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中医诊断学综合笔试复习(8)

第四单元 切诊

切诊,是指医生运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体表的 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了解病情的方法。 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分。

细目一:脉诊:

脉诊,是指医生运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又称切脉。

一、脉诊的部位:

寸口又称脉口、气口,位于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部位。

诊脉“独取寸口 ”的原 理是:
一是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所在,十二经脉之气流注总会于寸口,是脉之大会;
二是诸脏诸腑气血都通过百脉朝会于肺,诊寸口脉可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营卫气血盈亏等情况;
三是寸口处桡动脉行径固定,解剖位置浅表,肌肤较薄嫩,易于暴露,诊脉方便。

寸口脉分部:
每侧寸口分寸、关、尺三部,
以桡骨茎突为标,其内侧为关,
关前(靠腕侧)为寸,
关后(靠肘侧)为尺,
两手合为六部脉。

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文献有不同说法,
现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
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
左右两尺均候肾。

二、正常脉象:

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称为平脉。

1、平脉的表现:

三部有脉,一息四至
(相当于七十二到八十次每分),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柔和有力,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

2、平脉的特征:

(1)、脉胃气: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脉亦以胃气为本,充则健,少则病,无则亡。

其表现为:
脉位不浮不沉;
脉律均勻,不快不慢;
脉力充盈,不强不弱;
脉道适中,不大不小;
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2)、脉有神:

心主血脉而藏神,脉之有神,是心气和血脉充盈的反应。
其特征为: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3)、脉有根:

元气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 原动力,是人体生命之根本,元气根于肾,脉之根亦在肾,肾气足,反应于脉象必有根。
其特征为: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3、平脉的生理变异:

脉象受年龄、性别、形体、生活起居和精神情志等个体因素影响有相应的生理变化,

如青年脉象多平滑,
老年人多弦硬;
妊娠脉象多滑数;
肥胖者脉象多沉细,
消痩者多浮大等。

此外,有少数人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若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
两者均为桡动脉解剖位置变异,不属病脉。

三、常见病理脉象:

历代医家对脉象种类的论述各不相同,近代多 从二十八种脉论述,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为纲进行归类。

(一)、浮脉类:

1、浮脉:

【脉象特征】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

【临床意义】
主表证、虚证。
浮而有力为实;
浮而无力为虚。

外邪侵袭肌腠,卫气抵抗外邪,脉气鼓动于外,故浮而有力。
外感风寒,寒性收引,脉管拘急,脉多浮而紧;
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迫急, 脉多浮而数。
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多因阳气不能潜藏浮越于外,脉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洪脉:

【脉象特征】
脉形宽大,应指浮大而有力,来盛去衰,滔滔满指,状若波涛汹涌。

【临床意义】
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

邪热炽盛,充斥脉道扩大,邪正交争剧烈,气盛血涌,故脉洪大而充实有力。

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 泄等病证见洪脉,浮取盛大而沉取无根,为阴精耗竭,孤阳外越之兆,属邪盛正衰的危证。

3、濡脉:

【脉象特征】
浮而细软,应指少力,轻取即得, 重按不显。

【临床意义】
主诸虚,又主湿。

凡久病精血亏耗、脾虚化源不足,致营血虚损、阳虚卫表不固、中气虚弱,则见濡脉;
阴虚不能敛阳则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弱;
阳气亏虚,脉气不敛,无力推动 血行,则脉象松弛软弱;
湿气阻遏脉道,脉气不振, 也见濡脉。

(二)、沉类脉:

1、沉脉:

【脉象特征】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
主里证。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沉脉主里,反映病位在脏腑、骨髓。

邪滞于里,正气尚充,邪正在里交争,气血内困,脉气不能鼓动于外,则脉象沉而有力,
常见于痰饮、 食积、气滞、血瘀等病证。

若脏腑虚弱,阳气虚陷, 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而无力,常见于脏腑虚证。

常人两手六部脉象均沉细而无其他症状者,为六阴脉,不作病态论。

2、弱脉:

【脉象特征】
极软而沉细。

【临床意义】
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不足。
脉为血府,血虚则脉道不充,脉形细小;
阳气虚则脉搏无力,脉气不能外鼓,则脉位沉软;
多见于久病虚弱 之体。

(三)、数类脉:

1、数脉:

【脉象特征】
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六至
(相当 于脉搏九十到一百二十次每分)。

【临床意义】
主热证、虚证。
数而有力为实热,
数而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
实热内盛,正气不衰,邪正相争,则数而有力;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且阴虚不能充盈脉道,则细数而无力;
若虚阳外越而见数脉,必数大无力,按之豁然而空。
正常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亦可见数脉;
儿童(脉搏一百一十次每分)、婴儿(脉搏一百二十次每分)属生理性数脉。

2、疾脉:

【脉象特征】
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脉搏 一百二十次每分以上)。

【临床意义】
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亦主热盛阳极。
伤寒、温病在热邪亢极时脉象疾而有力,多是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
疾而虚弱或散乱,为 元气将脱之征;
痨瘵病见疾脉,多属危候;
生理性疾脉多为剧烈运动后。

(四)、迟类脉 :

1、迟脉:

【脉象特征】
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
(脉搏小于六十次每分)。

【临床意义】
主寒证,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
寒邪凝滞,或阳虚失于温运,气血运行缓慢, 故脉迟。
迟而有力,多为冷积郁结,寒凝气滞,邪盛而正不衰,属实寒;
迟而无力多因阳虚,无力鼓动气血,属虚寒。

2、缓脉:

【脉象特征】
一息四至,脉来缓怠。
其脉率稍慢 于正常脉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
主湿病,脾胃虚弱。
缓脉的临床意义有两种:
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脉搏 六十到七十次每分),可见于正常人,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
二是脉势纵缓,缓怠无力。多由脾气虚弱, 气血不足,血脉失充,鼓动无力,或为湿邪困阻,阳气受遏,血行缓怠所致。

3、涩脉:

【脉象特征】
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脉热不匀,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
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 挟食。
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虚证。
痰食胶固,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此系实邪内盛,正气未衰,则脉涩而有力;
精亏血少,不能充盈脉管,不能儒养经脉,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 无力。

(五)、虚类脉:

1、虚脉:

【脉象特征】
三部脉均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临床意义】
主虚证。
常见于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
虚脉是一切无力脉之总称。
气虚不能运其血,故脉来无力;
血虚不能充其脉,则按之空虚。
数而无力多为阴虚,
迟而无力多为阳虚。

2、细脉:

【脉象特征】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细直而软,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亦主湿。
多由气血虚衰所致;
气虚不能鼓动血行,血虚不能充盈脉道,故脉细而无力;
湿邪阻压脉道,气血运行不利,亦出现细脉。

3、微脉:

【脉象特征】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
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阴阳气血虚甚,鼓动无力,故见微脉;
久病见之为正气将绝, 新病见之为阳气暴脱。

(六)、实类脉:

1、实脉:

【脉象特征】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来去皆盛。

【临床意义】
主实证。实脉是一切有力脉之总称。
邪气实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坚满,故脉搏搏动坚实有力。
若久病体虚见到实脉,是正虚邪盛之兆,脉证不符,为难治。
常人见到实脉,必实而和缓;
亦有常人两手六部脉均见到实象,是气血充盛的表现,为六阳脉,不作病论。

2、滑脉:

【脉象特征】
往来流畅,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临床意义】
主痰饮、食滞、实热。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脉道充实,故脉来往流利,应指圆滑。
邪热波及血分,血运加快,脉见滑数;
平人脉滑而充和,是营卫充实之象,故亦为平脉;
妇女妊娠亦常见脉滑数,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3、弦脉:

【脉象特征】
端直而长,脉势强而硬,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
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亦主虚劳。
肝主疏泄,以柔和为贵,邪气犯肝,疏泄 失常,气机不利以及诸痛、痰饮,阻滞气机,均可致脉气紧张,脉来强劲挺直有力,故成弦脉。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亦见弦脉;
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为无胃气之象,病多难治。
生理性弦脉常见于春季;
老年人脉象多弦硬,此因精血亏虚,脉失儒养,脉象失其柔和之性而变弦。

4、紧脉:

【脉象特征】
脉来紧张,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
主寒、痛、宿食。
紧脉指感比弦脉更加紧张有力。
寒主收引,寒邪侵袭人体,阻碍阳气,正邪相搏,脉道紧束拘急。
寒邪在表为浮紧,在里为沉紧。
剧痛、宿食出现紧脉,多因寒邪、食积与正气激烈搏斗所致。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