基本诊断手段之一。各种脊椎半脱位都可根据影像学精确地做出诊断,并给出明确编码,以科学地指导治疗。医生的每一次矫正发力都要有科学依据,手法的力度、速度等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都早有量化的研究定论,手法操作有严格的规范,从而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四、手法矫正原理
脊柱是神经系统的大通道,结构上起着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以保证神经传导(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畅通。脊柱矢状面上正常的生理弯曲以及水平面上正常的垂直状态,是通过其中的神经发挥正常功能的基本保障。脊柱的正常结构很容易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因慢性劳损与急性损伤而改变,造成脊椎半脱位。现实生活中,仅有很少的一部人完全没有脊椎半脱位的病理现象,然而很多脊椎半脱位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半脱位的存在终会导致脊椎的损害,从而造成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使人体出现多系统疾病。脊椎神经医学将由于脊椎半脱位造成的脊椎结构改变和潜在的对全身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称为脊椎半脱位综合征。
无论是有症状的半脱位还是无症状的半脱位,都应得到及时矫正治疗。通过矫正治疗可直接消除脊椎结构性病变和症状,除去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进而连锁性改善由于脊椎半脱位间接或直接引起的相关系统疾病。人类是直立行走的脊椎动物,在工作和生活中,直立是其主要动作。由于重力作用,脊椎问题常常从承重最大的下方向上发展。遵此原理,美式整脊医生在进行矫正治疗时,都是按照从下向上的次序进行矫正。整脊医生首先会矫正被视为“地基”的骨盆,这样才能使整个人体的脊椎有个坚实而平衡的基础。从脊椎神经医学的生物力学来看,美式整脊医学的矫正治疗是从下沿着脊椎向上直至枕骨,是对作为有机整体的脊椎进行全面矫正,而不是简单地仅矫正病痛处。
美式整脊医生主要采用手法矫正脊椎,使得人们常常误以为整脊医生只是在治疗脊椎病而已,其实医生矫正脊椎只是主要手段,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才是主要目的。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美式整脊疗法》。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