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伤科按摩学综合笔试复习(30)

细目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证。

本病好发于三十到五十岁的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以腰四至五和腰五到骶一之间突出最多。

【解剖概要】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
是一个富有弹性的软垫,其长度总和约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具有连接脊柱、承受压力、吸收震荡、保护中枢神经的作用。

另外,它和脊椎后关节构成脊柱运动的基础。

椎体和附件上附着的肌肉、軔带既是脊柱运动的动力,又能对椎间盘起很好的保护作用。

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随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髓核从二十岁以后即开始变性,
二十到三十岁之间表现为外形逐渐模糊,与纤维环之间分界不清;
三十岁以后随着水分吸收的加快,髓核逐渐出现纤维化;
五十岁以后可退变为纤维软骨。

【病因病机】

1、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

(1)、内因:

1)、解剖结构的因素:

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后纵軔带纵贯脊柱全长,
加强了纤维环的后面,但自腰1平面以下,后纵韧带逐渐变窄,至腰五到骶1间,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
这种自然结构的弱点,使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

2)、退变和发育上的缺陷:

椎间盘随年龄的增长,可有不同程度的退变。

三十岁以后,退变明显开始,由于负重和脊柱运动的增多,椎间盘经常受到挤压、牵拉和扭转应力,
因而容易使椎间盘发生脱水、纤维化、萎缩、弹力下降,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稳定性下降,最后因外伤、劳损、受寒等外因导致纤维环由内向外破裂。
这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外因:

1)、损伤和劳损:

尤其是积累性损伤,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因素。

由于腰椎生理性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人们在弯腰搬运重物时,受到体重、肌肉和韧带等张力的影响,髓核产生强大的反抗性张力,在此情况下,如腰部过度负重或扭伤,就很可能使髓核冲破纤维环向侧后方突出,引起脊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的刺激或压迫症状。

2)、寒冷刺激:

长期受寒冷刺激,使腰背肌肉和血管痉挛、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

同时,“寒主收引”,由于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尤其是对于已变性的椎间盘,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2、病机:

(1)、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

1)、向后突出:

一般的椎间盘突出,实际上皆属此种类型,为三种类型中最重要者。

根据向后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单侧型:临床最为多见,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

②双侧型:髓核自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神经根皆受压迫。

③中央型:髓核自后中部突出,一般不压迫神经根,而只压迫下行的马尾神经,引起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2)、向前突出:

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故无实际临床意乂。

3)、向椎体内突出:

此为髓核经过闭塞的血管,向软骨板和椎体内突出,形成环状缺口,
此型多发生于青年期。

(2)、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3种类型。

1)、隐藏型(幼弱型):

为纤维环不完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压情况下,向破裂部分突出。

此时如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大,纤维环破裂多,则髓核继续向外突出;

如能适当休息,髓核完全可以还纳,破裂纤维环也可能愈合。

2)、突出型(移行型):

纤维环裂隙较大,但不完全,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较大,呈球状,
此型可转为破裂型,可经手法复位而治愈。

3)、破裂型(成熟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外突出。

有的突出物上被以薄膜,从而与附近组织隔开,不致发生粘连;

有的外无被膜,其突出的断端与附近组织发生粘连,甚至与神经根发生粘连,此种情况,回纳比较困难。

【临床表现】

1、病史:

本病多见于三十到五十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多有重体力劳动史,或有慢性劳损史,
也可见于长期坐姿工作者。

病程缓慢,腰腿痛易于受寒湿、劳累后加重。

2、症状: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反复疼痛,逐渐向一侧下肢放射,程度轻重不等,
严重者不能久坐久立,翻身转侧困难,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因腹压增高而疼痛加重。
下肢放射痛多向一侧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

(2)、腰部运动障碍: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尤以后伸和前屈为甚。

(3)、腰椎脊柱姿势改变:脊柱姿势的改变有脊柱侧弯、腰椎前凸增大、腰椎曲线变平及腰椎曲线反张4种形式,尤以脊柱侧弯最多见,占80%以上。

(4)、主观麻木感:久病患者或神经根受压严重者常有患侧下肢麻木,中央型髓核突出可见鞍区麻痹。

(5)、患肢温度下降:患者感觉患肢不温,怕冷。与健肢对比,患肢温度确有降低。

【诊断要点】

1、有腰部扭、挫、闪外伤史,或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病史。

2、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

3、感觉障碍,如患肢疼痛、麻木及温度下降。

4、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腰椎侧凸,侧位片可见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狭窄;
MRI可见相应水平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髓硬脊膜、硬膜囊及脊髓。

【鉴别诊断】

1、急性腰肌扭伤:

除有急性外伤史、剧烈腰痛外,可有臀及下肢的牵扯痛,但此病阳性体征不多,无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压痛,无肢体感觉异样,无腱反射异常。直腿抬髙及加强试验阴性。

2、慢性腰肌劳损:

病程长,症状轻,压痛点广泛,腰痛与劳累、休息、风寒湿关系密切,
可有竖脊肌板硬和下肢反射性疼痛,经休息、理疗、推拿易治愈。

3、梨状肌综合征:

因下肢外展、外旋或内旋动作过猛,损伤梨状肌并累及坐骨神经所致,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无腰痛和脊柱侧弯等表现。

疼痛主要在臀部及下肢。

检查梨状肌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髙试验在60度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度后疼度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

松解粘连,活血止痛。

2、经络与腧穴:

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丘墟等腧穴。

3、手法操作:

(1)、滚揉患侧,按压腰骶:

患者俯卧,施按揉、滚法于膀胱经,至下肢后外侧,约三到五分钟,以腰部为重点;

然后双掌重叠,按压腰骶,由上至下,反复两到三遍,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吸收。

(2)、点按腧穴:

患者俯卧,医者行按揉法,按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承扶、委中及阿是穴,解痉止痛。

(3)、斜搬腰椎,直腿抬高:

患者侧卧,医者行腰部斜扳法、下肢后伸扳法,左右各一,以矫正后关节紊乱,松解粘连;

然后让患者仰卧,强制直腿抬高,牵拉坐骨神经;

继而屈髋屈膝,增加椎间盘外压力,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迫使髓核复位,使诸症缓解。

(4)、拿揉患肢:

患者俯卧,医者施拿揉、滚法于患侧,沿坐骨神经,至下肢后外侧,约三到五分钟;

然后擦热患处,以改善血供,加速炎症吸收,促进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前应排除骨结核、骨肿瘤等疾病及推拿禁忌证。

2、病程长,经多次推拿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综合治疗。

3、推拿治疗后可能出现疼痛加重现象,应平卧硬板床休息一到两周,并用腰围保护腰部,尽量避免腰部大范围活动。

4、病情好转后,适当进行腰背肌肉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5、严重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应慎用按摩手法治疗。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伤科按摩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