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中医诊断学综合笔试复习(10)

第五单元、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类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指运用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四组相对的基本辨证纲领,将四诊所得的病情资料进行归纳分类,认识疾病的基本病机, 辨析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关系,把握疾病动态演变规律的辨证方法,是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贯 穿中医诊疗疾病的始终。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指辨别病邪所在位置的一对纲领。
病邪在皮毛、肌肤、筋脉为在表,
在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为在里。

辨证应首先区分表里,表证多累及皮毛肌肤,简单轻浅, 治则可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概括;
而里证累 及脏腑多,表现复杂,治则治法多样。

表里辨证还可用于对外感病发展阶段的判断。 外感疾病多为六淫、疫疠之邪从皮毛、口鼻侵袭人 体,并传变演化,由表入里。因此表里辨证对于动 态把握外感病的病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表证:

【基本概念】
致病邪气稽留于人体之皮毛、肌 腠、口鼻、咽喉,卫气被郁,敷布失常,正邪相争所表现的证候。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一般具有起病迅速、病位表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易于向愈的特点。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
或见喷嚏,流涕,咳嗽,鼻塞咽痒,
汗出异常,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邪犯肌表,卫气郁闭所致。
卫气主卫外抗邪,温煦肌腠。
口鼻咽喉为肺系, 六淫、疫疠邪气侵袭皮毛肌表,则卫气郁遏,失于宣肃;
卫气不得敷布,肌表失于温煦,故出现恶寒;
邪气郁滞,卫气抗邪,正邪相争所以发热。
邪气郁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头痛,周身酸痛。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失宣肃,则兼见喷嚏,流涕,鼻塞,咽喉痒痛,汗出异常。
邪气在表, 舌象未及变化,故见舌苔薄白。
外邪袭表,卫气抗 邪,鼓动于外,故脉浮。

【辨证要点】
以恶寒与发热并见,脉浮,而舌象、二便无变化为辨证要点。

(二)、里证:

【基本概念】
泛指病变在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筋骨等部位所表现的证候。

里证的范畴极为宽泛,症状多样。
除表证和半表半里证之外的各类证候,均可归于里证。
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及内伤杂病的各阶段。

【证候分析】
里证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由表证外邪不解,渐次内传,气血、脏腑受累而成;
二是外邪直中于里,未经表证阶段,直接入里而成;
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劳逸过度等因素,直接损伤气血、脏腑,功能失常而致。

【辨证要点】
以无邪在卫表(表证)、少阳(半 表半里)的特征表现为辨证要点。

(三)、半表半里证:

【基本概念】
指邪在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出入失常,邪正交争于表里之间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心烦,
情绪低落,少言,
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纳少,
目眩, 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正邪交争所致。
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身之两侧,络肝属胆,为开合之枢机。
少阳经受邪,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故寒热往来;
胸胁为少阳经分布的区域,少阳经气运行失常,则胸胁部满闷不适;
肝胆之疏泄失常,则情志不畅;
木不疏土,气机上逆,则呕恶,纳呆;
肝胆气郁,胆气上扰,则口苦咽干;
少阳经行于目锐眦,肝开窍于目,邪气 阻滞,所以目眩;
邪气尚未深入于里,故舌淡红, 苔薄白或薄黄;
弦脉为肝胆病主脉。

【辨证要点】
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心烦喜呕,情绪低落,纳呆口苦为辨证要点。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热 证反映了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阴盛、阳虚表现为寒证;
阳盛、阴虚表现为热证。

(一)、寒证:

【基本概念】
感受寒邪,或阴盛,或阳虚,导致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寒邪侵袭体表可见表寒证,
寒之邪入里,阴寒内盛可见里寒证,
两者均属实寒证;
阳气不足,温煦无力可见虚寒证。

【临床表现】
各种寒证的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主要的表现有:
畏寒或恶寒,喜暖,
面白无华,踡卧,
肢体冷痛,口淡不渴,
痰涎、涕唾质清稀量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沉迟或 紧等。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久病耗伤阳气,无以温煦所致。

阳气不足或为外邪束缚,不能发挥温煦的作用,
可见畏寒肢冷,或冷痛,踡卧,面白无华;
津液未伤,故口淡不渴;
阳虚失于温化,则痰涎涕唾清稀量多;

脾赖阳气以运化水谷,易受寒邪影响,运化失司而见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阳虚或寒盛,则舌淡苔白而润滑。

阳气鼓动无力,血行迟滞,故脉沉迟;
寒 主收引,脉道收缩拘急,故脉紧。

【辨证要点】
以畏寒或恶寒,喜暖,面白肢冷, 脉沉迟或紧为辨证要点。

(二)、热证:

【基本概念】
感受热邪,或人体阳盛或阴虚,导致人体机能活动处于较高水平所表现的证候。

风热之邪袭表,可见风热表证;
热之邪入里,阳热内盛可见里热证,属实热证;

阴液不足,虚热内生可见虚热证。

【临床表现】
各种热证的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主要的表现有:
发热,或恶热,
口渴,喜冷,
身热面赤,心烦,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少津, 脉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火热直中,或邪气化热入里;
或因气滞痰阻血瘀日久,郁而化热;
或嗜食辛辣肥甘炙馎、烟酒之品,积而为热;
或劳心、劳力、 房劳太过,耗伤气血,阴虚生内热所致。

阳热偏盛,或阴虚内热,则恶热喜冷;
热邪耗伤,津液不足, 故小便短赤;
津伤则需引水自救,故口渴冷饮;
热邪熏蒸,则见身热面赤;
热扰心神,则心烦躁动不宁;
热盛津伤,濡润不及,故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为热盛,
舌干少津为伤阴;
阳热亢盛,血行疾速, 气血在表,故见脉数。

【辨证要点】
以发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 红苔黄少津,脉数为辨证要点。

三、虚实辨证:

虚实,是用以辨别机体邪气与正气盛衰的一对纲领。

(一)、虚证:

【基本概念】
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机体正气不足(包括阴阳气血津液等的不足)均属于虚证,
概况而言,虚证一般具有不足、亏损、衰微等临床表现特点。

【证候分析】
本证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可以由先天禀赋不足导致,
也可以由后天失调或疾病损耗所致。

饮食失调,后天气血化生乏源;
情志内伤,气血暗耗;
治疗不当,劫伤气血津液等,均可造成虚证。

(二)、实证:

【基本概念】
六淫、疫疠等外邪侵袭人体,或疾病过程中体内病理产物蓄积,邪气有余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由于致病邪气的不同,各种实证的 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实证具有邪气充斥, 或停积体内的临床表现特点。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邪气内停于体内所致,因 邪气性质不同,停积部位不同等,而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外来邪气(六淫、疫疠之邪等)侵袭机体,正气与邪气交争,新发、初起的多为外感实证;
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 壅积体内,病情较为急剧的多为内伤实证。

四、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从广义而言,是指辨证的总纲,
根据阴阳的基本属性,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
里证、寒证、虚证属于阴证。

从狭义而言,具有自身特定的内容,临床常见阳虚证、阴虚证;亡阴证、亡阳证。

(一)、阳虚证:

【基本概念】
阳气不足,温煦、推动、固摄、气化、防御功能不及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畏寒肢冷,精神不振,乏力,
面白无华,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
动则汗出,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阳气不足,机体各项机能下降所致。

阳虚失于湿煦,则见畏寒肢冷,喜热饮;

推动无力,则精神不振,乏力;失于固摄,则动则汗出,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阳虚则内寒,故舌淡胖,苔白滑。
血不自行,赖气以动,阳气虚不能鼓动脉行,则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
以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白,口 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 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二)、阴虚证:

【基本概念】
阴液不足,失于濡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潮热颧红,五心烦热,
盗汗,形体消痩,肌肤毛发不荣,
口燥咽干,舌红少津少苔, 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阴液亏虚,机体失于儒养。阴虚不能制约阳气,故见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
阴虚濡养滋润不及则毛发、肌肤、 肌肉、筋骨均失养而出现形体消减,肌肤毛发不荣;
阴虚内热,津少不能上承于口,故口燥咽干,舌红少津少苔,
阴液亏少,不能充盈脉道,故脉细,
虚热内灼,则脉数。

【辨证要点】
以口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三)、亡阳证:

【基本概念】
体内阳气极度衰微,不能固摄温运,阳气亡失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大汗淋漓,清冷如水,
二便自遗,神情淡漠,
呼吸气微,周身湿冷,
舌淡而润,脉微 欲绝。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阳气大衰,不能固摄津液、温煦机体所致。
阳气极度衰微,有阴无阳,固摄失司则汗出如水而凉,二便自遗;
心肺阳竭,故神情淡漠,呼吸气微;
温化不及,故周身湿冷。
阳微虚寒,故舌淡而润。
血赖气以行,无气则血不行, 故见脉微欲绝。多见于大病、重病的后期。

【辨证要点】
以汗出如水而冷,神疲气微,二便 自遗,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

(四)、亡阴证:

【基本概念】
精血、津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无力涵养、儒润,内热蒸腾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大汗淋漓,如油而热,
皮肤色红灼热,躁扰不安,
小便极少,唇舌干燥,脉细数疾。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精血津液大量耗损,涵养、濡润不能所致。
阴液欲绝,无以涵养阳气,内热熏蒸,则见汗出如油,身灼烦渴;
心神被扰,可见躁扰不宁;
阴液不足,故小便极少,唇舌干燥;
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故脉细;
热迫血行,血行迅急,故脉疾数。

【辨证要点】
以汗出如油,身灼烦渴,脉细疾数 为辨证要点。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