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的本质没有完全认识,因此在临床上造成许多不同的诊断名称,十分混乱。更因以往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未被重视,以致骨组织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在临床上始终占领着统治地位。错误理论必然导致治痛疗效的不满意,所以半个多世纪来,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主导下的多种手术疗法、微创疗法或非手术疗法仍未能改变这类疼痛的“难治”之症或“不治”之症的原来面目。自从软组织外科学问世以后,以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主导疼痛的治疗,由各种定型的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和椎管内(外)或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手术,以及前者又发展成为“以针代刀”的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的微创疗法,均取得非常满意的近远期治疗效果。许多“难治”之症或“不治”之症均被治愈了,为疼痛治疗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诊断质量,在做出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诊断之前,应该对这些不同的传统诊断名称及其发病机制应用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分别进行研讨,做到去伪存真和推陈出新,以求得比较统一的认识,这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叙述的是笔者对传统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某些不同诊断名称和发病机制的有关看法。
15.1有关“综合征”、“人名”、“劳损”、“损伤”、“炎”、“痛”等作为疼痛诊断名称的重新认识
15.1.1“综合征”方面
指的是一种病因不完全明确而相属的一群临床表现的组合,故亦称“症候群”。它只能阐明特有征象而不能代表病因完全明确的疾病之诊断。对某一种疾病在认识过程中无法弄清病因的时候,采用“综合征”暂时代表这一疾病的诊断,应该说,在疾病的认识史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医学领域内那些正在发展的学科中,有许多方面仍需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不少疾病在被认识的早期阶段,往往以“综合征”命名而开始发展的,这完全是符合认识疾病本质从不知到知之不多和完全认识的发展过程的。也只有在这一“综合征”的知之不多、最后达到完全认识其本质的时候,就该为这一疾病正名而不应该再用“综合征”这一诊断名称了。所以,如何进一步研讨“综合征”的正确病因,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诊断名称,是大家需要努力争取尽早完成的一个最终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临床医学的诊疗质量。
可是目前国内外的情况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临床医学有关各科中的“综合征”数字仍在不断积累和上升,现在已达到几千种;单在《临床综合征学》(1989年)中,就收集了1400多种“综合征”。在我们的疼痛临床中的“综合征”数字也占很大的比重。笔者随机抽阅了《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下、1992年)、《颈椎病》(1980年)和《疼痛诊疗手册》(1993年)三书中,发现与软组织损害有关的下列众多的“综合征”,如“Meniere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颈性头痛综合征、耳颞综合征、下颌关节功能异常综合征、肩臂疼痛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间歇性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即*三小综合征)、膈神经综合征、膈神经麻痹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颈部肌筋膜综合征、颈肋综合征、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肋一锁骨综合征、背部肌筋膜综合征、肩胛肋骨综合征、肋尖综合征、Ti—etze综合征、冈下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桡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前臂交叉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腕背隆突综合征、颈腰综合征、腰痛综合征、腰椎间关节综合征、腰、横突综合征、髂腰三角综合征、腹壁肌筋膜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综合征、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综合征、臀筋膜卡压臀上皮神经综合征、大粗隆(或大转子)疼痛综合征、臀中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髂腹股沟综合征、股内收肌综合征、股内收肌管综合征、滑膜皱襞综合征、跗管综合征、跗骨窦综合征”等等;在近期收到的《香港骨伤》(1996年11月)有关“颈椎病”方面四篇论文中,就有“颈椎综合征、颈神经根综合征(第18~22页)、胸脊前动脉综合征(第29页)、颈脊髓压迫综合征、高位颈髓压迫综合征、颈膨大综合征、脊前动脉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综合征、Raynud综合征、反Horner综合征(第61~63页)、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一过性椎—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间歇性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慢性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第91~94页)等等。可见名称繁多,概念模糊甚至混乱,造成同义词极多。有些学者热衷于不断引进国外医学书刊中一些最新创建的“综合征”,争前恐后地竞相撰文报道。估计今后其数字还会相应增多。面对着“综合征”如此泛滥的情况,如何进一步着重研究“综合征”的真正病因,尽早明确名副其实的诊断名称,实属有关的各个临床学科和每一位研究人员责无旁贷和刻不容缓的大事。可是客观实际也非如此。可以这样说,目前极少有人对其专业中有关的“综合征”进行病因学的研究,多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地维护“综合征”这个原有诊断名称不变。像“Ménière综合征”竟然延袭了100多年之久,仍无人对此“综合征”在病因和诊断方面做出过合乎客观实际的变革,就是一典型的例证。严格地说,“综合征”病因的所谓“不完全明确”的涵义,实际上早已明确地反映出这个诊断仍属疾病的未知数。诊断不明,则其合乎科学性的正确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将从何做出?即使试用了一种治疗方法侥幸地取得显著疗效的验证,但其治疗原理由于诊断不明,也属一个未知数。这决不能标志为医学水平的进步,而是只能说成在诊断和治疗上的一篇糊涂账。所以“综合征”数字的猛增决不是医学界的光荣,应该视为耻辱。它标志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这种未知数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的具体表现,应该引起广泛的深思和重视。当然目前一下子要达到完全消灭“综合征”的目标乃是极不现实的
空谈,也是违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但是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人人破除上述的保守思想,树立彻底弄清与其学科有关的“综合征”的病因病理作为己任的长远奋斗目标,并在现阶段至少可对目前在临床实践中早已明确病因病理的某些“综合征”做出重新认识,根据解剖和病理的特点加以正名,这就有助于逐渐减少“综合征”的泛滥;特别在撰写论文或著书立说时首先要从某一“综合征”远期治愈显效率的验证中,多思索、研讨,探索出真正的病因病理,做出推陈出新的正确诊断之变革,才能提高这类常见多发病的诊断质量。
自从软组织外科学问世以来,笔者在潜心研究软组织疼痛病因病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验证有关疼痛领域中的许多“综合征”,确属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原发性疼痛或继发性肌痉挛(或肌挛缩)所引起的诸种临床表现(即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相关征象,也就是目前国际上错误诊断的“脊柱相关疾病”),通过椎管外软组织松解的手术疗法、“以针代刀”银质针针刺的微创疗法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非手术疗法,均获得满意的近远期治疗效果,详见本书的病例介绍和讨论。因此笔者在本书中就把这些“综合征”的原有名称按照疾病的解剖和病理的特点,给予认真研讨和正名。
15.1.2“人名”方面
在中外医学书刊中经常见到不少疼痛的诊断前面,冠以一个发现此病的学者姓氏或姓名,包括不少检查方法、体征或手术方法前面也冠以一个创始者的姓氏或姓名,以取代疾病、检查方法、体征或手术方法的解剖和病理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位创始人曾经做出过医学上的贡献。当然这种情况在疼痛研究的领域中也不例外,如D在诊断方面有:"Ménière综合征、Barré—Lieou综合征、Scheuermann病、Kienboeck病、Osgood-Schlatter病、Morton病”等;2检查方法方面有:"Eaton试验、 Eaton加强试验、Spurling试验、Jackson试验、Adson试验、Speed试验、Cozen试验、Bragard加强试验、Gaenslen试验、Ober试验、Drewer试验、MeMurray试验、Romberg试验、Naphziger试验”等;3在体征方面有:"Fenz征、Laseque征(上肢)、Yargason征、Duga征、Mill征、Sto—Hall征、Gauvain征、Laseque征(下肢)、Thomas征、Yeoman征、Trendelenburg征、Dupuytren征、Boehler征、Strunky征、Fe—ber征”等;④在手术方面:由于过去人们对软组织疼痛的病因不明确,未曾普遍开展过有关的手术治疗,故用人名的手术名称少见;仅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曾出现过最早治疗腰腿痛的椎管外软组织松解的雏形手术,如“Ober 手术、Heyman 手术”等。
笔者认为,尊重前人的科学贡献做出如上的处理,应该说其缅怀之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医学毕竟是自然科学之一,应用人名作为诊断、检查方法、体征或手术方法的代号,由于上述四类中均缺乏疾病的解剖和病理的特点,根本无法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实际上仍是非科学性的。特别是使人们望名而不能知其义,这就是用人名作为诊断、检查方法、体征或手术方法等代号的最大缺点。为此笔者建议今后在临床上或医学著作中尽可能避免用人名作为诊断、检查方法、体征或手术
方法的代号,这才是符合求真、务实 的,
本章节上部分到此结束,下部分未完待续,请查阅下一节内容。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