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儿科推拿学综合笔试复习(13)

细目四:呕吐:

呕吐是指由于乳食不节、寒热犯胃、肝气犯胃、惊恐等原因,
致使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临床表现为胃内乳食经口吐出于外的病证。

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有声无物谓之哕,或称干呕。

婴儿因哺乳量过多或过急造成的乳汁从口中溢出,不属于本病范畴。

呕吐发病并无年龄、季节限制,但夏秋季节较多。

【病因病机】

1、乳食不节: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若乳食不节,可引起食滞中脘,损伤脾胃,致胃不受纳,脾不运化,胃气上逆作吐。

2、热蕴胃肠:

若乳母喜嗜炙煿、辛辣之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可致热积于胃;
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煎炒之品,则会热积胃中;
或食积化热,积聚胃肠;
或感受夏秋湿热,热蕴胃中,胃失和降,气逆上冲,食入即吐。

3、寒滞胃脘:

若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吃其乳,脾胃受寒;
亦可由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易受外寒;
或素日体虚,又过食生冷,凝滞中脘;
或风冷之邪,客于肠胃;
或过用苦寒之药,损伤脾胃;
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致使脾胃失职,水谷不得运化而滞留胃中,久则胃气上逆而呕。

4、情志不畅:

小儿因环境不适,或所欲不遂,或遭受打骂而情志不舒,导致肝气不畅,横逆犯胃,则成呕吐。

5、惊恐气乱:

小儿神气怯弱,若骤见异物,或跌仆暴受惊恐,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气机逆乱,胃失和降,发为呕吐。

【诊断要点】

1、呕吐时作,呕吐物或酸腐难闻,或清稀无味。

2、有过量饮食或感受外部寒热的病史。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肠梗阻引起的呕吐相鉴别。

肠梗阻呕吐:呕吐频繁,吐出大量胃液、
胆汁、粪便样物或咖啡色混合物,
同时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大便不通,腹部可见到肠形。

【辨证论治】

1、伤食呕吐:

主症:

呕吐酸腐,多为未消化的食物,
不思饮食,口中酸臭,
腹胀,大便或秘或泻,
味酸腐臭秽,
舌红苔黄而厚腻,指纹色紫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处方:

清胃经,横纹推板门,
摩中脘,揉脾俞,揉胃俞。

随症配穴:

嗳气吞酸,腹胀满不适者,加运八卦、掐揉四横纹、按弦搓摩、分腹阴阳以行气消胀;

腹痛,大便泻下酸腐者,加摩腹、推下七节骨以通腑泻浊。

2、胃热呕吐:

主症:

食入即吐,呕吐酸臭,
伴身热烦躁,口干唇红面赤,
渴喜冷饮,大便气味臭秽,小便色黄,
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

清胃经,清天河水,
推天柱骨,揉中脘。

随症配穴:

腹胀腹痛者,加运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摩腹以和中理气;

大便泻下臭秽者,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

3、胃寒呕吐:

主症:

进食一段时间后才呕吐,吐出物味不大,为未消化物或清稀黏液,无酸腐气味,
伴面白神疲,四肢欠温,
或腹痛隐隐,大便清稀,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指纹色淡。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处方:

推三关,揉板门,
摩中脘,擦揉脾俞、胃俞。

随症配穴:

伴食谷不化者,加运八卦、补脾经以健脾助运;

伴腹胀隐痛者,加摩腹、按弦搓摩、揉外劳宫、擦揉肾俞以温助中阳,和血顺气。

4、肝气犯胃:

主症:

呕吐酸水,或嗳气频频,胸胁胀痛,
精神郁闷,易怒多啼,
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指纹青。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

运八卦,清肝经,
清胃经,按弦搓摩,揉肝俞。

随症配穴:

舌红苔黄者,加清天河水以泻肝胃郁热;

纳呆腹胀者,加掐揉四横纹、摩腹、揉脾俞、揉胃俞以助和胃降逆。

5、惊恐呕吐:

主症:

跌仆惊恐之后,呕吐清涎,
伴见面色忽青忽白,心神烦乱,睡卧不安,
惊惕哭闹,或手足缓慢抽搐,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指纹青紫。

治法:镇惊安神,平肝止呕。

处方:

分手阴阳,捣小天心,
清肝经,掐心经,推膻中。

随症配穴:

手足缓慢抽搐者,加补脾经、运内八卦以补益中气,和降胃逆。

【预防调护】

1、喂食定时定量,食物宜新鲜、清洁。呕吐频繁者宜少量多次喂哺,以防再吐。

2、呕吐时宜令患儿侧卧,以防呛入气管。

3、不要过食辛辣、肥腻、煎炸食品。

4、哺乳不宜过急,哺乳后应竖抱婴儿身体,轻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儿科推拿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