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儿科推拿学综合笔试复习(7)

第四单元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包括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阿是穴等。
还有部分穴位是小儿推拿所特有的,称为特定穴。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是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有特定的部位、名称、操作方法和主治范围的穴位。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形态多样。
除点状穴位外,还有线状穴和面状穴。
如小天心、一窝风、二扇门、精宁等,呈点状;
三关、天河水、六腑等,呈线状;
腹部、胁肋、八卦、板门等,呈面状。

第二,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多数分布于双手,其次为头面,胸腹腰背及下肢则较少。

第三,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大多相对独立,不像十四经穴那样有经络相连。

细目一:头面颈项部穴位:

一、攒竹(天门):

【位置】

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医者两手掌扶住患儿的头,两拇指自眉心交替直推至前发际。

【功效主治】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惊惕不安等症。

【临床应用】

1、外感内伤皆可用。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可与推太阳、推坎宫等合用;
用于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合用。

2、推攒竹为四大手法之一。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称作四大手法,
常配合用于头痛、头晕、感冒、发热、精神萎靡、惊风等症。

二、坎宫(头阴阳):

【位置】

眉心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推坎宫或推眉弓,又称分头阴阳,
两栂指自眉心沿两侧眉梢作分推,其余四指轻放在头部两侧固定。

【功效主治】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等症。

【临床应用】

1、外感内伤皆可。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配合开天门、揉太阳;
用于目赤肿痛,多和清肝经、揉小天心、清天河水合用。

2、临床为增加疗效,推后加用掐按法或重按眉中点。

三、山根:

【位置】

印堂之下,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

掐揉山根,拇指指甲掐揉。

【功效主治】

醒神开窍,常用于昏厥抽搐、慢惊风。

【临床应用】

亦可用于望诊,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则多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四、囟门(前囟、囟会):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凹陷中。

【操作】

1、推囟门,
两手扶小儿头,两拇指自前发际交替推至囟门,
或自囟门向两旁分推(如囟门未闭,应推至其边缘)。

2、揉囟门,
拇指或掌心轻揉。

3、可用特制的中药膏摩囟门,预防感冒。

【功效主治】
镇惊安神、通鼻窍,
多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

【临床应用】

小儿囟门未闭时,不可用力按压。

五、耳后高骨:

【操作】

揉耳后高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功效主治】

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用于外感头痛、神昏烦躁。

【临床应用】

治外感头痛,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

六、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

推天柱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自上而下直推。

【功效主治】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可用于呕吐恶心、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呕吐、恶心时,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单用本穴亦有效,但需多推。

2、用于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时,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合用。

七、桥弓:

【位置】

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

【操作】

1、揉桥弓,拇指或食、中、三指揉。

2、拿桥弓,拇、食二指的罗纹面,相对用力提拿。

【功效主治】

舒筋活血、调和气血,用于斜颈、项强、惊风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用按、揉、提、捏、拿、抹此处,
治疗小儿肌性斜颈、高血压等症。

八、头面颈项部穴位小结: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迎香、拿风池,
六法均为治疗外感表证所常用。

前四种推拿法,组成治外感四大手法,
多用于疏风解表,常相互配伍应用;

拿风池治发汗,祛风散寒,又治落枕;
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

按揉百会、推囟门均能安神镇惊;
按揉百会兼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常用于脱肛、遗尿等症。

掐人中、掐山根都有醒神开窍的作用,掐人中为急救首选;
此外,山根还是小儿望诊的重要部位。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儿科推拿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