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轨
我们的解剖列车似乎停止于股直肌上端的车站。此处没有肌肉或筋膜结构从髂前下棘(甚至髂前上棘)向上延伸。腹斜肌与股直肌呈夹角行进(见图4.14A)。在内侧,与股直肌相连的肌肉是髂肌,所以经常有争议认为这两个结构之间有一定的结构联系,但是骼肌位于深层,属于前深线。我们要找的前表线是身体前表面的连续性结构。股直肌-髂肌的连接是一个特例,我们将在第九章中探讨前表线与前深线的相互关系时再讨论。腹直肌是沿着身体前表面继续上行的肌筋膜,这是很明确的。我们将打破解剖列车的规则,从耻骨做一个符合逻辑的“跳跃”。这种跳跃的理由如下:由于髂前下棘与耻骨属于同一块骨骼(至少任何1岁以上的人都这样),所以腹直肌每向上牵拉耻骨1mm,股直肌就必须延长1mm才行。如果双方同时收缩,胸廓和膝关节就会相互靠近。如果躯干反弓成过伸状态,则双方必须同时被拉长。如果其中一块肌肉无法拉长,则另一块必须代偿,或将拉力沿着列车的轨道向上或向下传递。
因此,股直肌上端虽然没有肌筋膜连接,却有髋骨的力学连接。如果我们只讨论发生在矢状面或接近矢状面的动作,这趟列车就行进在了一条轨道上。当髋关节和躯干进行大的旋转时,前表线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筋膜连续体了,但是在姿势、跑步、矢状面拉伸和运动中还是起到连续性的作用。
腹部
现在列车重新到达了耻骨的上端,沿着腹筋膜向上走。腹筋膜包括锥状肌和腹直肌的肌腹,以及从腹斜肌与腹横肌发出的环绕腹直肌的筋膜层。
腹直肌
可怜的腹直肌经常遭遇以下情况:为了“燃烧脂肪”而被过度锻炼或遭受手法治疗师的错误治疗。前表线在此至少包括3层结构:腹直肌前方的腱膜层、腹直肌本身及腹直肌后方的腱膜层。这些腱膜层亦为腹部其他肌肉所共用。我们将在探讨其他肌筋膜经线(参考第五、六、八、九章)时进行讨论。现在,我们关注的是位于耻骨和第5肋之间的腹直肌。
我们来看腹直肌,必须评估3个独立的部分:肌肉自身的张力,以及肌肉前、后两个鞘膜筋膜的张力。如果腹直肌是平的(看得出有6块腹肌)我们可以怀疑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过紧;如果腹直肌膨隆,我们必须评估肌肉的张力,但我们很确定肌肉深层筋膜、腹横肌筋膜是短缩的。
要分离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可以让客户采取仰卧位,屈膝,双足放于床面上。操作者面向客户的头端,将弯曲的手指置于其腹直肌下部,向肋骨方向推移肌肉;每到腱划部分时,就重新开始。必要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腹直肌浅层筋膜松解至第5肋高度。
为了到达腹直肌的后鞘膜,需要一种更侵入但非常有效的技术。首先,我们必须评估筋膜短缩的性质。如果腰椎过伸造成脊柱过度前凸或骨盆呈前倾状,那么腰椎会将腹腔内容物向前推向腹直肌。这种情况下,需要放松腰部的后表线以使腹腔有更多空间,最终使脏器回位(参考第三章)。
如果是由于饮食过量或腹胀而造成腹部隆起,就必须控制饮食。当然,也可能是由皮下或腹膜下的内脏网膜存在多余的脂肪造成,尤其是男性。
在任何情况下,即使腹部突出,肌肉张力看起来很低,也可能有腹直肌后壁张力过高、过紧的情况,从而影响呼吸或牵拉背部。附近没有骨骼可以借助,我们如何分离腹直肌鞘的深层而不影响腹膜的前层呢?由于腹直肌鞘的后层是前深线的一部分,请参阅第九章。
交叉于腹部的各条轨道将在第六章和第八章中讨论;腹部各条轨道间会相互作用。现在我们要沿着腹直肌及其伴随的筋膜向上行进。虽然这些腹部经线都是相互影响的,但前表线仍然垂直向上(但变宽了)到达位于第5肋的下一站。腹直肌必须到达策5肋的高度,才能为其承担的各种强有力的活动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位于下方“腹部”的假肋,由于和胸骨的长软骨连接,会过于灵活,尤其是在呼吸过程中运动很大,在网球扣杀等动作中不能为前表线提供稳定性支持.
配合深呼吸,在腹直肌附着点、腹筋膜与胸筋膜融合处实施手法,松解粘连,通常会有不错的效果。
胸部
从第5肋开始,我们沿着同一方向继续上行,经过胸骨肌(如果存在)或相关筋膜(几乎都存在),包括经过胸骨表面向上的胸骨筋膜及位于胸大肌下面的筋膜,其宽度达到胸骨外侧缘的胸肋关节(我们将在第七章再次探讨腹直肌在第5肋的附着点,及附着于同一位置的胸大肌、胸小肌。腹直肌筋膜在此处是个“道岔”或“备选点”。根据运动环境、姿势及生理学上的必要性,拉力或张力可以沿着其他路线传递)。
然而,胸骨肌是一块特殊的、不规则的体表肌肉。它通常表现为筋膜形式,而非肌肉。无论是否能够看到胸骨肌或筋膜,前表线都通过筋膜层沿腹直肌继续向上。很容易摸到这些筋膜层:途经胸骨、胸肋关节、肋软骨,直至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我们认为,强大的力量可通过胸骨、上述筋膜、胸肌筋膜进行机械性传递。
有趣的是,维萨里所绘的解剖图上,腹直肌的筋膜自胸大肌下方一直上行至锁骨(图4.20)。现代解剖学家认为他可能仔细地参考了犬科解剖学。但是这也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体筋膜的实际情况。那时的劳作是不是以砍柴和农耕劳动为主?换句话说,主动屈曲运动可能促使了跨越躯干前方的筋膜形成更多纵向排列(矢状面方向)。
我们起初做了一些解剖研究,希望能与维萨里的解剖图吻合,但没有成功。在几次学试性解剖中,我们能够沿着筋膜向上进入胸骨,但在胸骨两侧软骨的“护胸甲(breastplate)”处并没有变宽。最多也就算胸骨的“蕾丝边”。最近,我们在胸大肌外膜深处的筋膜中发现了纵行纤维,它们把腹直肌附着点和颈前筋膜下部(和胸锁乳突肌)连接起来。之前寻找前表线时,我们习惯性地预先移除尸体上的胸大肌,切掉了这些沿着胸骨前面走行的软组织轨道。看来在检查筋膜系统时,我们还是积习难改啊!
胸骨区域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解剖列车》第四版。本书由小 tc 购得正版后进行扫描,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