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伤科按摩学综合笔试复习(34)

第六单元、骨错缝:

细目一:骨错缝:

骨错缝也称骨关节错缝、关节错缝,是指构成关节两骨的接触面,因外力作用引起微小错位,进而分发疼痛、功能障碍且不能自行复位的疾病。

也有学者称之为关节半脱位,如桡骨小头半脱位、骶髂关节半脱位等。

中医伤科很早就有与“骨缝”有关的记载。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谓:“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

由此可见,骨缝属于解剖概念,是指骨关节之间的正常间隙,骨缝可散见全身关节。

在中医古籍中可以找到与“骨错缝”相关的描述主要有“骨缝开错”、“骨缝参差”、“骨缝裂开”、“骨缝间微有错落不合缝”等。其语言描述虽不尽同,但表达的意思大体相同,都是指骨关节位置发生微小移位所引起的伤科疾病。

【病因病机】

从人体解剖结构角度讲,凡是关节只要外力达到一定程度,都能发生关节的完全脱位、半脱位或关节的微小移动。
因此,关节错缝的发生机制多是由外力引起的。

1、间接外力:

间接外力是引起关节错缝的主要原因,如强力扭转、牵拉、躲闪、过伸等,凡超过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均可使关节囊或靭带拉断、拉松,“筋不束骨”而成关节错位。

关节错位后,关节囊和韧带可拉紧锁住,而使错缝关节不得自行复位;

或错缝时,关节内产生负压,将滑膜吸入关节腔内,阻碍关节自行复位;

或关节本身病变,如剥脱性关节炎、关节退变等,错缝后受到阻碍而不能自行复位等。

2、直接外力:

由于打、挫、撞、砸、乳、碾等直接外力引起的关节错缝,是比较少的。

如果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因而伴发严重的肿胀或破皮伤等,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关节错缝,如腕间关节、腕掌关节、跗骨间关节、跖跗关节等。

在新伤时未予重视,而使错缝被误诊或漏诊,则可造成伤愈后,疼痛不能解除的遗留症。

3、混合作用力:

由于人体遭到外力(直接或间接)后,机体会产生不自主的维持平衡的肌力,以致肌力与外力相结合作用于关节,发生了强大的扭转及剪式应力,导致了关节错缝,
如肱桡关节错缝与肱二头肌的密切关系,
骶髂关节错缝与腘绳肌、股直肌的关系,
腰椎小关节错缝与竖脊肌的关系,
肋横突关节错缝与提肋肌的关系等,
都是由于体位与肌肉拉力相结合,而使关节发生错缝。

【临床表现】

1、病史:

在轻度外伤后,有明显的关节突然不能活动的病史,
或在某个体位动作后,突发局部疼痛病史。

2、疼痛:

关节错缝后主要症状就是疼痛,有时在局部,有时在远隔部位,
一般痛点不十分清楚,只能诉说某个区域但不具体。

当关节处于静止,不活动时,仅有轻度疼痛或无痛,但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

对疼痛的关节施以外力或牵拉、或挤压、或扭转、或推拉、或叩打时,均可重复出现患者主诉的疼痛。

在脊椎有错缝时,除特定活动疼痛外,尚可因呼吸、咳嗽、大便等动作,引起疼痛。

3、酸、麻、胀、困、窜等感觉:

由于关节错缝后,筋必出槽,以致牵扯各种“筋”,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如与神经有关,可产生颈椎病样麻痛症状;
如与肌肉有关,可产生酸胀感;
如与韧带、筋膜、肌膜有关,可产生窜胀感等,但一般不产生麻木感。

4、功能障碍:

关节错缝后,容易引起相关关节的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错缝可以与其他损伤同时存在,因此直接外力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容易与外伤后因其他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混淆,应注意鉴别。

【诊断要点】

诊断时,需注意体形、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并强调触诊的重要性与试验手法的运用。

1、体形:

由于错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必然处于不自主的保护状态,而产生一种强迫体态,以使疼痛尽量减轻,或使关节僵直在某种位置,以保持不痛,
如项强、屈背、垂肩、跛行、脊柱侧弯,以及不敢正坐位,不敢深呼吸,不能弯腰等体态。

2、肿胀:

除同时合并直接暴力的软组织损伤外,多数错缝关节不发生肿胀,如有肿胀一般也很轻微。

3、畸形:

由于错缝引起的肢体畸形均不十分明显。

4、关节活动障碍:

要仔细检查关节活动的程度及受限的方位,与错缝定位以后治疗手法有关。

5、触诊:

仔细检查“痛”点;摸清隆突的高低,并与健侧做对比;
触摸软组织的厚薄程度、软硬程度、有无条索、筋结的形态等等。

6、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检查,一方面可以排除骨关节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另一方面,通过仔细测量,与健侧对照,可发现错缝一毫米的特征,进而明确诊断。

7、试验手法:

在关节错缝可能性较大时,可通过试验性手法纠正错缝关节。

试验手法即通过并观察手法的疗效用以错缝诊断,此时手法要求必须具备熟练、轻巧、准确、基本无痛、快速等特点。

【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关节错缝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目的是纠正错缝的关节。

一般在关节错缝手法复位前,首先要患者摆好体位,必要时需要做一些放松性手法,使其肌肉充分放松,以配合复位手法。

手法复位要突然,一次成功。在关节正确复位后,可做一些辅助疗法,如固定、练功、用药等,以加强关节的稳定和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

(1)、手法前的准备:

1)、语言的交流:
明确诊断后,要向患者说明病情,以及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尽量配合,全身放松,不要紧张。因为任何轻微的肌肉或情绪的紧张,均可使“复位”手法失败。

2)、合适的体位:
不仅要求患者情绪放松,而且体位也应松弛。
在操作复位手法时,需令患者处于指定的体位下,以便使机体及错缝关节均处于松弛状态。

3)、详细的触诊:
在施以复位手法前,还必须充分触诊,仔细触摸和领会痛区和周围的病变。
如在骨关节部位,骨骼端有无隆凸点、有无下陷点、骨突有无歪斜、骨隆凸部的软组织有无增厚等。

(2)、手法步骤:

关节错缝的手法治疗一般分为理筋手法、复位手法两步进行。

理筋手法目的在于减少患者疼痛感,使肌肉达到满意的放松效果。

复位手法是治疗错缝的关键,手法操作的方式需根据关节的解剖特点、损伤机制、病程新旧等决定。

(3)、复位手法的原则:

虽然不同关节的解剖结构不同,关节错缝的复位手法操作方法差异较大,但其原则是一致的,
即隆凸者扳压之,
下陷者端提之,
歪斜者推压之,
错缝者合缝之。

(4)、复位手法的要求:

稳、准、急、效。

1)、“稳”是轻巧、稳妥,使患者无痛,不紧张。

2)、“准”是手法力点准确,应力集中于一点。

3)、“急”是手法娴熟,动作干净、利落,快速合缝,快扳快停,扳即停,手法动作轻巧,力量适当,不可过力或过重,不可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新的损伤。但扳法又必须使用暴发力,瞬间使错缝复位,一次成功。

4)、“效”是指速效,即刻见效,手到痛减,甚至手到痛消。

(5)、手法治疗陈旧骨关节错缝的注意事项:

对陈旧性骨错缝,由于筋肉挛缩和粘连,合缝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施以一般舒筋等手法外,还需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要使错缝关节周围的粘连得到松解,才有可能获得复位;

二是重复操作,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所以在错缝关节初次复位后,有自然恢复到原错缝位置的趋势,因此在复位治疗后,只要关节局部仍有“隆、厚、痛”,就需要重复复位手法,直至疼痛消失,有时虽有“隆”,而无“痛”,即为康复。

2、固定治疗:

错缝的骨关节复位后,很多部位不需要固定,多数关节只要体位合适,错缝关节即可稳定,但也有少数关节需要采用器具固定以维持关节的稳定,固定器具随症而定,如木板、硬纸板、布绷带等均可酌情选用。

3、功能锻炼:

全动关节损伤后,周围组织出血较多,如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易粘连,而影响关节活动。

半动或微动关节损伤后,出血少,虽有关节周围粘连也不妨碍功能,随着损伤的修复,关节的活动功能即可自然恢复。

4、药物治疗:

(1)、外用药:

复位后肿胀不消除,或者晚期关节活动欠佳者,可选用外用药物消肿散瘀,
早期可用金黄膏、乌龙膏等,
晚期可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洗伤药等。

(2)、内服药:

以活气血、补肝肾、舒筋续损为主。

常用方剂有:活血丸、补筋丸、定痛和血汤、壮骨丸等。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伤科按摩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