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提示:
书友您好,欢迎您阅读《小儿推拿》一书。本书由隋文龙较对并授权我们发布至tc书屋共广大视力障碍者阅读。
本书为公开发表您无需开通tc书屋会员则可阅读本书全文。如您对tc书屋的其他书籍感兴趣欢迎您成为我们的会员,成为会员后则可阅读本书屋的全部书籍。
联系微信:18847444026
文章开始
口疮是指小儿发生口腔内黏膜、舌、唇、齿龈及上腭部位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小儿临床常见病,最早记载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诸病源候论·口疮候》亦载“小儿口疮,由气血盛,兼将养过温,心有客热熏上焦,令口生疮也”。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因“火”而生,病位在心脾,与心、脾、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有虚实之别,以实证为多见。推拿治疗口疮疗效显著,患儿及家长均易接受。
一 病因病机
1.风热乘脾 外感风热之邪,由口鼻而入,先犯于肺,继乘脾胃,熏灼齿龈黏膜,形成口疮。
2.心脾积热 喂养或调护不当,恣食肥甘厚味,蕴积生热,邪热日久,积于心脾,循经上炎发为口疮。
3.虚火上浮 患儿先天不足或病后体虚,气血两亏,阴津内耗,虚火上炎而口舌生疮。
二 临床表现
1.风热乘脾 口舌糜烂,伴有咳嗽、咳痰,哭闹不止,口舌干燥,大便干,小便黄赤,指纹紫,脉浮数。
2.心脾积热 口舌糜烂,口腔黏膜可见大小不一的溃疡面,啼哭不休,口臭,拒乳,大便腐臭,小便黄赤,指纹暗紫,脉滑数。
3.虚火上浮 口舌糜烂,夜间盗汗,或见形体消瘦,腹胀便干,纳差,啼哭声微,指纹暗紫,脉细数。
三 鉴别诊断
本病多与鹅口疮进行鉴别。鹅口疮多见于初生儿及周岁内小儿,口腔内可见雪片状白屑,松软能拭去,拭后根基部可见少量出血,疼痛较轻,病发部位除口腔黏膜、舌上外还可见于咽喉、软腭或鼻腔上。口疮多见于婴儿、儿童,疼痛较重,口腔内有淡黄或白色溃疡面,周围黏膜红色不能拭去,拭去后出血,病发部位在口腔或舌上。
四 治疗
1.治则 以清热降火、消肿止痛为基本原则,根据虚实辨证再加以清心泻脾、疏风清热或补肾健脾之法。
2.处方
主方 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揉总筋100次,揉小天心100次,推脊200次。
配方 风热乘脾者加开天门100次,推坎宫100次,运太阳300次,揉耳后高骨100次,清脾经300次,清胃经30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心脾积热者加清心经、清脾经、清大肠经各300次,揉板门200次,捣小天心100次,摩腹2~3分钟。虚火上浮者加揉上马300次,掐揉肾顶100次,补肾经300次,擦涌泉以透热为度,捏脊5~7遍。
方义 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可清热泻火,通调气机。揉总筋、揉小天心可泻邪热,清口疮。风热乘脾者加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以加强疏风解表清热;清脾经、清胃经、按揉足三里可健脾消积,理气除热。心脾积热者加清心经、清脾经、清大肠、揉板门,可清心脾积热,凉胃除热;捣小天心可通窍散结;摩腹可理气助运、消食除热。虚火上浮者加揉上马、掐揉肾顶、补肾经滋阴补肾,擦涌泉引火下行;捏脊可以通督脉调和阴阳。
五 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小儿口腔情况及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腻、油煎油炸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之品。
2.注意小儿体质调养,加强体质,避免感冒伤风,一旦感冒应及时治疗,防治感冒日久积存体热。
3.小儿体质娇弱,推拿手法不宜过重,以免伤及皮肉或正气。如配合用药,剂量亦不可过大。
附:流涎
流涎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病证。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脾胃湿热或脾气虚弱而引起。
一 病因病机
1.脾胃湿热 由于母乳过热或嗜食厚味,以致脾胃湿热,熏蒸于口,流涎黏稠。
2.脾气虚弱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脾气虚弱,固摄失职,以致唾液外流而发病。
二 临床表现
1.脾胃湿热 流涎黏稠,口气臭秽,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或腐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2.脾气虚弱 流涎清稀,口淡无味,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懒言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指纹淡红。
三 鉴别诊断
注意与小儿手足口病、脑瘫等鉴别诊断。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开始发热,伴有头痛,咳嗽,流涕。发热1~2天后在口腔黏膜、唇、手掌、足底、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丘疹,进而发展成为小水泡。脑瘫小儿可见出生后哺喂困难,吸吮无力,可见脑实质损害及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
四 治疗
1.治则 以运脾止涎为主,再根据辨证分别加以清热利湿或健脾益气。
2.处方
主方 运内八卦100次、掐揉四横纹10次、摩腹3分钟。
配方 脾胃湿热者加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各100次,掐揉小横纹、揉总筋各10次;脾气虚弱者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100次,捏脊15次。
方义 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摩腹可以理气助运,清中焦湿热。脾胃湿热者加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可以醒脾除湿;掐揉小横纹、揉总筋可以通肠助运。脾气虚弱者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可以调补肺肾,健脾利湿;捏脊可以扶正摄涎。
五 注意事项
1.患儿下颌部及前颈、胸前部宜保持干燥。
2.患病后家长不宜用手捏患儿腮部。
版权
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了方便视力障碍人士阅读,本站对原书进行了扫描处理,删除了图片以及其他不便于视力障碍人士阅读的内容。如果此操作侵犯了贵公司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有爱,无障碍。
联系电话:1884744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