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中医诊断学综合笔试复习(17)

细目三:脾与胃病辨证要点:

脾病以运化功能失常,致水谷、津液失运,水湿潴留,
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变化。
常见症状有腹胀,腹痛,纳呆,食少,便溏,浮肿,慢性出血,内脏下垂等。

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变化。
常见症状有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

脾胃病的常见证候有:脾气虚证、脾阳虚证、湿热蕴脾证、胃火炽盛证、寒滞胃脘证等。

一、脾气虚证:

【基本概念】
脾气不足,健运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纳少,腹胀,食后尤甚,
大便溏薄,少气懒言,
肢体倦怠,面色萎黄无华,形体消瘦,
或浮肿、肥胖,
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禀赋不足,素体虚弱,
或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
或思虑伤脾,或年老体衰,
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见纳少、腹胀;
脾虚失运,食后脾气愈困,进食不能及时运化,故食后腹胀愈甚;
脾虚水湿不化,流注肠中,故见大便溏薄;
脾气虚,水谷精气化生不足,宗气亦虚,故少气懒言;
肌体失养,故肢体倦怠,形体消痩;
脾虚食少,精微不布,气血生化乏源,不荣润于面,故面色萎黄无华;
若脾虚不运,水湿内停, 泛溢肌肤,故可见浮肿、体胖;
舌淡苔白,脉缓弱, 为脾气虚之象。

【辨证要点】
以纳少、腹胀、便溏和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二、脾阳虚证:

【基本概念】
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腹胀纳少,大便稀溏,便次增多,
畏寒肢冷,或肢体浮肿,
或女子白带清稀量多,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
或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损伤脾阳,或久病耗伤脾阳所致。

脾阳不振,气虚不运,虚寒内生,寒凝气滞,故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
脾阳虚衰,运化无权,故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脾阳不振,水谷不化,下注大肠,故大便稀溏;
阳虚寒盛,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
脾虚水湿不化,水湿泛溢肌肤,故肢体浮肿;
脾虚水湿下注,带脉失约,故女子白带清稀量多;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内寒之象。

【辨证要点】
以腹部隐痛,喜温喜按,浮肿和脾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三、寒湿困脾证:

【基本概念】
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脘腹痞闷胀痛,纳呆,
泛恶欲呕,口淡不渴,
大便溏泄,头身困重,
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面目肌肤发黄,色泽晦暗如烟熏,
或白带量多,
舌胖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
或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冷潮湿,寒湿内侵伤中;
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

脾喜燥恶湿,寒湿内侵,脾阳被遏,运化失司,气机不畅,故脘腹痞闷、胀痛,纳呆;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泛恶欲呕;
寒湿内盛故口淡不渴;
寒湿流注大肠,传导失常,故大便溏泄;
寒湿流注肢体,阻遏清阳,故头身困重;
水湿泛溢肌肤,故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寒湿困阻中阳,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故见面目肌肤发黄,其色晦暗不泽;
寒湿下注,带脉失约,故妇女白带量多;
舌胖,苔白腻,脉濡缓,均为寒湿内盛之象。

【辨证要点】
以脘腹痞闷,呕恶便溏和寒湿见症为辨证要点。

四、湿热蕴脾证:

【基本概念】
湿热内蕴中焦,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证或脾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
脘腹痞闷胀满,纳呆厌食,
恶心呕吐,口苦或口甜口黏,
肢体困重,小便短黄,大便溏泄不爽,
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色,
皮肤瘙痒,或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过食辛热肥甘,或嗜酒无度,酿湿生热,内蕴脾胃所致。

湿热蕴结脾胃,纳运失司,气机受阻,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胀满,纳呆、呕恶;
湿热内蕴故口苦,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甜、口黏;
脾主肌肉,湿性重着,故肢体困重;
湿热下注,故小便短黄,大便溏泄不爽;
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疏泄失权,胆汁不循肠道而外溢肌肤,故见身目鲜黄,皮肤瘙痒;
湿遏热伏,郁蒸于内,故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辨证要点】
以脘腹痞胀、身体困重、便溏不爽和湿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五、胃阴虚证:

【基本概念】
胃阴亏虚,胃失和降,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嘈杂不舒,
口燥咽干,或干呕呃逆,
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
或因吐泻太过,伤津耗液,
或过食辛辣、温燥之品,或用温燥药物太过,耗伤胃阴所致。

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胃气失和, 故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不适;
胃失阴液濡润,胃纳失权,故饥不欲食;
胃阴亏虚,津不上承,故口燥咽干;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见干呕呃逆;
肠失濡润,故大便干结;
津液不足,故小便短少;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辨证要点】
以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和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六、胃火炽盛证:

【基本概念】
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胃脘灼痛、拒按,
渴喜冷饮,消谷善饥,
或见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
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
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犯胃,或邪热犯胃,以致胃火过旺而成。

胃火炽盛,胃腑气血壅滞,胃气失和,故胃脘灼痛而拒按;
热邪伤津,故渴喜冷饮;
胃火炽盛,纳化亢进,故消谷善饥;
胃热内蕴,浊气上泛,故口臭;
胃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熏,气血壅滞,故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化脓、溃烂;
血络受损,血热妄行,可见齿衄;
肠道失润故大便秘结;
津伤尿源不充,故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胃火炽盛之象。

【辨证要点】
以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牙龈肿痛溃烂和实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七、寒滞胃脘证:

【基本概念】
寒邪犯胃,气机凝滞,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脘腹冷痛,痛势剧烈,拒按,
得温痛减,遇冷痛剧,
或恶心呕吐,吐后痛减,
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
畏寒肢冷,面白或青,
舌淡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过食生冷,或寒邪犯胃, 寒凝胃脘所致。

寒邪犯胃,气机凝滞,胃失和降,故脘腹冷痛, 痛势剧烈,拒按;
寒得温散,故得温痛减,遇寒气收更甚,故痛势加剧;
胃气上逆,故恶心呕吐;
吐后气滞暂得舒缓故痛减;
寒凝津停,故口淡不渴;
寒伤胃阳,水饮不化而随胃气上逆,故口泛清水;
寒邪侵犯肠道,传导失司,故腹泻清稀;
寒邪伤阳,阻遏阳气,不能外达,故见畏寒肢冷,面白或青;
舌苔白润,脉弦或沉紧,为阴寒内盛之象。

【辨证要点】
以胃脘剧烈冷痛,呕吐清涎和实寒见症为辨证要点。

八、食滞胃脘证:

【基本概念】
饮食停滞胃脘,胃气上逆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臭,吐后胀痛减轻,
纳呆厌食,或肠鸣矢气,大便溏泄,泻下物酸腐臭秽如败卵,
舌苔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小儿脏腑娇嫩,过食油腻所致。

胃主受纳腐熟,以通降为顺。饮食停滞胃脘,胃失和降,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疼痛而拒按;
胃中腐败谷物挟腐浊之气随胃气上逆,故见嗳腐吞酸,或吐酸腐食物;
吐后实邪得消,胃气暂通,故胀痛得减;
食积于内,拒于受纳,故纳呆厌食;
食滞肠腑,阻碍气机,故肠鸣矢气;
大肠传导失常,故大便溏泄,油腻肉食等食物不能充分消化而排出,故泻下之物秽臭如败卵;
胃中浊气上泛,故舌苔厚腻;
脉滑,为食积之象。

【辨证要点】
以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厌食为辨证要点。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