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神经系统:
细目一:脊髓与脊神经: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全长约为42至45cm。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全长粗细不等,
有两个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脊髓末端变细,称脊髓圆锥,
自此处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细丝称终丝,
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表面借前、后两条位于正中的纵沟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
前面的称前正中裂,
后面的称后正中沟。
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是前根从脊髓发出的位置,沟的形状不明显;
后外侧沟易于分辨,是后根进入脊髓的地方。
因为有31对脊神经,故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
8个颈节(C)、
12个胸节(T)、
5个腰节(L)、
5个骶节(S)
和1个尾节(Co)。
(二)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
成人脊髓与脊柱的长度是不相等的。
上颈髓节(C1至C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下颈髓节(C5至C8)和上胸髓节(T1至T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节椎体平对;
中胸部的脊髓节(T5至T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2节椎体平对;
下胸部(T9至T12)的脊髓节约与同序数上方第3节椎体平对;
腰髓约平对第10至12胸椎范围;
骶髓和尾髓约平对第1腰椎。
因此,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离开脊柱以前,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距离,这就形成马尾。
也就是说,成人椎管内在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而只有马尾。
二、脊神经:
(一)概述:
- 脊神经的组成:
背神经共31对,
包括8对颈神经、
12对胸神经、
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二)颈丛:
颈丛由第1至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
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
(三) 臂丛:
臂丛是由第5至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
经斜角肌间隙,走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
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的分支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带肌、背浅部肌(除斜方肌)以及臂、前臂、手的肌、关节、骨和皮肤。
1、 胸背神经:
沿肩胛肌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降,支配背阔肌。
2、腋神经:
在腋窝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
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
皮支由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的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都可能损伤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瘫痪,
臂不能外展,三角肌区皮肤感觉丧失。
3、肌皮神经:
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
发出肌支支配这三块肌。
4、正中神经:
由内、外侧两根合成,
两根夹持着腋动脉,向下呈锐角汇合成正中神经干。
在臂部,正中神经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
由外侧向内侧跨过肱动脉下降至肘窝。
从肘窝向下穿旋前圆肌,
继而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深屈肌之间到达腕部。
后自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腕管,
在掌腱膜深面到手掌。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
在肘部、前臂发出许多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的屈肌,
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第1、2蚓状肌以及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皮肤。
正中神经干如在臂部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
屈腕能力减弱,
拇、示指不能屈曲,
拇指不能对掌。
由于鱼际肌萎缩,手掌显平坦,称为“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远节最为显著。
5、尺神经:
在肱动脉内侧下行,至三角肌止点高度穿过内侧肌间膜至臂后面,
再下行至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
在此处,其位置表浅又贴近骨面,
隔皮肤可触摸到,易受损伤。
再向下穿尺侧腕屈肌起端转到前臂掌面内侧,
后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尺动脉的内侧下降,
在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
主干下行于豌豆骨的桡侧,分浅、深两支,以掌腱膜深面进入手掌。
尺神经在前臂上部发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的尺侧半。
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
浅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的皮肤。
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和第3、4蚓状肌。
尺神经损伤后,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能力减弱,
环指和小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
小鱼际肌萎缩,变平坦,
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
各指不能互相靠拢,
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弯曲,出现“爪形手”。
感觉丧失区域以手内侧缘为主。
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都损伤则出现“猿手”畸形。
6、桡神经:
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
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
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
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肌中段背侧旋向外下,
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
到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分为浅、深二支。
桡神经在臂部发出的皮支分布于前臂背面皮肤;
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
桡神经浅支为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三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
深支支配前臂的伸肌。
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
表现为抬前臂时呈现“垂腕”状态。
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
(四) 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
第1至11对各自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称为肋间神经,
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称为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的下方,
沿各肋沟前行,在腋前线附近离开肋骨下缘,行于肋间隙中。
肋间神经的肌支支配肋间肌和腹肌的前外侧群,
皮支分布于胸、腹壁的皮肤以及胸腹膜壁层。
(五) 腰丛:
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
第1至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
除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
还发出以下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大腿的前部和内侧部。
1、股神经:
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
发出后,先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
在腹股沟中点稍外侧,经腹股沟軔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至股三角,随即分为数支;
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皮支分布于大腿和膝关节前面的皮肤。
最长的皮支为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终支,
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股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有:
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小腿,
行走困难,股四头肌萎缩,
髌骨突出,膝跳反射消失,
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2、闭孔神经:
于腰大肌内侧缘穿出,于小骨盆侧壁前行,穿闭膜管出小骨盆。
其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大腿内收肌群。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的皮肤。
(六) 骶丛: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
第5腰神经前支,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
位于盆腔内,
在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髂内动脉的后方。
骶丛分布于盆壁、臀部、会阴、股后部、小腿及足肌和皮肤。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
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到股后,
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
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在股后部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1、胫神经:
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
在腘窝内与腘血管伴行,
在小腿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
过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二终支入足底。
足底内侧神经分布于足底内侧群、足底内侧半和内侧三个半足趾跖面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和外侧群,
以及足底外侧半和外侧一个半趾跖面皮肤。
胫神经在腘窝及小腿还发出肌支支配小腿肌后群。
胫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跖屈,
不能以足尖站立,
足底内翻力弱。
由于拮抗肌的牵拉,出现足背屈和外翻位,
出现“钩状足”畸形。感觉障碍主要在足底。
2、腓总神经:
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走向外下,
绕腓骨颈外侧向前,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是小腿前、外侧群肌和小腿外侧、
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1)、腓浅神经:
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
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在小腿下1/3外分出皮支,
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至5趾背面皮肤。
(2)、腓深神经:
与胫前动脉相伴而行,
先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间,
后在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之间下行至足背。
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背面的相对缘皮肤。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最浅,易受损伤。
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背屈,
足下垂,并且内翻,
趾不能伸,形成“马蹄内翻足”畸形。
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面和足背较为明显。
(七) 脊髓和脊神经的节段性支配:
脊髓有31个节段,
每一节段前角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经相应的脊神经前根、脊神经,支配躯体一定部位的骨骼肌的运动;
后角则通过相应的脊神经、脊神经后根的躯体感觉纤维,管理躯体一定部位的皮肤感觉。
1、脊髓和脊神经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第1至4颈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颈肌和膈,
第5颈节至第1胸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上肢肌,
第2胸节至第1腰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肌,
第2腰节至第2骶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下肢肌,
第3骶节至尾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会阴肌。
每块肌多由相邻几个脊髓节段共同支配。
2、脊髓和脊神经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
第2胸节支配胸骨角平面,
第4胸节支配乳头平面,
第6胸节支配剑突平面,
第10胸节支配脐平面。
了解皮肤的节段性支配有助于对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实用人体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