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颈枕部的矫正历来受到美式整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发展出针对颈枕部矫正治疗的手法体系(如本书第六章提到的上位颈椎矫正体系)。
颈枕部通常分为特殊的上位颈椎部Co~C2和普通的C2~C7两部分。颈枕部矫正的接触点较多,其中椎弓板作为接触点是颈椎部所特有的。此外,医生可以选择的发力部位也很多,如中指远端指腹、食指远端桡侧指腹和第二掌指关节桡侧都是颈椎矫正所特有的发力部位。因此,颈枕部的矫正手法很多,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认真选择。
矫正颈枕部时,患者的体位可以取坐位、俯卧位、仰卧位和侧卧位,其中以俯卧位、仰卧位最佳。因为俯卧位、仰卧位时,由于没有头部重量的影响,便于患者放松矫正部位。通常俯卧位是医生首选的患者体位,在此体位,患者容易放松,同时医生操作方便,发力也更容易,医生还可以利用汤普森装置加大矫正力度。但是,俯卧位不适合颈椎短小或者颈部肥胖的患者,因为这种体位让医生不容易分离各段颈椎。仰卧位也是很好的选择,特别是那些对面部压力较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仰卧位。但对仰卧给患者进行矫正治疗时,由于医生施术位置相对较低,故医生应注意保护好自己。
要记住:所有美式整脊医生要矫正的是骨骼的半脱位,而不是肌肉!矫正颈枕部的关键之一是锁定。但锁定并不意味着患者的头部一定要侧偏,也不意味着患者的头部非要被抬起或者下降,通常水平位置上也可以很好地锁定颈椎,而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的紧张感,同时符合矫正的力学要求。
在稳定手操作要点方面,一些医生常出现的错误是稳定手接触并牵拉下颌骨。在矫正颈枕部时,下颌骨与这些部位没有关系,稳定手应该接触的是颅骨而不应是下颌骨,而且牵拉下颌骨可能会造成下颌骨不必要的损伤。
对于头痛、头晕和颈枕部不适等病症,矫正常常有立竿见影的良好疗效,但要切记本书第四章中的注意事项,切不可盲目使用手法,更不可使用蛮力和暴力,因为对颈枕部的错误矫正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此外,医生要注意发力方向应随着脊柱的曲度改变而改变。所有脊椎矫正的发力方向都要沿着其所在椎体关节的平面。颈椎的曲度变化明显,因此医生要注意随着颈椎部位的变化,随时调整发力方向。
用于颈枕部的矫正手法有很多,在本章中,我们仅介绍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俯卧位、仰卧位的矫正手法,以及侧卧位对第一颈椎(寰椎)和坐位对枕骨的矫正手法。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时候,对人体的任何部位做矫正治疗时,都不要忘记本书第四章和第七章中提到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俯卧位矫正手法
医生应提前调整好治疗床头枕部的高度,将头枕部下降至略低于治疗床床面的高度。这种高度使患者颈椎部得以放松,并能保持患者整个脊椎水平及头颈部不背屈。患者颈椎部要正好处于治疗床头枕部与胸椎板部块之间。
手法一
【半脱位编码】 第六颈椎PL-Sp
【患者体位】
患者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整个身体位于治疗床的正中线上,不必脱鞋,双脚置于治疗床(足侧)外。
【矫正手法】
医生站于治疗床左侧,面对患者、双脚与治疗床垂直,双腿下蹲呈马步。医生站立位置恰好正对着患者颈椎部。根据第六颈椎的生理弯曲,医生略向治疗床头侧移动并站立。
如果治疗床装有汤普森装置,将汤普森装置升起。
医生先用左手找到接触点,即第六颈椎棘突左侧,然后右手拇指指腹置于接触点上,左手拇指指腹压在右手拇指指甲上。医生双手要自然而稳定地接触患者,而不应有别扭、不稳定和用不上力的感觉。
医生双手肘关节微弯曲,逐渐加力于接触点,感到适当阻力后,迅速曲膝下沉,发力矫正。发力方向为向前、向下、向内,通过C6~C7椎体关节平面(椎间盘)。
矫正时,不需要患者配合呼吸。注意控制好用力的方向、力度和深度。
【发力部位】医生双手拇指指腹。
【发力方向】向前、向内(此处为由左向右)、向下。
【接触点】患者第六颈椎棘突左侧。
手法二
【半脱位编码】 第六颈椎PLS
【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姿势同上。
【矫正手法】
医生站于治疗床左侧,面对患者,双脚与治疗床垂直,双腿下蹲呈马步。医生站立位置恰好正付普患者颈锥部。根据第六颈椎的生理弯曲、医生略向治疗床头侧移动并站立。
如果治疗床装有汤普森装置,将汤普森装置升起。
医生先用左手找到接触点,即第六颈椎棘突左侧,然后将右手豌豆骨(接触手)置于接触点上,右掌手指越过脊椎,与脊椎约呈45°。医生右手要自然而稳定地接触患者,而不应有别扭、不稳定和用不上力的感觉。
医生左手握住右手手腕,左手豌豆骨和小鱼际稳定而牢固地压在右手豌豆骨上。
医生双手肘关节微弯曲,逐渐加力于接触点,感到适当阻力后迅速曲膝下沉,发力矫正,发力方向为向前、向下、向内,并加以逆时针扭力,通过C6~C7椎体关节平面(椎间盘)。
矫正时,不需要患者配合呼吸。注意控制好用力的方向、力度和深度。
【发力部位】医生右手豌豆骨。
【发力方向】向前、向下、向内(此处为由左向右),并逆时针扭转。
【接触点】患者第六颈椎棘突左侧。
手法三
【半脱位编码】第六颈椎PRI-La
【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姿势同上。
【矫正手法】
医生站于治疗床左侧,面对患者,双脚与治疗床垂直,双腿下蹲呈马步。医生站立位置恰好正对着患者颈椎部。根据第六颈椎的生理弯曲,医生略向治疗床头侧移动并站立。
如果治疗床装有汤普森装置,将汤普森装置升起。
医生先用左手找到接触点,即第六颈椎左侧椎弓板,然后将右手豌豆骨(接触手)置于接触点上。
医生左手握住右手手腕,左手豌豆骨和小鱼际稳定而牢固地压在右手豌豆骨上。
医生双手肘关节微弯曲,逐渐加力于接触点,感到适当阻力后迅速曲膝下沉,发力矫正。发力方向为向前、向下,并加以逆时针扭力,通过C6~C7椎体关节平面(椎间盘)。
矫正时,不需要患者配合呼吸。注意控制好用力的方向、力度和深度。
【发力部位】 医生右手豌豆骨。
【发力方向】向前、向下,并逆时针扭转。
【接触点】患者第六颈椎左侧椎弓板。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美式整脊疗法》。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