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七章、骨盆精修,内外分判(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tc书屋无障碍扫描

骨盆旋移与长短腿

这里讨论的下肢长短主要涉及假性长短腿,真性长短腿不在此列。

骨盆旋移与假性长短腿的关系,涉及比较复杂的状况,远非骨盆冠状面的顺、逆时针旋转或髋骨上下错位的表达所能涵盖。

临床上,相对长腿的状态如果是由于同侧髋骨后下移位引起的(假如没有骨盆的侧摆移位),进而采取后伸扳使髋骨上移,如果出现患肢越扳越长,症状越扳越重,就无法证明诊断与治疗措施的正确性,而这种状况在临床上却是可以见到的。这说明长短腿所包含的病理信息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骨盆前倾角过大、过小与正常的不同情况下,长短腿所反映的错位信息不同,有时甚至相反。显然,下肢长短也可能受到髋、膝、踝诸关节状态的影响。

因此,长短腿只是定性地反映出骨盆或下肢关节的力学结构有问题,仅仅通过比较下肢的相对长短变化,难以得出具体的骨盆旋移形态的诊断结论。

长短腿是体征,不是症状,应分别对待真性与假性长短腿。假性长短腿只能定性反映骨盆和/或下肢力学结构有问题。问题腿的确定以症状表现侧(患侧)为判断依据,且长、短腿均有可能是问题腿。

骨盆不同的倾仰旋移类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长短腿体征。图7—7显示了正常情况下人体骨盆三种不同类型的基本生理位置状态。

标准型:骨盆前倾角处于正常状态,髋白处于人体重力线上。

扁平臀型:骨盆仰角过大,髋白处于人体重力线的前方

翘臀型:骨盆前倾角超出正常范围而过大,髂骨前倾,髋白处于人体重力线的后方。

当骨盆(髋臼)处于不同的基本生理位置时,髋骨发生同一方向(前上或后下)的病理性移位,髋白移动的方向可能不同。如:在髋骨发生前上移位时,骨盆前倾角过大的翘臀型髋臼将向后上方移动,标准型的髋臼也会向后上方移动,但扁平臀型髋臼则会向后下方移动。

因此,骨盆前倾角(或髋臼)处于不同基本生理位置类型的人群,如果髋骨发生同一方向错位,则由于髋白移动方向不同,故相应下肢的长短腿表现就会不同。

在髋骨发生向前上方向的移位时,翘臀型者下肢将变短,标准型者下肢也会变短,而扁平臀型者下肢会变长。

当髋骨发生向后下方向的移位时,翘臀型者下肢将变长,标准型者下肢也会变短,而扁平臀者下肢会变更短。

因此,矫正长短腿的方法,将依据患侧髋骨移位方向的诊断而确定,而非根据腿之长短。髋骨归位则长短腿的异常表现将随之消失。

骨盆的柔性正骨手法 指推法

1.不同体位下的指推技术

体位选用原则:方便操作,并利于目标骨结构的移动归位。

(1)站立位指推手法:在患者站立位下,直接针对发生移位的骨盆结构下手,运用指推法使其归位。

(2)坐位指推手法:在患者坐位下,直接推移移位的骨盆结构使之归位。

(3)卧位指推手法

仰卧位指推手法:在患者仰卧体位下,直接从双侧髂前上棘处下手,调整双侧髂骨使之归位。

俯卧位指推手法:在患者俯卧位下,针对骨盆各结构移位状态,机动灵活地运用指推技巧,多点协同,使移位的骨结构归位。

侧卧位指推手法:针对单侧移位的髂骨,从髂嵴及坐骨结节部位下手,双手配合,调整其归位。

2.端盆法“端盆法”或称“端骨盆”,即《医宗金鉴》正骨八法之“端”法在骨盆技术上的具体体现。

“端盆法”以骨盆整体的位置状态及骨盆形变为主要调整目标,可以纠正骨盆外的腰骶关节、双侧髋关节和骨盆内的骶髂关节、耻骨联合角位移。

“端盆法”是柔性正骨技术体系中“指推法”的进阶技术“整体结构形变手法”之一,也是骨盆手法的进阶技术。

体位:患者取站立位、坐位、俯卧位均可。

以坐位为例:患者正坐,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分别置于同侧大腿根部,指尖向内。术者坐于患者后面,以双手从患者骨盆两侧及前后作用于双侧髂嵴及髂前后上棘等部位进行精确调整。

坐位的优势:骨盆四周无外力阻碍,可以精准、灵活地调整骨盆。此时的骨盆就像一个悬空的面盆(双侧坐骨结节下面均有较厚的脂肪垫),可以在阻碍最小情况下进行调整。

手法特色:通过髂前上棘、髂嵴及坐骨棘(或坐骨结节)等处可以精确检查与调控骨盆位置状态,可以整体同时矫正骨盆外、内各关节及各骨不同程度的角位移及线位移。

手法效果:骨盆的整体性旋移,是腰椎或全脊柱旋转侧弯的主要病因之一,所以,骨盆旋移纠正后,腰椎或全脊柱的旋转侧弯的状态可以立即得到纠正改善。

左右旋转骨盆可以影响脊柱旋转状态,倾仰位调整骨盆可以改变脊柱的曲度及伸缩状态,骨盆的侧倾纠正可以减轻乃至消除腰椎的侧弯状态,骨盆整体的向下移动可增大椎间隙,减小椎间压力。

同时,因腰背部肌肉筋膜及腰部两侧之腹内外斜肌、横肌均附着于骨盆脊柱,故骨盆状态调整正常后,随着胸腰椎位置状态的恢复,腰背原本僵硬的肌肉筋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立即的松解。

所以,“端盆法”除了可以直接纠正骨盆旋移外,更是纠正腰椎或脊柱各型侧弯、旋转及彻底松解腰背肌的根本大法。“端盆法”可以说是安全、精准、快捷纠正该类骨盆旋移的优秀技术。

双侧股骨及髋关节位置状态良好,对“端盆法”的操作有着莫大的裨益。因此,在“端盆法”操作前,应先从双侧股骨及髋关节的检查与调整开始。

掌压法

掌压法的具体操作技术见第五章相关内容。体位:俯卧位为主。

掌压部位:骶髂关节髂骨侧、骶髂关节骶椎侧、骶椎、腰骶、坐骨棘或坐骨结节、髂嵴下缘等。

骨盆手法操作技巧与要点

隐藏内容需要您加入tc书屋后方可查看,如您已经是tc书屋会员,请登录后查看。如还没有加入tc书屋会员,可联系手机 18847444026 咨询。如您不了解tc书屋,请 点此查阅tc书屋简介

版权声明:

欢迎阅读由 tc 书屋扫描的《东方柔性正骨传真》。本书由小 tc 购得正版后进行扫描,扫描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了解和阅读此书。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移除了书中的图片,仅保留文字内容。这是考虑到对于盲人用户而言,图片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而文字才是能够借助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的关键部分。

若你希望获取本书的完整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我们深知版权的重要性,若我们的这一行为不慎侵害了版权方的权益,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在此,诚恳地希望版权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盲人朋友在阅读书籍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纸质书籍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只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版,他们才能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阅读。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正是为了助力视力障碍人士的学习与进步,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理解。感谢!

上一篇:14、第七章、骨盆精修,内外分判(中)-《东方柔性正骨传真》-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下一篇:16、第八章、寰枕颈椎,五路纵横(上)-《东方柔性正骨传真》-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