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伤科按摩学综合笔试复习(23)

第五单元、脊柱部伤筋:

细目一: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于损伤或颈椎及椎间盘、颈椎周围筋肉退变引起脊柱平衡失调,
导致挤压、刺激颈部血管、交感神经、脊神经根和脊髓等,产生颈、肩、背、上肢、头、胸部疼痛及其他症状,
甚至合并肢体功能丧失等,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

【解剖概要】

颈部脊柱由七节颈椎构成,颈椎的椎体较小而椎孔较大。

第一、二颈椎椎体间无椎间盘,
其余颈椎间隙均有一个椎间盘。

颈椎椎体较小,上面两侧偏后各有向上的骨性突起,称之为钩突,与上一个椎体下面斜坡形缺面合成钩椎关节,
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

横突中的孔隙为横突孔,有椎动脉、椎静脉通过,
突上面呈凹形与脊神经相适应。

棘突平伸向后,尖端分为两叉。

颈椎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向上偏后外侧,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向下偏前内侧。

第一颈椎又称寰椎,其上连枕部,组成寰枕关节。

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无椎体,适宜头部环转运动。

第二颈椎又称枢椎,其椎体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连构成寰枢关节。

第三到七颈椎基本结构大致相同,每节椎骨均包括椎体、椎弓及突起等。

各颈椎骨之间由椎体小关节、关节囊、韧带和椎间盘相互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前面椎体的连接,主要是钩椎关节,后缘是关节突关节。

主要的韧带有椎体前方的前纵韧带,后方的后纵韧带,两椎板间的黄韧带,
棘突间的棘间韧带及棘突上的棘上韧带。

颈部的棘上韧带最为粗大,又称为项韧带。

上述韧带和小关节囊对颈椎起着良好的固定作用。

颈部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菱形肌、斜方肌、头夹肌、半棘肌、肩胛提肌、斜角肌等。

如受到外力或劳损,使颈部肌肉张力失去平衡,便可导致颈部软组织损伤。

颈部的浅筋膜位于皮下,在颈前外侧部的深面有薄而宽阔的颈阔肌。

颈部的深筋膜位于浅筋膜及颈阔肌的深面,颈深筋膜分两层,包裹并支持颈部肌肉、咽、气管、食管、淋巴结及大血管和神经。

颈神经有八对,颈一到四前支合成颈丛,
颈五到八和第一胸神经前支合成臂丛。

颈神经根常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而受压和摩擦,
久之产生上肢的神经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甚至肌肉萎缩。

颈部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在颈部的主干即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右侧发自头臂干,左侧直接发自主动脉弓。
颈部静脉与动脉伴行。

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最大分支,穿过颈椎横突孔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

【病因病机】

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慢性劳损是首要因素。

1、病因:

(1)、内因:

在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原因。

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等不良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
使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关节囊和韧带松弛,椎骨间滑移活动增大,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
久之产生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直接和间接地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使颈椎病发作,这是本病的内因。

(2)、外因:

外感风寒、跌扑损伤等急性颈部损伤后,导致肌肉症擎,局部缺血缺氧,可引起临床症状或诱发部分类型的颈椎病,这是导致本病的外因。

(3)、其他:

颈椎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

对于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均属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2、病机:

由于椎间隙变窄,使前、后纵靭带松弛,椎体失稳及继发性炎症,
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变窄,关节面长时间磨损而导致增生。

椎体后关节、钩椎关节等部位的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或椎管前后径变窄是造成脊髓、颈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压的主要病理基础。

若增生物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和软组织则引起各种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

1、病史:

颈椎病发病年龄主要在中老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

随着社会发展,办公室坐位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颈椎病年轻化曰趋明显。

2、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以颈项、肩臂、后背及上肢疼痛、麻木为最常见。

临床症状随病变所在颈椎的平面及范围而有所差异。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如下类型。

(1)、颈型:

表现为患者颈部有僵硬感,易疲劳,颈部前屈、旋转幅度明显减小,
颈夹肌、半棘肌、斜方肌等出现肌紧张性疼痛,
肩胛上区有酸痛感和沉重感,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
经常出现“落枕”样现象。

(2)、神经根型:

表现为颈项部或肩背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
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走行方向有不适感,
严重者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
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一侧或两侧上肢有放射性疼痛、麻木,伴有发沉、肢冷、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等。

当颈部活动或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

(3)、脊髓型:

上肢症状往往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沉重无力、发抖、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容易坠落。

下肢症状可出现一侧或双下肢僵硬无力、酸胀烧灼感、麻木感和运动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步态笨拙,走路不稳或有踩棉花感;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四肢瘫痪,排尿、排便障碍,卧床不起。

(4)、椎动脉型:

表现为持续性眩晕、恶心、耳鸣、重听、记忆力减退、后头部麻木、偏头痛等。

可伴有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精神萎靡、失眠、嗜睡等。

头部过伸或旋转时,可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等急性发作症状,
甚至出现猝然摔倒、持物失落,但摔倒时神志多清醒。

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颈肩臂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表现,以及交感神经刺激症状。

(5)、交感神经型:

有慢性头痛史,以眼眶周围、眉棱骨等部位明显,
疼痛常呈持续性。可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或呕吐。

或有心动过速或减慢、心前区闷痛、心悸、气促、肢体发凉、指端红肿等症状。

(6)、混合型:

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

【诊断要点】

各型颈椎病发病年龄主要在中老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

往往因低头时间过长、颈部过劳、扭伤或寒冷刺激使症状诱发或加剧。

1、颈型颈椎病:

(1)、反复出现“落枕”现象。

(2)、颈部前屈、旋转等活动幅度明显减小。

(3)、颈脊旁和项背部肌肉肌张力增高及压痛。

(4)、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退行性改变。

2、神经根型颈椎病:

(1)、有颈项部酸、痛、胀等症状。

(2)、一侧或双侧上臂可沿脊神经沿线出现不适、疼痛、麻木感。

(3)、颈部活动受限,急性期损伤广泛者颈部各向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可受限。

(4)、颈部有局限性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在病变颈椎节段间隙、棘突、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手指放射性痛、麻常与病变节段相吻合。

(5)、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均可出现阳性。

(6)、X线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轻度位移、不稳定等。

3、脊髓型颈椎病:

(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出现一侧或双下肢无力或运动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3)、步态笨拙,走路不稳或有踩棉花感。

(4)、病变相应节段压痛存在。

(5)、肱二、三头肌肌腱及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亢进。
髌阵挛、踝阵挛、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均可出现阳性。

(6)、X线可见受损节段椎体后缘骨赘;
CT及MRI可见突出的椎间盘、骨赘、变性的黄韧带以及后纵韧带骨化对硬膜囊和脊髓的压迫。

4、椎动脉型颈椎病:

(1)、颈性眩晕与头颈位置有关,可有猝倒病史。

(2)、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如持续性眩晕、恶心、耳鸣、重听、记忆力减退、后头部麻木、偏头痛等),可在头部过伸或旋转时诱发或加重。

(3)、病变节段横突处压痛。

(4)、旋颈试验阳性。

(5)、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TCD检查可见椎动脉血流速异常。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有慢性头痛史,以眼眶周围、眉棱骨等部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

(2)、有头面、颈、上胸、上肢、心脏等部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3)、两侧颈椎横突前压痛点明显。

(4)、颈胸神经节阻滞或颈部硬膜外阻滞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5)、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弧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椎体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肥厚等。

【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的提示和其他项目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但应与下列疼病鉴别。

1、神经根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风湿病:

包括关节炎与肌筋膜炎,
有颈肩痛、颈部活动受限及手部麻木等现象。

①有多发部位疼痛史。

②无放射性疼痛。

③腱反射无改变。

④麻木区不按脊神经节段分布。

⑤服用抗风湿药物后,症状可以明显减轻。

(2)、颈肋综合征:

为肩部下垂时,前斜角肌压迫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而产生症状。

疼痛可向肩、肘、手部放射,尺侧手指发麻。

①该病有血管症状,如手部发凉、发白或发紫,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②X线检查正位片提示,有颈肋或颈7横突过长。

③心绞痛:颈椎病有左上肢或双侧上肢尺侧疼痛,合并有右侧胸大肌筋膜炎时,应与心绞痛鉴别。

前者在压痛点局部封闭后可以止痛,后者则无肌肉压痛点,发作时多有胸闷、气短。
心电图如有变化,服用硝酸甘油可以立即止痛。

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颈段脊髓肿瘤:

患者可有颈、肩、枕、臂、手指疼痛或麻木,而且随着肿瘤的变化,症状逐渐加重,最后呈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现象。

①X线检查显示椎间孔扩大、椎体或椎弓破坏。

②脊髓碘油造影显示梗阻部造影剂呈倒杯状,脊椎穿刺奎氏试验阴性。

③对于完全梗阻的病例,患者脑脊液呈黄色,易凝固,蛋白含量增高。

(2)、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此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

①无感觉障碍。

②腰穿奎氏试验通畅。

③脊髓造影无梗阻现象。

(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该病是一种致病因素尚未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为脑运动核、皮层脊髓束和脊髓前角细胞受损害的疾病。

多发生于中年人的颈膨大部,起病缓慢。

主要症状是:

①上肢肌肉萎缩性瘫痪,小肌肉受累尤其显著,手呈鹰爪形,主要是因为脊髓前角细胞受累所致。

②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③病变发展到脑干时,可发生延髓麻痹而死亡。

鉴别点在于该病无感觉障碍,脊髓造影无阻塞现象。

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美尼尔氏症:

又称发作性眩晕,是由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迷路积水,内耳淋巴系统膨胀、压力升髙,致使内耳末梢感受器缺氧、变性所致。

症状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搏变慢及血压下降等。

鉴别点:发病与大脑机能失调(包括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波动)有关,
而不是由于颈部的活动诱发。

(2)、内听动脉栓塞:

突然发生耳鸣、耳聋及眩晕,症状严重而且持续不减。

(3)、体位性低血压:

主要表现是体位突然变为直立时血压偏低,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
甚至大小便失禁,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这类患者发作时心前区疼痛剧烈,伴有胸闷、气短,
且只有一侧或两侧上肢尺侧的反射痛,而没有颈脊神经根刺激体征,
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后,症状可以缓解或者减轻。

(2)、神经官能症或植物神经紊乱症:

X线检查显示颈椎无改变,神经根、脊髓无受累现象,应用调节植物神经类药物有效。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2、经络与腧穴:

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

3、手法操作:

(1)、常规手法:

1)、按揉风池,拿捏颈部: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后。

医者运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上肢肌肉,约五分钟,
松解局部筋肉;按揉双侧风池,约一分钟;
行拿捏法,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约五分钟。

2)、提拿肩井,横拨上臂:

提拿双侧肩井,行拿揉于患肢,以上臂为主,多指横拔,行于腋下臂丛神经分支,以有窜麻感为宜。

3)、颈部拔伸: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后。

医者双臂尺侧置于患者双肩,向下用力,双手拇指顶按于风池穴上方,
余四指及手掌托住下颌部,嘱患者放松,
医者向上用力,把颈牵开,同时使颈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调整微小错位。

4)、牵抖拍打上肢:

牵抖患侧上肢,二到三次;
拍打肩背上肢,以有轻快感为宜。

(2)、临证加减:

1)、颈型颈椎病:

指揉患椎横突,循序下移,缓解紧张。

2)、神经根型颈椎病:

弹拨肿胀组织,缓解压迫;

沿病变经络,行一指禅推法,提局痛阈,消炎散结;

抬高患肢,背伸腕关节,牵拉臂丛神经,分解粘连。

3)、脊髓型颈椎病:

按揉下肢穴位,以患侧为主,手法宜轻柔,慎用拔伸、旋转等手法。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弹拨枕下部,按压枕后隆突,缓解痉挛,散结止痛;

侧屈头部五度到八度,行一指禅推法,轻柔循序刺激对侧前斜角肌、颈椎横突后结节;施鱼际揉法于患者两颞部、前额,以清利头目,振奋精神。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部后伸,于气管两侧施一指禅推法;

按揉两侧胆经、前额部,疏肝解郁;

拇指依次弹拨前斜角肌、胸小肌、胸大肌及诸肋间隙,掌擦左侧胸壁,指揉膻中穴,清心解郁。

(3)、复位手法:

若触诊发现有颈椎小关节错位、棘突偏歪的情况,可选用复位手法。

仰卧拔伸旋转法:

患者仰卧,医者于床头,低凳坐位,嘱一助手,扶患者双肩以固定;

医者托其枕颌部,用力向上拔伸,并缓稳旋转,左右数次,恢复中立位,放松牵引;

一手托头部,另一手揉捏、推理颈部筋肉数遍。

【注意事项】

1、对颈椎病的推拿治疗,尤其在做被动运动时,医者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2、患者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不正常的工作体位。

3、避免头顶、手持重物。

4、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过低、过硬。最好另用一只小枕头,垫放在颈项部。

5、治疗后,可选用一宽硬领围于颈项部,以固定颈椎,并应注意保暖。

6、对脊髓型颈椎病,推拿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进行性加重趋势,应考虑综合治疗。

7、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颈部功能锻炼可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及疗效的巩固。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伤科按摩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