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实用人体学综合笔试复习(26)

细目三: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躯体感觉分为一般感觉和特殊感觉两类:
一般躯体感觉包括本体感觉(深感觉)和浅感觉。
特殊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平衡觉。

(一)躯干和四肢本体觉(深感觉)传导路: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
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1、第1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至躯干和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同侧的后索上行,其中来自第5胸节段以下的纤维在后索中形成薄束,传导躯干下部及下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来自第4胸节段以上的纤维,在薄束的外侧形成楔束,传导躯干上部及上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薄束和楔束上升到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2、第2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发出的纤维在中线与对侧纤维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为内侧丘系,经过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3、第3级神经元:

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它们发出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此通路若在内侧丘系交叉的下方或上方的不同部位损伤时,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损伤同侧(交叉下方损伤)和损伤对侧(交叉上方损伤)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距离。

(二)、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传导路传导皮肤和黏膜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压觉的冲动,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第1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神经内,其周围突组成脊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至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至2个节段,主要止于后角。

2、第2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主要是后角神经元,它们发出轴突,经中央管前方的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
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
向上经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3、第3级神经元:

胞体在背侧丘脑,它们发出的轴突形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管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一侧受损,受伤平面下1至2节段以下的对侧皮肤痛、温度觉减弱或丧失,
而粗触觉影响不大,因后索也传导触觉。

(三)、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1、第1级神经元:

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口、鼻腔黏膜的感受器;
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根入脑桥。

其中传递痛、温度觉的纤维入脑后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传递触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2、第2级神经元:

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它们发出轴突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脑(三叉丘系),
伴随内侧丘系上升,止于背侧丘脑。

3、第3级神经元:

胞体在背侧丘脑。
它们发出轴突参与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

此通路在交叉以上损伤,对侧头面部出现浅感觉障碍;
若在交叉以下损伤,则浅感觉障碍在同侧。

二、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
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为位于大脑皮质的投射至脑神经的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为脑神经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
它们的胞体和轴突构成传导运动冲动的最后公路。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主要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一)、锥体系:

锥体系由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组成。

上述神经元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
其中,下行到脊髓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
止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皮质核束。

(二)、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路径,
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
红核、黑质、
脑桥核、前庭核、
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锥体外系的纤维最后经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中继,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

人类由于大脑皮质和锥体系的高度发展,
锥体外系逐渐处于从属地位。

人类锥体外系的主要机能是调节肌张力、
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例如走路时双臂自然协调地摆动)等。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肌张力保持稳定协调的如提下,维体系才能完成一些精确的随意运动,如写字、刺绣等。另一方面,锥体外系对锥体系也有一定的依赖性。例如有些习惯性动作开始是由锥体系发动起来的,然后才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之下。


细目四: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位于脑和脊髓内;
周围部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故称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故将内脏运动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又因它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运动,所以又称植物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如同躯体感觉神经,其初级感觉神经元也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受器,把感受到的刺激传递至各级中枢,
最后也到达大脑皮质。

内脏感觉神经传来的信息经中枢整合后,通过内脏运动神经调节相应器官的活动,从而在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和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也有较大差别,
现就其形态结构上的差异简单陈述如下:

①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内脏运动神经则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② 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
内脏运动神经则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
而多数内脏器官又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③ 躯体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
而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并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再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达到效应器,
因此,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达所支配的器官须经过两个神经元。

④ 内脏运动神经节后纤维的分布形式和躯体运动神经亦有不同。
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而内脏运动神经节后纤维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
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⑤ 躯体运动神经一般是比较粗的有髓纤维,
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则是薄髓和无髓的细纤维。

⑥ 躯体运动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都受意志的控制;
而内脏运动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的控制。

二、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由内感受器接受来自内脏的刺激,并将内脏感觉性冲动传到中枢,
中枢可直接通过内脏运动神经或间接通过体液调节各内脏器官的活动。

内脏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亦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
其周围突是粗细不等的有髓或无髓纤维,随同舌咽、迷走、交感神经和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器官;

其中枢突一部分随同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干,终于孤束核;
另一部分随同交感神经及盆内脏神经进入脊髓,终于灰质后角。

在中枢内,内脏感觉纤维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经中间神经元与内脏运动神经元相联系,以完成内脏-内脏反射;
或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形成内脏—躯体反射。

另一方面则可经过一定的传导途径,将冲动传导到大脑皮质,产生内脏感觉。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实用人体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