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前表线
概述
前表线(superfificial front line,SFL)将整个身体的前表面连接起来,下起自足背,上至头颅两侧,可分为足趾到骨盆、骨盆到头颅两个部分。站立伸髋时,这两部分就会成为一条连续的肌筋膜经线从而发挥作用。
姿势功能
总的来说,前表线的姿势功能是,与后表线保持平衡,从头部提供拉力支撑,以提升身体向重力线前延伸的部位——耻骨、胸廓和面部。此外,前表线还能维持膝关节的姿势性伸展。前表线的肌肉也能保护腹腔脏器,保护人体前表面敏感而脆弱的部分。
前表线起自足趾背部。根据“万物相连”的筋膜原则,前表线通过趾骨尖周围的骨膜与后表线相连,但这种连接没有“发挥作用”。从功能的角度讲,这两条解剖列车线路的功能线是相反的:后表线负责足趾屈曲,而前表线则负责足趾伸展,在身体上部也是如此。事实上,从姿势的角度讲,背伸肌作用是限制胫腓复合体过度后移,而跖屈肌则限制其过度前移。
人体矢状面上的姿势平衡(前-后平衡)主要通过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的张弛关系来进行调节。但是在躯干和颈部的平衡较为复杂,还必须有前深线的参与才能保持(参见第九章)。
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肌筋膜经线被当作筋膜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收缩的肌肉链时,到目前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前表线倾向于向下移动,而后表线则回应性地向上移动。
运动功能
总的来说,前表线的运动功能是使躯干和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足背屈,或对抗相反的动作。在颈部,它还执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组合,我们将在下文中讨论。为了使多关节能迅速有力地屈曲,前表线的肌肉必须含有较高比例的快缩型肌纤维。快反应的前表线和耐力型的后表线之间也有相互作用,一条线收缩时另一条线就被拉长。
手法治疗总则
与后表线相似,前表线也有2条,它们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的两侧。从前面观察有助于评估左、右两线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先解决前表线上的所有短缩之处。从侧面可以观察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的平衡,指引我们哪里需要展开并延长。
前表线和后表线共同调节矢状面上的运动。前表线的功能障碍会导致身体前屈或限制身体后伸。如果前表线的肌筋膜从下方的附着点向下拉骨骼,而不是从上方的附着点向上提骨骼(如腹肌从耻骨向下拉肋骨,而不是从肋骨上提耻骨),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前表线常见的姿势代偿模式有:踝断屈受限膝关节过伸、骨盆前倾、骨盆前移、肋骨前方的呼吸受限、头前伸。
前表线详述
起自足趾顶端的5条肌腱是前表线的开始。它们沿足部上行,中途搭载另外2条肌腱:外侧搭载了来自第5跖骨的第3腓骨肌(如果有的话),内侧则纳入了起自足内侧第1跖骨的胫骨前肌腱。前表线既包括了足背那些短伸肌的肌腱,还包括了起自小腿的长肌腱。
胫部
前表线的筋膜层从伸肌支持带下方穿过,向上进入小腿前侧肌间隔。伸肌支持带本质上是一个位置更浅的筋膜平面的增厚部分,是包绕小腿的深筋膜的延续。为了维持下方肌腱稳定,支持带必须增厚[否则,每次肌肉收缩时,从足到小腿中部的皮肤就会鼓起来。因为肌腱沿着踝部的拐角走行(此处的连续性在筋膜和力学上都是清晰的,符合解剖列车的规则),所以润滑组织包裹在肌腱周围以使肌腱在支持带下方能够顺畅滑动。这可不是简单的“包裹”,小腿筋膜、肌腱和支持带的层次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其中有大量的本体感受器,是手法治疗或运动康复的有效作用区域。
前表线向上穿过支持带,到达小腿前侧。在外侧,它包含了前侧肌间隔的肌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长伸肌);在内侧,我们发现,要取得最佳效果,前表线应当包括小腿筋膜,它覆盖了胫骨及其骨膜。
小腿前侧肌间隔
胫骨前肌通常是小腿前侧肌间隔里最强壮的肌肉,但在踝背屈和抗跖屈的运动中,前侧肌间隔往往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作用。这里我们将讨论该间隔中最常见的两类问题。
当该间隔内的肌腱群从约束它们的支持带下方通过时,它们有时会被“卡住”,从而无法自由活动。可能是因为腱鞘周围的润滑结构粘在了支持带上方和下方的小腿深筋膜上。这通常是由于肌腱缺乏全范围的运动使用,因此被“设置”成一个固定的张力。无论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都非常简单、直接。只要让肌腱从中滑过几次,使其运动更顺畅,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解剖列车》第四版。本书由小 tc 购得正版后进行扫描,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