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提示:
书友您好,欢迎您阅读《小儿推拿》一书。本书由隋文龙较对并授权我们发布至tc书屋共广大视力障碍者阅读。
本书为公开发表您无需开通tc书屋会员则可阅读本书全文。如您对tc书屋的其他书籍感兴趣欢迎您成为我们的会员,成为会员后则可阅读本书屋的全部书籍。
联系微信:18847444026
文章开始
小儿白天正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哭后仍能入睡,或啼哭不止,甚则通宵达旦者,称夜啼。多见于半岁以内的乳婴儿。
小儿夜啼早在《颅囟经》及《诸病源候论》中便有记载,后世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认为夜啼症有习惯性和病态的不同,临床应当仔细辨别。至于婴儿因夜间饥渴或尿布潮湿等因素所致之夜间啼哭,则不属本病的范围。
中医学认为,本病常以脾寒、心热、惊骇、积食等原因为多见,治疗多以祛邪安神为主。推拿可作为本病临床治疗的首选之法。
一 病因病机
1.脾寒 小儿稚阳之体,脾常不足,五脏属阴,脾为阴中之至阴,阳常不足,喜温而恶寒,若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护理失慎,腹部易于受寒,寒邪内侵,脾寒乃生,气机受阻,则曲腰而啼。夜属阴,脾为至阴,至夜阴胜则脾寒,寒性凝滞而气机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
2.心热 乳母平素咨食辛辣香燥炙煿动火之物,火伏热郁,积热心经,小儿吸吮母乳,内有蕴热,心火上炎,至夜则阴盛阳衰,阳衰则无力与邪热相搏,正不胜邪,则邪热乘心,心属火恶热,故夜间烦躁而啼哭。
3.惊恐 小儿形气未充,心气怯弱,神气不足,如目触异物,耳闻异声,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常易在睡眠中作惊,故夜间惊啼不寐。
4.食积 小儿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致乳食积滞中焦,郁而化热,热扰心神,胃腑不和,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而夜间啼哭。
二 临床表现
1.脾寒 哭声低弱,睡喜伏卧或蜷曲,腹喜温暖与按摩,四肢欠温,面色青白,食少便稀,小便清长,唇舌淡白,舌苔薄白,指纹淡红或青红。
2.心热 哭声响亮,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睡喜仰卧,烦躁不安,面红唇赤,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红紫。
3.惊恐 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哭声不已,精神不安,易受惊吓,睡中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舌苔多无变化,指纹色青。
4.食积 睡卧不安,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拒按,不欲吮乳,口臭,或呕吐乳块,大便酸臭或秘结,舌苔厚腻,指纹紫滞。
三 治疗
扫一扫,看视频
1.治则 夜啼的治疗总则是以安神为主。脾寒者宜温中健脾;心热者宜清心除烦;惊恐者宜镇惊安神;食积者宜消食导滞。
2.处方
主方 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00次,捣小天心200次,掐揉五指节3~5遍。
配方 脾寒者加推三关300次,揉外劳宫300次,摩腹100次,揉中脘100次,揉百会100次;心热者加清心经300次,清小肠200次,清天河水200次;惊恐者加分阴阳100次,清心经100次,清天河水200次;食积者加分腹阴阳200次,运内八卦300次,揉板门300次,推下七节骨200次,揉中脘100次。
方义 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揉中脘能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揉百会可养心安神。分阴阳以疏泄气血,清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能清心降火。清肝经、捣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热镇惊以安神。分腹阴阳、运内八卦、揉板门、推下七节骨可调理气机,升清降浊,消食导滞。
四 注意事项
1.注意寻找小儿啼哭原因,排除因肠套叠、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引起的啼哭。
2.加强新生儿护理,及时更换尿布,调节室温,避免小儿受凉。
3.保持居室安静,养成小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4.乳母应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不宜过寒,不宜过食辛辣、肥腻、煎炒之物。
5.脾寒的患儿要注意环境保暖;心热的患儿环境不宜过暖;惊恐的患儿要注意周围环境安静;小儿乳食不宜过饱,喂养宜定时、定量,给予易消化食物。
版权
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了方便视力障碍人士阅读,本站对原书进行了扫描处理,删除了图片以及其他不便于视力障碍人士阅读的内容。如果此操作侵犯了贵公司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有爱,无障碍。
联系电话:1884744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