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实用人体学综合笔试复习(9)

二、头颈肌:

头颈肌包括头肌和颈肌。

(一)头肌:

头肌分布于头面部,包括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1.面肌:

面肌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主要分布于面部口裂、眼裂、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
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面肌又叫表情肌。
人耳周围肌已明显退化。

(1)颅顶肌:
阔而薄,左右各有一块枕额肌,
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前方的肌腹位于额部皮下称额腹,额腹止于眉部皮肤。
后方的肌腹位于枕部皮下称枕腹,枕腹起自枕骨。
帽状腱膜很坚韧,连于两肌腹,并与头皮紧密结合。
枕腹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时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

(2)眼轮匝肌:
位于眼裂周围,呈扁椭圆形。作用是使眼裂闭合。

(3)口周围肌:
位于口裂周围,包括辐射状肌和环形肌。
辐射状肌分别位于口唇的上、下方,能上提上唇、降下唇或拉口角向上、向下或向外。
在面颊深部有一对颊肌,此肌紧贴口腔侧壁,可以外拉口角,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与口轮匝肌共同作用,能作吹口哨的动作,故又称吹奏肌。
环绕口裂的环形肌称口轮匝肌,收缩时闭口。

2.咀嚼肌: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
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1)咬肌:
呈长方形,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
肌束斜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

(2)颞肌:
呈扇形,起自颞窝,
肌束如扇形向下会聚,通过颧弓的深面,
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3)翼内肌:
起自蝶骨翼突窝,行向外下,
止于下颌角内面。

(4)翼外肌:
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
向后外止于下颌颈。

作用: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可上提下颌骨(闭口)。
两侧翼外肌收缩可使下颌骨伸向前下方(张口)。
一侧翼外肌和翼内肌同时收缩,使下颌骨向侧方运动;
两侧交替收缩,产生研磨动作。

(二)颈肌:

颈以斜方肌前缘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为项部,前部为狭义的颈。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群、颈中肌群、颈深肌群三组。

1.颈浅肌群:

(1)颈阔肌:
位于颈部浅筋膜中,为一皮肌,薄而宽阔,
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
向上止于口角。
作用:
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

(2)胸锁乳突肌:
在颈部两侧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是一对强有力的肌。
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
两头会合斜向后上方,
止于颞骨的乳突。
作用:
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

2.颈中肌群:

颈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1)舌骨上肌群:
位于舌骨与下颌骨、颅底之间,每侧有4块肌,
包括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作用是上提舌骨;
若舌骨固定,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可拉颌骨向下,协助张口。

(2)舌骨下肌群:
位于舌骨下方的颈部中线两侧,每侧有4块肌,
包括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和甲状舌骨肌。
作用是拉舌肌和喉向下;
吞咽时甲状舌骨肌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3.颈深肌群:

颈深肌群可分为内、外侧两群。

(1)内侧群:
在脊柱颈段的前方,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合称椎前肌。
作用是屈颈、低头。

(2)外侧群:
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
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
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
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前斜角肌综合征。

作用:一侧肌收缩,使颈侧屈;
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1、2肋以助深吸气。
如肋骨固定,则可使颈前屈。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实用人体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