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儿科推拿学综合笔试复习(11)

细目二:发热:

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见于小儿多种急、慢性疾病。

当小儿体温异常升高,腋下体温高于37.5度,且一昼夜波动在1度以上时,可认为是发热。

幼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者,不作病态。

【病因病机】

小儿发热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1、外感发热:

由于小儿气血未充,神气怯弱,脏腑娇嫩,不耐外邪侵袭,且寒温不能自调,六淫、疫疠之邪由皮毛、口鼻入侵,
腠理闭郁,正邪相争,阳盛则热,
若正不胜邪,邪传入里,亦可出现化热化火。

2、内伤发热:

因患儿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或失血过多,或过用温燥之药,致使阴血亏损,阳气相对偏亢,虚火内炽;
亦可因乳食不节,食滞胃脘,脾失运化,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积而化热;
或因脾阳亏虚,中焦虚寒,虚阳外浮而发热;
也有因气滞血瘀,瘀血久留,郁而化热。

【诊断要点】

1、体温异常升高达37.5度以上,一昼夜波动超过1度。

2、排除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甲级传染病。

【鉴别诊断】

发热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临床需根据其他兼证进行鉴别。

【辨证论治】

1、外感风寒:

  主症:

发热,恶寒,无汗,
头身痛,鼻塞流清涕,
口淡不渴,咳嗽,
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处方:

清肺经,推三关,
黄蜂入洞,拿风池,揉肺俞。

随症配穴:

无汗或汗出不畅者,加拿合谷、掐揉二扇门以助发汗解表;

眉骨或项部疼痛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髙骨以疏散表邪,清利头目。

2、外感风热:

主症:

发热重,恶寒轻,
鼻流浊涕,咽喉肿痛,
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解表,宣肺清热。

处方:

清肺经,清天河水,提拿大椎。

随症配穴:

咽痛、口渴、便干者,加退六腑以泻火解毒;

伴头痛、头晕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3、伤暑发热:

主症:

暑季发热,壮热心烦,
汗出热不减,体温随气温高低而变,
口渴欲饮,心烦不宁,
面赤唇红,舌红少津,脉洪或濡数。

治法:

祛暑清热,除烦养阴。

处方:

清天河水,清肺经,
清心经,水底捞明月,揉涌泉。

随症配穴:

身热盛者,加退六腑以助清暑泄热;

体温高低不定或夜热早凉者,加清肝经、揉二马以理气化湿,养阴清热。

4、阳明热盛:

主症:

大热,大汗,大渴引饮,
面赤唇红,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治法:

清阳明实热。

处方:

清胃经,大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

随症配穴:

咳嗽气急者,加清肺经、掐揉少商以泻肺经之热;

肢体抽动者,加清肝经、打马过天河以凉肝息风;

大便秘结者,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以釜底抽薪。

5、热入营血:

主症:

身热夜甚,斑疹隐现,
或吐衄便血,神昏谵语,
心烦躁动,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

清营凉血,开窍宁神。

处方:

清肺经,清肝经,清天河水,
水底捞明月,捣小天心。

随症配穴:

大便秘结者,加退六腑以泻在里实热;

心烦不寐者,加打马过天河、猿猴摘果以除烦清热;

神志昏迷者,加掐十宣、掐人中以增开穷醒神之力。

6、食积发热:

主症:

入暮热甚,手足心热,
上腹灼热,腹胀纳呆,嗳腐吞酸,
舌苔浊腻,脉滑而数。

治法:

消食导滞,清泻里热。

处方:

运八卦,清胃经,
退六腑,摩中脘。

随症配穴:

胃脘胀气者,加清板门、摩腹、揉脾俞、胃俞以和胃助运;

热势较盛者,加清天河水、推脊以泻一身之热。

7、阴虚内热:

主症:

下午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
咽干颧红,形瘦盗汗,
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养阴清热。

处方:

补肾经,揉二马,
清天河水,揉涌泉。

随症配穴:

食欲不振者,加补脾经、揉足三里以健脾助运;
咳嗽者,加清肺经以清肺泻热。

【预防调护】

1、高热不退时可每日推拿2次。

2、体温较髙的患儿应适当给予物理降温,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3、高热患儿应卧床静息,每4小时测体温和脉搏1次。

4、发热患儿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以防消耗津液过多,必要时需静脉补液。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儿科推拿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