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体侧线-《身体解读》-tc书屋无障碍扫描

我们每天都会在客户身上观察到这些特有的姿势和运动模式——肩下垂,骨盆旋转,一侧足承重更多。我们认识到,要真正治疗(而不是仅仅减轻)目前的症状,需要找到潜在的问题,它可能在远离受损或疼痛的部位。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前表线和后线的常见模式。这些线条成对保持着平衡——前侧变短,很可能需要后侧的代偿,反之亦然。其实这些双行线并非对称,肌筋膜的分布,甚至肌肉纤维的类型从前到后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取得平衡,才能让我们保持站立并促进我们融入社会。

我们检查了这些线(假设不细分为左右两侧),并讨论了它们对我们矢状面姿势的影响——脊柱前凸和后凸、骨盆偏移和其他前后代偿模式。但实际上有两条前线和两条后线——身体中线的两侧各有一条(即有两条后表线,典型范例是两条竖脊肌沿脊柱的左右两侧向上走行;两条前表线,例如左右腹直肌沿白线两侧向上行)。我们没有大篇幅地描述这两条线左右两侧的区别,因为它们离中线太近了,没有一侧可能对骨架施加足够力,使身体向一侧弯曲。

体侧线是什么?

现在,当我们介绍本章的体侧线时,实际上是在处理左、右两条独立的线。不同于身体前后的左右线在矢状面中线相互贴近,两条体侧线在身体外侧相距较远,因此它们的运作方式通常不同。正如下文所述,必须单独评估和处理这两条体侧线。

如果前表线、后表线是身体的“北和南”,那么两条体侧线就是“东和西”。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这三侧的线放在一起称为主线,因为它们明确了我们人体“指南针”的基础——前、后、左、右。下一章我们将介绍一条跨越这些主线并引起或保持扭转的线,即螺旋线。这条线的左右两侧也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我们不要操之过急,体侧线是我们当前的话题。

体侧线沿着身体外侧从踝关节到耳,如我们在图5.2中所见,在看身体解读内容之前,让我们先对体侧线有一个简单的解剖了解。

毫无疑问,体侧线始于躯体末端小腿外侧间隔。这个间隔由两块肌肉构成:腓骨短肌和腓骨长肌。你可以感觉到这个间隔从膝关节外侧下方的腓骨头部向下延伸。这个间隔通常比后面的腓肠肌(后表线的一部分)或前面的胫骨前肌(前表线的一部分)更硬更紧。如果你顺着它往下摸,可以感觉到跟腱在踝关节的腓骨髁后面走行。

有两条肌腱很难被触摸到,但它们从踝下延伸至足底,然后将自己锚定在第一和第五跖骨底部,将跖骨拉向足踝,帮助维持足弓。如果足是自由悬在空中,小腿肌肉通常会如何产生作用?这些肌肉是跖屈肌和足外翻肌。但在结构处理中,我们必须同样认识到肌肉从止点到起点的反向动作。因此,当脚站稳并负重时,可以发现这些腓肠肌可以防止足背屈和内翻。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是外踝的主要稳定肌,可以防止扭伤并稳定地支撑着我们的小腿。

这两者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稳定作用:整个肌间室周围是坚韧的筋膜套,这些表层组织与足部筋膜相连接,就像一个“长袜”,实际上是围绕着小腿的支撑软管。这表明了这些肌肉在所有肌间隔综合征中所起的作用:无论症状是什么,放松这些肌肉,可以缓解小腿周围环状束缚的收缩力。

腓骨长肌有一条肌腱一直延伸到骰骨下方,穿过足内侧。我们将在下一章螺旋线内容中更全面地讨论相关模式检查。在内踝和第五跖骨底部之间更容易观察到和感觉到腓骨短肌。现在,我们将沿着体侧线向上越过膝关节外侧。腓骨头处的外侧韧带是一个有特定命名的结构,但实际上有一整条筋膜从髂胫束延伸到腓骨筋膜。

髂胫束是一组超强健的肌腱,在膝关节外侧和上方很容易触摸到,随着向上移行,它扩展成一层腱膜,延伸到整个髂嵴,从髂前上棘到髂后上棘。在这个过程中,有4块肌肉影响着它。其中3块是髋三角肌: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e latae,TFL)和臀大肌上部形成的(类似倒三角形)前部、后部,而臀中肌位于髂胫束的深处,但仍附着在其深侧,是髂胫束本身的主要稳定结构。

以上这些肌肉都是体侧线的一部分。但影响髂胫束的第4块肌肉是股外侧肌,这是我们在前表线处理的股四头肌的一部分。有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股外侧肌应该如何及在哪连接到髂胫束,但毫无疑问的是,当它收缩时,肌肉束会向外推髂胫束,并使其收紧。

腿部的体侧线必须绷紧,才能稳定每一步。在步态的摆动相,身体由一条腿支撑,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有向下坠的趋势,因此这些肌肉也成为防止某些动作产生的肌肉,不是主动外展,而是防止支撑侧的髋部内收。当这些肌肉力量下降或适应性降低时,人们就需要在每一步中将重量从一侧腿完全转移到另一侧腿,这种过程我们经常在老年群体中看到,或者在有肌肉萎缩特征的特伦德伦堡步态中看到(在特伦德伦堡步态中,较弱的外展肌使骨盆向对侧倾斜——同侧内收。为了代偿,躯干会倾向虚弱的一侧)。股外侧肌,虽然不是体侧线的一部分,但肯定有助于形成绷紧而坚固的肌筋膜束,这为我们的体侧稳定系统做出了很大贡献。

用系带束紧体侧线

在髂嵴上方,体侧线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模式,不断转折形成了一系列的X形走行,从躯干向上,直到肩部下方,穿过颈部到达耳部。总而言之,这种肌筋膜结构让我们想起鞋的系带模式,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上半身,体侧线将前线和后线束紧在一起。

在腹外侧,这种系带模式表现在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形成Ⅹ形交叉,一直延伸到下肋部。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从这里开始,沿着肋骨间隙也呈X交叉模式(尽管是肋间很多小的X形,而不像是在体侧形成的大的X形),在整个肩下部连接背阔肌、胸肌等,直到颈部。最上面的X交叉位于颈部,头夹肌和胸锁乳突肌(stemocleidomastoid,SCM)相互 平衡,以维持头部在合适的位置(我们的许多客户都呈现头前伸姿势,那会破坏这种功能性平衡,使胸锁乳突肌受到向心负荷,夹肌受到离心负荷。然后,斜方肌的前缘最终会形成大量的扳机点,而肩胛提肌变成了防止头部前移的肌肉。这对这些肌肉本身或客户来说都不舒服)。

注意,在每一个X形中,向前和向下的肌肉(X的一条线)比向后和向下的肌肉(X的另一条线)位置更浅。腹外斜肌和肋间外肌向下和向前走行,而腹内斜肌和肋间内肌向下和向后走行。颈部也是如此——胸锁乳突肌位于夹肌的上方。

还要注意,如果构成“X”的两条肌肉都绷紧了,它们就会把身体拉向一侧(我们稍后会讨论这一点)。但如果“X”的一条线比另一条短,它将会旋转身体(如收缩右侧的胸锁乳突肌和左侧的头夹肌,导致头部向左旋转)。让我们把这一部分讨论留到下一章的螺旋线之旅中,这里集中在更纯粹的侧向弯曲上。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大多是作为一种组合起作用,不能单独运作。

因此,在下半身,体侧线呈Y形,将骨盆稳定在支撑腿的脚上。典型的锁定髋关节的随意站姿是依靠体侧线筋膜来稳定身体的。你走的每一步也都需要这个机制,只不过肌肉激活程度会多一些,以防止髋部过多的摆动。如骨盆宽大穿着高跟鞋的女性在街道上摇曳行走,髋部摆动很大,这需要体侧线有很强的灵活性;像我这样绷紧身体保持挺拔的男性知道,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放松我们的体侧线,那将非常糟糕。

在上半身,体侧线以许多X形交叉的形式走行,在身体一侧形成交叉或编织样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在行走和移动中稳定躯干以避免左右摆动过大。但与前、后线不同的是,体侧线位于身体两侧,远离脊柱轴线,有更大的杠杆作用可以使身体向一侧弯曲。因此,就身体解读体侧线而言,让我们来看看左右失衡的动态情况。假设的不对称

左右两侧的不对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要么偏爱用右手,要么偏爱用左手,所以对身体两侧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对称性是一个普遍的目标,但你越是投入到这类工作中,越能发现,左右之间的完美结合更吸引你,而不是线条之间的实际视觉上的对称性。

例如,你(以及你的客户,如果你给他们看看自己的照片或让他们站在镜子前)最容易看到的是两侧肩膀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很常见,当引导你的客户解读他或她自己的身体时,这是很好的开始。但是,尽管很容易看到,肩部的失衡几乎从来不是问题的根源。

看看肩部以下,看看胸廓或者胸廓与骨盆之间的部位发生了什么。这类似于妈妈在孩子们的争吵中经常听到的一样,肩部像孩子一样说:“这不是我的错!”然后指向胸廓,而胸廓说:“这也不是我的错!”并指着骨盆。我们必须沿着身体的这条轨道下行,找到一组平衡的关节,然后回到我们以往的工作方式,通过视觉评估和徒手评估,直到找到问题的起源。肩部——在筋膜线上较远的部位——经常会告诉你肩关节之下出现的失衡问题。

更具体地说,从底部开始,足外翻或足旋前是表明体侧线下段有过度的筋膜缩短或慢性肌肉紧张的首要迹象。如果体侧线这个肌间隔被缩短,它会将足部固定在足弓塌陷的位置,即使在足部或小腿内侧进行再多的手法刺激或肌肉训练也无法替代对小腿外侧肌间隔的延长和松解干预。

膝外翻(X型腿,并拢双腿时膝关节会先于踝关节相互接触)也是一个体侧线问题。把腿想象成弓身,体侧线就像一根弓弦。外翻弓是指凹陷朝向外侧,表明腿外侧筋膜缩短,内侧相应的筋膜线损伤通常表现为内侧副韧带损伤或鹅足腱疼痛。无论你是强化还是延长组织,这种模式最初都需要对整个腿部外侧浅层筋膜进行延长,使骨骼关系松弛以便能够横向移动。

骨盆受到各种扭转和翻转力的影响,关于骨盆的动态变化在此超出了我们的介绍范围。基本上,当评估骨盆的横向水平情况时,为了确保你不被脂肪层干扰,或者(更糟糕的是)检查的只是内裤穿的正不正,需要把你的手指放在客户髂嵴上进行测量。

如果骨盆的一侧明显高于另一侧,这可能是由于两侧腿部长度的差异,力矩通过髂骨影响两侧骨盆的高低,或者存在腿部骨骼长度上的真正解剖结构异常,但后者是比较罕见的。处理踝部和髋部(特别是在低的髋部一侧)之间的体侧线,使外展肌更有力和更主动地延长。我们在这里不能很详细地描述这种技术,但当处理深人到臀中肌和臀小肌时会给很多人带来突破性的(有时是惊人的)进展。

在腰部以上,左右之间的差异更容易解读和处理:肋骨和髋部之间的距离、胸廓的长度,以及肩部的位置都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处理哪部分体侧线。

接下来是体侧线颈部的内容。虽然从软组织处理技术上讲,斜角肌属于更深的筋膜层,但确实是体侧线的一部分。面向客户正面或背面,测量其从下颌角到肩峰的距离和曲线的形状。从正面或背面看,通常很容易看出哪侧肩部向下沉,哪侧肩部向上方抬起,然后根据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

两条体侧线典型的问题模式是一侧从髋部到踝关节缩短,对侧从髋部到肩部缩短,有时会有同侧颈部的缩短。如果其中一种代偿引起了问题,那么松解整条线将会有更持久的结果。另一个重要的关于体侧线的身体解读技巧是,站在客户一侧,而不是前方或后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腰部以上的体侧线在身体两侧呈现出一系列X形——交叉走行的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以及肋间肌(内、外)。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小X汇总成一个大X,我们就能看到X的哪条线或哪个部分缩短了。

因此,站在客户一侧,画一条从第7颈椎棘突尖端到耻骨的假想线,再画一条从胸骨切迹到腰骶连结的假想线。两条线会形成大的X。你已经了解了躯干一侧的所有小的体侧线中的X。在理想状态下,这个X的两条交叉线应该是等长的。通常,在现实情况中,如果从胸骨到骶骨的线较短,要么是因为胸骨和肋骨向内陷(含胸),要么是因为骶骨上抬(假翘臀),或者两种情况都有。这是一个复杂的核心模式,但体侧线问题对其是有影响的。如果腹斜肌和肋间肌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可延伸的,并能按其应有的方式发挥功能,而不是紧锁的、缩短的和不易激活的,其实可以改善这些模式。

在功能上,体侧线在身体横向运动中,就像我们在上面的步态中描述的那样或者当我们必须在足球场上快速躲避和迂回时起稳定作用。有筋膜粘连或体侧线协调问题的人在稳定方面的能力是受限的。

想象一位骑马的新手,通常需要练习才能获得更好的横向稳定性以避免左右摇晃。

体侧线的观察结果

 

写在文末(可能是相关的,也可能毫无干系)——我的同事詹姆斯·厄尔斯(James Earls)向我指出了身体侧面与吸引力之间的联系。如果背对某人等同于说“不”,完全面对某人等同于说“是”,那么“侧身”就表示“可能”——这是吸引力艺术中的一个基本元素。看看任何一份时尚杂志,多少模特是在以“侧身”展示自己——这是展现魅力的经典姿势(图5.13)。这可能与身体解读的主题内容无关,但我发现厄尔斯的见解很有吸引力。想一想你身体前面和背面具有的觉察能力(前面范围更大,而后背很小,除非你是一个受过训练的武术爱好者),然后是身体一侧——你的视野边缘。那么当有物体从你的左侧过来时,你会如何处理呢?享受在你的客户中查看体侧线的乐趣。它是平衡和自由的重要来源。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身体解读》。本书由小 tc 购得正版后进行扫描,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

上一篇:5、第四章、后表线-《身体解读》-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下一篇:7、第六章、螺旋线-《身体解读》-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