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中医诊断学综合笔试复习(4)

第二单元 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人体的全身、局部、 舌象及排出物等方面的变化,以了解人体健康状态,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四个部分。

在望诊的实际操作中,应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光线充足,避免干扰,应在充足的自然柔和的光线下进行,特别要注意避开有色光源;
②受检部位充分暴露,准确、清楚地进行观察;
③熟悉各部位组织的生理特点,客观准确的识别病理体征;
④四诊合参,综合判断,全面认识疾病。

细目一:全身望诊:

望色:

望色是指观察人体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色诊。

(一)、常色与病色:

1、常色:

常色是指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中国人属黄种人,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光明润泽)含蓄(红黄之色隐藏于光泽之间,皮肤之内)。
提示人 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常色由于体质禀赋、季节、气候、环境等的不 同而有差异,常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

(1)、主色: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 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故称为主色。

(2)、客色:因外界因素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例如四季气候不 同,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面色可有相应的变化,但只要具备明润含蓄的特点,均应属客色。

2、病色:

病色,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表现的色泽。

一般说来,常色以外的面色都属病色,根据病色是否有光泽可以分为善色与恶色。

(1)、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说明病变尚轻,多见于新病、轻病、阳证,预后较好。
如黄疸患者面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色,即为 善色。

(2)、恶色:指患者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多见于久病、重病、 阴证,预后较差。
如鼓胀患者,面色黄黑晦暗枯槁, 即为恶色。

(二)、五色主病:

病色大致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
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这种根据患者面部五色改变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五色 主病”。

1、赤色:

主热证,多为热盛脉络扩张,面部气血充盈所致。
亦可见于因虚阳外越所致的戴阳证。

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者,多属阴虚火旺的虚热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颊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是脏腑精气衰竭殆尽,阴阳虚极,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所致,属病重。

2、白色:

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
多由气虚血少,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上充于面所致。

面色淡白无华,伴舌、唇色淡者,多属气血不足;
面白而虚浮者,多属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透青者,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或阴寒凝滞,血行不畅之实寒证,或大失血之人。

3、黄色:

主脾虚、湿证,多由脾虚不运,气血不足,面部失荣;或湿邪内蕴所致。

面色淡黄,晦暗不泽者,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色淡黄,兼见虚浮者,称黄胖,多属脾气虚衰,湿邪内盛。
面目一身倶黄者,称为黄疸。
如黄色鲜亮如橘色者,多属阳黄,乃湿热熏蒸所致;
黄色晦暗如烟熏者,多属阴黄,乃寒湿郁滞所致。
面色苍黄透青者,多属肝郁脾虚证。

4、青色:

主瘀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多由经脉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
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或肝病剧痛患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憋闷疼痛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的胸痹;
若心病胸痛反复发作,突见胸痛剧烈,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冷汗出者,则属心阳暴脱证,可见于真心痛等患者;
若伴呼吸不利,多因肺气闭塞所致,常见于肺胀、哮病、喘病等。
小儿高烧,若见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所致。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 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色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黑而晦暗),肌肤甲错者,多由瘀血日久所致。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