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按摩学基础综合笔试复习(3)

第三单元 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按摩的治疗原则是按摩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制定的,对按摩临床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

其包括调整阴阳,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细目二:按摩的基本治法

按摩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虽不同于药物治疗,但其基本治法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坚者削之、客者除之、
结者散之、散者收之”等疾病基本治疗方法,
结合按摩的临床实践经验,
现将按摩的基本治法总结为:
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
又称按摩八法。具体如下:

一、温法:

1、定义:

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手法,
如:按、摩、揉、擦等。

3、具体要求:

适用于里寒证。
要求手法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操作,
使病人有较深层的温热感。

4、应用举例:

按揉中脘,擦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散寒止痛;
横擦肾俞、命门,可温中散寒、补益肾阳。

二、通法:

1、定义:

祛除病邪壅滞不通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摩擦类、挤压类手法,
如:推、拿、点、按等。

3、具体要求:

适用于一切气血经络壅滞不通之证。
要求手法刚柔兼施,直达深层组织。

4、应用举例:

拿风池、肩井,可通气机、行气血;
点按背俞穴,可通调脏腑气血。

三、补法:

1、定义:

补益气血津液之不足,改善人体虚弱状态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手法,
如:揉、摩、一指禅推等。

3、具体要求:

适用于一切虚证。
要求手法轻而柔和,不宜过重。

4、应用举例:

在中脘、天枢穴上施以一指禅推法、摩法或揉法,可补益脾胃;
在气海、关元穴上施以摩法、揉法、按法,可培补元气。

四、泻法:

1、定义:

攻逐体内积滞,通泄大便,以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摩擦类、挤压类手法,
如:摩、拿、点、拨等。

3、具体要求:

多用于下焦实证。
手法刺激量大,频率可由慢逐渐加快。

4、应用举例:

顺时针摩腹,点、揉天枢、神阙、长强等穴治疗便秘。

五、汗法:

1、定义:

发汗解表、疏散外邪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挤压类、摩擦类手法,
如:按、拿、推、擦等。

3、具体要求:

适用于外感表证。
对于外感风寒者,宜先轻后重,逐渐加重刺激,使全身透汗,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
对于外感风热者,应轻快柔和,使腠理疏松,以达解表泄热之目的。

4、应用举例:

推、拿、按风池、风府、大椎、肩井、合谷等穴,可起到发汗解表、疏散风邪的作用。

六、和法:

1、定义:

调和脏腑功能、气血盛衰,并兼有调和寒热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摩擦类手法,
如:推、摩、搓、揉等。

3、具体要求:

适用于脏腑不调,气血不和所引起的肝胃气滞、月经不调、脾胃不和等证。

4、应用举例:

推、摩、搓、揉胸胁、腹部和章门、期门、天枢等穴,并配以推、按、揉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等穴,能和脏腑、调气机。

七、散法:

1、定义:

活血散瘀、消肿散结、行气导滞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如:一指禅推、滚、摩、揉等。

3、具体要求:

适用于食积、积聚、癥瘕、痈肿等证。
手法要求轻快柔和。

4、应用举例:

外科痈肿可用高频率的缠法治疗;
有形的凝滞积聚,可用一指禅推、摩、揉、搓等手法治疗,频率由慢转快,可起到消结散瘀的作用。

八、清法 :

1、定义:

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

2、代表手法:

摩擦类、挤压类手法,
如:推、擦、掐。

3、具体要求:

适用于实热证、虚热证、表热证。
要求鉴别病变的表里、虚实等,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法。

4、应用举例:

气血实热者,自上而下轻推督脉,可清泻实热;
气血虚热者,轻擦腰部,能养阴清热;
血分实热者,自上而下重推督脉,以清热凉血;
表实热者,自上而下轻推背部膀胱经,可清热解表;
表虚热者,自下而上轻推背部膀胱经,以疏散表热。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按摩学基础》,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