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从本章开始,我们将介绍美式整脊医学中常用的矫正手法。美式整脊医学除了其传统矫正手法外(这些手法是所有美式整脊医学院的学生必学内容,也是美国整脊医学国家考试的必考内容),还有后来发展起来的诸多手法体系,这些矫正手法都各有特色。
一、矫正治疗的基本程序
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矫正治疗的基本程序如下:(1)根据诊断脊椎半脱位的部位,医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治疗方案。
(2)根据患者情况,如孕妇、儿童及过胖、过高或过矮,决定是否需要选择治疗床。对于一般患者通常是在同一张治疗床上进行矫正,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做调整。
(3)帮助患者在治疗床上摆好姿势,并嘱患者全身心放松。
(4)医生做矫正手法准备,如确定半脱位脊椎、摆放接触手、摆放稳定手等。
(5)在正确的半脱位位置、用正确的发力方向、速度和力度,发力矫正治疗。
(6)指导患者下治疗床,观察矫正疗效、结束矫正二、矫正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医生的发力方向一定要随着患者脊椎曲度的变化而变化。矫正脊椎的所有发力方向都应沿着所在椎体关节的平面。
(2)在选择矫正手法时,医生应优先选择操作方便同时发力容易的矫正手法。如果医生的姿势不自在(如扭曲、不稳定等),则会造成其矫正发力困难,不仅医生自身容易受到损伤,最终也达不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3)无论何种脊椎半脱位,每次治疗的矫正次数不可超过3次。医生和患者都应注意这一点。每次治疗,在诊断正确以及发力方向、接触点、速度和力度都正确规范的情况下,矫正一两次就已经足够,不需要多次矫正。相反,对同一部位的多次矫正,很可能造成矫枉过正以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4)切不可盲目追求弹响声,这一点也是医生和患者需要牢记的。弹响声的有无、大小与治疗效果没有必然关系。要摒弃“没有弹响声就没有治疗效果”的错误观念。
(5)医生接触手放在患者身体接触点上时,要求位置准确、便于发力,并要求稳定性。稳定不等于施用很大压力,更不能让患者产生疼痛,那样只会造成患者软组织紧张而影响矫正效果。疼痛是一种病理症状,美式整脊医学中没有“以痛治痛”的理念。
(6)医生稳定手的作用是稳定患者身体,稳定手本身不发力。稳定手的作用有两点:一是避免在矫正过程中产生晃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二是保证医生瞬间发力时,不至于拉扯其他部位,避免造成新的半脱位和软组织损伤。还应注意的是:无论是起稳定作用,还是矫正治疗时都不要将无关联的骨骼关节牵连进来。例如,枕骨矫正时,就没有必要接触颞下颌关节,所以稳定手不要接触颞下颌关节。
(7)医生要注意保护好自身,选择正确手法,选择更省力、有效的治疗床,避免连续施术时间过长,保持良好心态而不要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要在生病等情况下勉强工作。
(8)医生要牢记本书第四章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要宣传美式整脊医学的理念,告诫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取得患者的最佳配合。对于违反美式整脊医学基本原则的要求(如重复矫正、要求暴力和矫正无半脱位的部位等),医生应该耐心解释并婉言拒绝。医生切不可对美式整脊医学的禁忌证和无诊断结果的患者做任何的尝试性治疗。
(9)美式整脊医学的矫正手法操作都由医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不需要助手。
三、关于本书中矫正手法需说明的问题
(1)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美式整脊的基本手法,但不是所有的矫正手法。主要介绍侧卧位、俯卧位的矫正手法,也选择介绍了一些坐位矫正手法,但以前两者为重点。侧卧位矫正手法是传统的矫正手法;俯卧位矫正手法具有操作更省力、更准确、更简便、易掌握和疗效好的特点,配合汤姆森装置会带给患者更好的感觉。本书基本上没有介绍站式、跪式的矫正手法。
(2)在本书中,矫正手法举例都是以医生站在治疗床左侧为准,排列次序是以第三章半脱位编码的次序排列。
(3)本书对脊椎的矫正手法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文字说明中表示方位、方向的标准是以患者的解剖学体位为准,这样无论患者处于什么体位(俯卧、仰卧或坐位)都不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例如,发力方向向上表示从患者足侧向头侧的发力方向,向前就是从患者背部向腹部、胸前部的方向,而不必考虑患者体位的变化。
(4)治疗床方向以患者俯卧位时,患者解剖学体位为标准(参见本章第三节)。
(5)美式整脊医学的治疗范围常常被人望文生义认为:美式整脊医学只能矫正脊椎。实际上、美式整脊医生可以矫正几乎人体所有部位的骨骼、从椎、髂骨到椎、枕骨、从上肢到下肢,甚至包括颅骨。当然、式整脊医生不能矫正听小骨和牙齿。
关于四肢矫正手法,在本书中不做详细说明,仅在附录中附以照片,供读者参考。
第三节 接触点与发力部位
一、接触点
接触点是医生发力矫正时,接触患者的脊椎部位。接触点通常为椎骨的棘突和横突,在颈椎部为椎弓板,在腰椎部为乳状突起。此外,枕骨、骶骨和髂骨的接触点比较特殊,具体参见本书相应章节。
选择接触点的唯一原则是接触点永远在脊椎侧弯的突出侧,而与楔形开口方向、半脱位棘突的旋转方向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脊椎半脱位造成的楔形开口方向通常就是脊椎侧弯的突出侧,所以可以笼统地说,接触点在楔形开口同侧。
如胸椎 PRS例子,其楔形开口向右,胸椎侧弯向右突出,接触点就是在右侧,但考虑到要将向右旋转移位的棘突矫正回去,接触点就自然要选择棘突而不能是横突。
再如胸椎 PRI 例子,其楔形开口向左,胸椎侧弯也是向左突出,所以接触点应选在左侧,但为了让向右移位的棘突回归正中线,接触点就必须选择在左侧的横突而不应是棘突。
但是,脊椎半脱位也有楔形开口方向与脊椎侧弯突出方向相反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始终牢记选择接触点的基本原则:接触点永远在侧弯突出的一侧,而不必考虑楔形开口的方向。例如,第五腰椎的PRS—M情况,虽然楔形开口向右,但其侧弯却是向左,所以根据选择接触点的基本原则,要选择在左侧的接触点。为了让向右旋转移位的棘突复位,这时左侧腰椎的乳状突起就成为唯一的接触点选择。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接触点的选择是根据侧弯的突出方向,而与楔形开口方向无关。例如,第五腰椎同样向右楔形开口的半脱位有PRS—Sp和PRS—M两种情况,但根据侧弯方向不同,其接触点也不相同。
另外,对于没有楔形开口的半脱位,棘突则是其接触点。
二、发力部位
发力部位是指医生在矫正治疗时身体与患者接触点接触的部位。美式整脊的发力部位均是医生的手掌,而不使用肘部等身体其他部位作为发力部位。手掌从掌根到指尖有很多部位可以作为发力部位。
图片文字说明:①豌豆骨,②第二指掌关节桡侧,③食指远端指腹桡侧,④中指远端指腹部,⑤拇指远端指腹部,⑥小鱼际,⑦大鱼际。
发力部位的选择原则很简单,即根据矫正部位,医生选择发力方便的部位。
发力部位介绍:
(1)豌豆骨:这个发力部位最常用,几乎可以用在任何脊椎矫正接触点上。
(2)第二指掌关节桡侧:通常用于颈椎和枕骨的矫正。
(3)食指远端指腹桡侧:用于颈椎的矫正。
(4)中指远端指腹:通常用于颈椎和腰椎的矫正。
(5)拇指远端指腹:用于颈椎和胸椎的矫正。
(6)小鱼际:用于胸椎的矫正。
(7)大鱼际:用于胸椎的矫正。
第四节治疗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生高超的诊疗技术配合得心应手的治疗床,能让医生准确矫正治疗患者的同时,保护自己少受职业病的损害。
一、治疗床概述
美式整脊治疗床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其基本功能是稳定患者身体,便于医生完成矫正治疗。美式整脊医学发展出很多手法体系,针对各手法体系的特点,也常常有与其相配的特殊治疗床,或者在基本结构上加设特殊功能,如几乎普及到所有治疗床上的汤姆森装置。
使用汤姆森装置,医生在做矫正治疗时,发力会大大增加、速度也会有所提升,但患者却感受不到高力度。目前,几乎所有美式整脊治疗床都或多或少地装有汤姆森装置,通常至少安装一块,放置在骨盆部位,也有的安装得更多,即在颈椎、胸椎,腰椎以及骨盆部各装一块。
有的治疗床通过电动装置能从水平位翻转接近垂直状态,这不仅方便腰部前屈有困难的患者上下床,还更有利于医生进行长短腿的判定。
在侧卧位矫正治疗时,需要把患者头部垫高。目前,大多数治疗床的头部都可以根据需要手动升高,仅有极少数治疗床由于结构限制等原因,只能用枕头来垫高患者头部。
由于考克斯治疗床的牵引功能对腰痛等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因此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大多数美式整脊医生都在使用。考克斯治疗床的牵引方向可以是三维的,其特点是屈曲牵引功能。
考克斯治疗床的足侧和头侧可以根据需要独立进行水平或者屈曲牵引。电动和手动牵引通常可以在一张床上实现。有一些考克斯治疗床只安装了足侧的牵引装置而没有头部的牵引装置,也有个别的只有手动牵引而没有电动牵引功能。
制造治疗床的材料有多种多样,从传统的木材、普通钢材,到高档的不锈钢都有。治疗床的基本要求是稳定、牢固、可靠。
二、选择治疗床
选择治疗床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治疗床的高度。通常选择高度的标准是治疗床的高度应与该医生的膝部中点平齐。这样的高度能使医生全身的力量高效率地经过肩臂传递到手的发力部位,再经由患者接触点到达矫正部位。
治疗床的宽度应略比普通人的肩部宽一点,这样方便医生站在同一侧改变发力方向或者向右任意侧旋转移位,而不需要医生站到对侧。
跪式治疗床目前也有医生在使用、它的特点是结构小巧。跪式治疗床不安装任何汤普森装置、在结构上就像个被切掉骨盆以下部分的普通治疗床。跪式治疗床的英文名称是knee—chest table,直接翻译就是“膝—胸治疗床”。虽不能在跪式治疗床上进行侧卧位矫正,但基本上所有的俯卧位矫正都可以在其上进行,另外对于一些有肚子的患者来说,这种治疗床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一些需要经常变换治疗场所的医生来说,折叠式治疗床是个好选择。折叠式治疗床小巧,便于放在汽车后备箱中运输,价格也便宜,适合一些新入行的医生使用。虽然折叠式治疗床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通常要求至少在骨盆部安装一个汤普森装置。下图所示的折叠式治疗床在其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各段均装有汤普森装置。
除了治疗床,美式整脊医学中还有矫正椅,通常用于坐位矫正(颈椎的矫正)。矫正椅的靠背可以向后方调整成倾斜角度,便于调整患者头部高度,使医生方便发力。
需要注意的是:为表述方便,治疗床的方位通常以医生站在治疗床足侧,面向治疗床,这时医生的左侧即为治疗床的左侧,医生的右侧即为治疗床的右侧。此定位方式不随患者姿势的改变而改变。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美式整脊疗法》。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