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伤科按摩学综合笔试复习(21)

细目七: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为日常多见的关节扭伤,可为单纯性扭伤或同时伴有骨、韧带、关节囊的损伤,
临床以踝关节局部瘀肿、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尤以青壮年多见。

【解剖概要】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和行走的重要关节。

踝关节的正常运动和稳定,主要依赖于骨与韧带的相互调节作用。

1、解剖结构:

(1)、关节:
踝关节由距骨与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构成,其运动范围只限于前后方向,故为屈戌关节。
但与距下关节和跗间关节的活动合在一起,即成为能做旋转活动的“杵臼关节”。

(2)、韧带:
踝关节内侧有内侧副軔带(又称胫侧副軔带或三角韧带),比较坚韧,不容易撕裂;
外侧有外侧副韧带(又称腓侧副韧带),分为腓跟、腓距两支,
而腓距韧带又分前后两支,比较薄弱,容易发生扭伤或撕裂。
两组韧带可有效防止距骨和跟骨从胫骨、腓骨下端向侧方脱出。

踝关节的运动功能包括背屈和跖屈,还能做一定幅度的内翻和微小的外翻活动。

(3)、肌肉:

1) 前群:

在胫骨、腓骨、骨间膜的前面,由内向外分别是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起于胫骨、腓骨前面,
向下经伸肌支持带深面至足。

胫骨前肌止于第一楔骨内面及第一跖骨底;

姆长伸肌止于姆趾和第二节趾骨底;

趾长伸肌止于第二到五趾的二、三节跖骨底背面。

其作用是使足背伸、伸姆、伸趾,胫骨前肌还可使足内翻。

2)、外侧群:

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均起于腓骨,
腓骨长肌腱经外踝后方入足底止于第一跖骨底,
腓骨短肌止于第五跖骨底。

3)、后群:

腓肠肌以内、外侧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上髁;
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三个头汇合成小腿三头肌向下续为跟腱,
止于跟骨结节,其作用为上提足跟屈曲足指。

2、踝关节易在跖屈内翻位损伤的解剖基础:

(1)、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踝关节处于中立位时,距骨滑车前方较宽的部位位于踝穴内;
当踝关节跖屈时,距骨滑车后方较窄的部分进入踝穴。
两者相比,前者较后者稳定,即踝关节易在跖屈位扭伤。

(2)、踝关节的外踝长、内踝短,故易造成内翻损伤。

(3)、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紧张。
因为关节周围的韧带前后薄弱而两侧较强,其中内侧副軔带较外侧副韧带强大,故易造成内翻损伤。

【病因病机】

踝关节扭伤多由于行走不慎,足踏于不平之地,或下楼梯时突然踩空,或跳跃时足部着地不稳,致使足部突然发生内翻或跖屈内翻,或轻度背伸外翻发生跪跌姿势等引起。

由于踝关节极度扭曲引起韧带过牵、移位,甚至撕裂,
或其他筋肉组织撕裂,甚至嵌顿,
发生局部渗出与血肿形成。

根据踝部扭伤时,足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两种,
其中尤以跖屈内翻位损伤最多见。

1、内翻位损伤:

多造成踝部外侧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軔带损伤,距腓后軔带损伤则少见。

2、外翻位损伤:

多损伤踝部内侧的三角韧带,但由于三角韧带较坚軔,一般不易造成韧带损伤而常发生内踝的撕脱骨折。

【临床表现】

1、病史:

多因在不平路面行走,髙处跌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时损伤。

2、症状:

(1)、疼痛:

伤后踝关节外侧或内侧骤然疼痛,行走或受伤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

(2)、肿胀:

是损伤部位出血、组织渗出的具体表现。

肿胀多见于踝关节前外侧和足背部。

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伤后两到三日瘀血尤为明显。

(3)、跛行:

出血积聚于关节间隙或关节内有筋肉组织嵌夹,致使行走时疼痛,足跖部不敢着地,即使勉强行走,也只能以足外缘着地。

【诊断要点】

1、本病多有明显外伤史。

2、患者出现足踝部疼痛、皮下瘀肿、跛行等症状。

3、内或外踝前下方有肿胀,压痛明显;踝关节被动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

4、足内翻(或)外翻试验阳性。

5、X线检查对于严重损伤病例与骨折、脱位相鉴别有意义,并可确定軔带断裂的程度。

【鉴别诊断】

本病必须与踝关节骨折进行鉴别,
踝关节骨折患者有明显外伤史,肿胀严重,疼痛剧烈,压痛主要在骨折断端,
沿小腿纵轴方向叩击足底,则断端处疼痛剧烈,
有时可闻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经络与取穴:

以患处所在经络为主,
其中外翻损伤选取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丘墟、承筋、昆仑、解溪、仆参等腧穴及外踝痛点;
内翻损伤选取商丘、照海、太溪等腧穴及内踝痛点。

3、手法操作:

以左侧踝关节内翻扭伤为例。

(1)、推摩患肢:

患者仰卧位,医者取坐位。

医者一手握住患足前部,另一手全掌或大鱼际自下而上推摩患处及小腿外侧三到五遍。

(2)、滚揉理筋:

医者侧掌滚患处周围两到三分钟,
拇指缓缓用力往返推、揉患处筋肉两到三分钟。

而后在将患足逐步内翻过程中,拇指推理踝部患处一到两分钟,
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3)、拨揉腧穴:

医者用拇指拨揉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承筋等穴两到三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

(4)、牵摇动踝:

医者一手拇指按压患处,另一手托握足前部,
在牵引下轻轻环转摇动踝关节三到五圈,并配合做足部向内翻牵拉,
然后再做足部外翻动作。重复三到五遍。

(5)、擦摩患处:

医者用大鱼际擦摩患处及其周围,以热为度。

【注意事项】

1、伤后肿胀明显者,手法以轻柔为主。
对于靭带完全断裂,合并有撕脱性骨折或暂时性脱位的患者,均不宜推拿。

2、在手法施术时,可配合使用红花油、按摩乳等按摩递质,以增强手法治疗效果。

3、施术手法后,嘱患者抬高患侧足部,以利肿胀消退。

4、当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可逐渐配合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5、急性期宜冷敷,施术后可用绷带包扎患处。
急性期后可配合热敷,或配合中草药熏洗。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伤科按摩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