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结构整合
本书首版发行以来,解剖列车体系已服务于自众多的手法治疗、运动治疗实践者,骨科医师、牙齿正畸医师、理疗医师和护士、助产士、物理治疗师、整骨师、整脊师、按摩师、瑜伽教练、运动员及其体能教练、武术家,还有私人教练和以身体为中心的心理学家。
解剖列车路线图源自我们自己的学习尝试,我们想组织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来揭示姿势和功能的代偿,整本书都对此进行了讨论,第十一章中有关于评估的内容介绍(图A3.1展示了典型的评估图表)。这一“处方”遵循了笔者从Ida Rolf博士那里学到的原则和由此产生的方法,因此保留了她的术语——“结构整合”。从我们的“解剖列车结构整合”(ATSI-www.anatomytrains.com/atsi)课程毕业的学员也会获得结构整合的认证,并有资格加入国际结构整合协会(IASI-www.thelASI.net)。
结构整合的理念是通过软组织手法(肌筋膜处理)和运动再教育来使身体延展,并围绕人体垂直轴进行整合。通过将肌筋膜外套“重新覆盖”在骨骼框架上,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通过筋膜张拉整体结构实现的“骨骼漂浮”,我们可以看到欧几里得几何平面周围更大的对称性。当人们从任何一个随机的模式向最高的势能和动能延伸时,就恢复了“挺拔”感。用物理术语讲,这一过程就是降低以脊柱中轴为中心的惯性力矩,这样可以使身体不用做任何准备就能做出各种动作。
与其他Rolf学派不同,解剖列车结构整合系列中的12次软组织手法治疗课程是基于认识和处理解剖列车中提到的连续的,结合的筋膜,而不是遵照其他固定的公式。我们做了这个前知的指南来说明如何用这种方法展开实践,希望能够对一些想将解剖列车理论付诸实践的人有用。当然,这个概述省略了许多复杂多变的个体化操作。本书涉及了一部分训练过程中的实用技术,更多的内容记载于《筋膜释放技术;身体结构平衡调整》(Pascial Release for Structural Balance)“二书,也有一部分内容在此书的相关网站上,还有一些(出于安全因素)仅在我们的训练课程中教授。
因此,本附录并不意味着限制尝试和创新。我们目前只是提出了一个将解剖列车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大纲。此附录对动作治疗师的帮助也许不大,但是对手法治疗师的意义更大,特别是对直接使用肌筋膜技术的人会更有借鉴价值。
肌筋膜释放手法的基本顺序是:先从表层的线(前表线、体侧线、后表线,最后是螺旋线)开始,再处理通常被称为“核心”的部位(集中于前深线上)。在疗程最后阶段,将核心与浅表的肌筋膜经线“套”整合在一起,以获得舒适放松的姿态与完美协调的动作。
在我们概述每个环节之前,先看看整体的顺序,要注意部分内容的特殊性。
(1)手臂线(尤其是肩部的肌筋膜)比前表线、后表线、体侧线还浅一些,所以在前4次治疗的每次都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躯干失代偿,肩与手臂就必须重新整合到新的支撑体上,这会在本章最后一次治疗中介绍。功能线跨过躯干的前、后两面,连接手臂和对侧的腿,故在整合过程中要一并考虑。
(2)逐条线、逐个单元打开下肢,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前5次手法治疗中,其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打开、松解和平衡人体的结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第9次手法治疗和第12次手法治疗中再次被完整呈现。
(3)在某种程度上,中间的4次手法治疗是对核心的真正探索和重组,其他体疗技术尚未研究过此点。这些项目将通常的“核心”定义(盆底肌和腹部肌肉)做了延伸,形成一个从足底到颅骨的连续的筋膜联合体概念。这些项目的最后是第8次手法治疗(颈和头),它是分离和整合的枢纽,既是分离的结束也是整合的开始。
每一次手法治疗强调的重点不同、方法不同,其顺序取决于客户的个体差异,这些项目均可用下列方式拓展。
解剖列车“处方”
浅层治疗
第1次手法治疗:
打开前表线,从身体中轴上分离出臂前表线和臂前深线。
目标:
•成功地引导客户进行深层、直接的筋膜治疗。
·从前方打开呼吸,摆脱恐惧模式。
·通常提升前表线,打开臂前线的近端部分。
关键结构:
·踝关节支持带和小腿筋膜。
•肋弓下和胸骨筋膜。
。胸锁乳突肌和颈部浅筋膜。
第2次手法治疗
打开后表线,从身体中轴上分离臂后表线和臂后深线。
目标:
.深度触及后方背部肌肉的厚筋膜和耐力纤维。
.增强着地力,引导客户关注其腿和足。
使原生曲线和次生曲线初步平衡。
·通常降低后表线张力,甚至降低臂后线的紧张度关键结构:·足底腱膜。腘绳肌筋膜,竖脊肌·枕下肌。
第3次手法治疗
打开体侧线,从上方和下方分离4条手臂线,在胸廓两端打开前深线的外侧面。
目标:
.打开两侧,展开呼吸的“翅膀”。
·接触并平衡身体的稳定系统。
·接触身体的“外侧核心”。
关键结构:
·腓骨肌筋膜。
髂胫束。
•侧面肋骨部。
·腰方肌和斜角肌筋膜。
第4次手法治疗
通过左、右螺旋线的平衡来调节浅层肌筋膜平衡。
目标:
.放松任何限制浅层旋转的因素,平衡肩胛周围的悬带.平衡足弓下的悬带.完成浅层经线的工作关键结构:.菱形肌-前锯肌复合体、腹斜肌·胫骨前肌-腓肠肌悬带
核心治疗
第5次手法治疗
打开前深线的下段,并与体侧线平衡。
目标:
·通过腿内侧建立支撑
•打开并平衡内收肌间隔
•从下方松解骨盆
关键结构:
•腿部后方深层肌间隔
•内收肌群
•盆底/肛提肌
•附着在小转子上的腰肌复合体
第6次手法治疗:
打开前深线的躯干部分,再次处理臂前线,特别是臂前深线。
目标:
•为腰椎找到合适的支撑和体位
·平衡腰肌和膈肌,释放“更深的呼吸”
•发现盆底和膈肌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结构:
。腰肌
·膈肌
•前纵韧带、内脏附着筋膜(图A3.11)
·腹部肌筋膜深层
第7次手法治疗:
打开与前深线相关的“后深线”,注意从跟骨到坐骨结节,到骶骨,再到脊柱中背部的关节对内层囊袋的支撑。
目标:
•身体背部的骨骼支撑的对位对线
·解放骶骨的固有运动
·放松脊柱的弯曲和旋转
关键结构:
·梨状肌和深层外旋肌
•盆底肌群
。跟骨
·多裂肌和横突棘肌
第8次手法治疗:
打开前深线的头颈段和“后深线”,并使之关联到手臂线(图A3.13)。
目标:
.把头排列在身体的正上方
·使颌骨和脏颅平衡
·从颈部开始整合
关键结构:
·蝶骨
•颞下颌关节和颌部肌肉
·舌骨复合体
·颈椎、深层的颈前肌群
整合治疗。
第9次手法治疗:
促进张力平衡和动作自如,整合经过骨盆和腿的7条肌筋膜经线,重点在步态和骨盆支撑上。
第10次手法治疗:
促进张力平衡和动作自如,整合经过、环绕胸廓的11条肌筋膜经线,重点在躯干和呼吸功能的整合上。
第11次手法治疗:
促进张力平衡和动作自如,整合平衡手臂和肩带的4条肌筋膜经线,重点在手臂运动的功能性整合上。
第12次手法治疗:
促进脊柱深层肌肉的平衡,以及全身的张力平衡,重点在脊柱的运动整合上。
治疗原则
这个处方来自以下原则:
(1)必须有足够的可用能量——营养、体格、激素等,这样才能达到操作者和客户的既定目标。如果能量不足,要么找到更多能量,要么说服客户降低要求。
(2)利用可用的能量设法在任何给定的区域提升功能和组织适应性。
(3)通过新的组织适应性,改变节段关系,以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4)一旦支撑得到改善,努力放松潜在的张力模式。
(5)原有张力模式放松后,把新的模式整合到日常姿势和功能中。
策略指南:
以下是运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经线进行手法治疗的一些通用指导。
·触诊时,从受累/受限/受伤/疼痛的区域开始,沿着列车“轨道”行进。如果局部治疗无效,就要沿着经线寻找被受累区域影响的其他区域(例如,如果直接处理或拉伸腘绳肌无效,试着沿后表线寻找其他部位,如足底筋膜或枕下区域)。
治疗经线常在远处起效。无论机制是什么,对某一条经线的局部进行治疗,在相当远的部位也会显现出治疗效果,也许在上端或下端。一定要定期重新评估整个结构,看看你的工作对全身有什么影响。
·在预期的方向上处理经线。如果仅仅想放松1条经线上的1个肌肉单元,方向并不重要。如果想改变筋膜平面之间的关系,方向就很重要了。“把它放在它应该在的地方,然后叫它动起来。”这是IdaRolf博士对其方法的简要总结。例如,前表线的组织相对于后表线通常需要向上移动,而后表线需要向下移动,以便更有效地将肌筋膜的外套“披”在平衡的骨架上。
·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地治疗。操作方面,在处理深层结构之前,首先选择并处理浅层存在的代偿。通常,在解决前深线问题之前,先使前表线、后表线、体侧线和螺旋线具有一致的顺应性和适应性。如果没有松解浅层组织就快速地处理深层组织,反而会强化原有问题模式,身体的协调性也会变差,最终无法解决问题。一旦前深线建立了顺应性和平衡,再回到其他的浅层线中,就能把臂线和功能线“披在”平衡的结构之上。
身体和手的使用原则:
下面是筋膜和肌筋膜手法操作的一般原则。
,专注虽然我们常常试图专注于如何接触客户(即你的手对客户产生了什么),但是用在对感知训练上的时间却很少(即你的手从客户身上感觉到了什么)。在任何时候都要专注于倾听组织告诉你的信息。
·层次 仅进入有阻力的第一层,然后保持在这层处理它。
·停留速度是获取翔实感觉的敌人。按照或低于组织融化的节律速度移动。
·身体力学 操作者要用最小的力使客户有最大的感觉并达到治疗目标。使用自己的体重或“最佳时间混合(compound essence of time)”优于单纯用力去改变组织。身体力学的原理在训练中被广泛地教授,而在实践中却被广泛地忽视。
·运动客户在治疗时做特定动作可使肌筋膜手法治疗更有效。每个动作都要说明方向。再说一遍:“把它放在应该在的地方,然后让它动起来。”手法操作时客户的动作,即使是小动作,也至少有两个目的:
•它可以让操作者很容易感觉到所处理的是哪个筋膜层;
它可以让客户积极参与这个过程,增加肌梭和筋膜拉伸感受器的本体感觉和内在感觉。
·疼痛 疼痛会让客户“自动放弃”。它是停下、回避、慢下来的理由。如果因部分治疗而引起疼痛是治疗必需的,则必须获得客户充分的知情同意。
轨道 每个动作都有它的轨迹或弧——开始、中间和结束。每个动作都涉及深度、方向和持续时间。每个项目都涉及一个弧,每一系列项目也涉及一个弧——在这些重叠的弧形区域里你要知道需要处理的部位。
目标
肌筋膜或运动治疗处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完善身体感知。当微小区域出现停滞、僵硬或“运动感觉记忆缺失”时,客户可以自动从完整的身体动觉中感知信息的来源。
·骨骼排列和支撑。在站立或运动时,骨骼以最小的用力和最大的平衡来对位对线。
·张拉整体结构/均衡性张力(palintonicity)。肌筋膜组织是围绕着骨骼结构的平衡体,是一个整体张力均衡体而不是一个个紧张或松弛的点。与结构整合对立的是结构的孤立。
•长度。身体不论在躯干还是四肢、肌肉还是关节,都保持它的完全长度,而不是短缩或受压。韧性。具有能承受压力而不断裂,以及在压力消除后能恢复平衡的能力。归根结底,韧性是一种从压力环境中学习的能力。
·控制和释放躯体情绪的能力。可以控制情绪而不失控,在适当的时候把情绪转化为行动,或者干脆放手。
·广泛知觉中的专注意识。结构整合意味着能够专注于任何给定的任务或感知,同时保留着分散的外围意识,无论这些外围意识是否与专注的事相关。没有外围意识的专注会培养出狂热性格;没有专注的广泛意识则会导致心不在焉。省力。在静止和运动中省力——在任何动作中减少额外的张力,或者不必要的代偿动作。
•关节活动范围。在所有的特定任务中受限较少。考虑到健康、年龄、病史、遗传等因素,可做相对全范围的活动。
.减轻疼痛。站立和活动时尽量避免结构性疼痛。
版权
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了方便视力障碍人士阅读,本站对原书进行了扫描处理,删除了图片以及其他不便于视力障碍人士阅读的内容。如果此操作侵犯了贵公司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有爱,无障碍。
联系电话:1884744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