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中医学基础综合笔试复习(11)

细目二:血要点:

一、血的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于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起着约束血液的作用。
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故称脉为“血府”。

二、血的生成:

(一)、化生之源:

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
而营气和津液又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
由于肾精化血,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因而肾精充足可以化血以充实血液。
因此,血液以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津液以及肾精为其化生之源。

(二)、相关脏腑:

血液的化生是在多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完成的。其中,脾胃的生理功能尤为重要。

1、脾胃:
脾胃为血液生化之源。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产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饮食水谷营养的充足与否,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或长期饮食营养不良,都可导致血液化生不足,而形成血虚证。

2、心肺:
心肺对血液的生成起重要作用。
中焦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脾上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灌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而成红色的血液。

3、肾肝: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
肾精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
肾中精气充足,则血液化生有源;
若肾精不足,则导致血液生成不足。

精藏于肾,血藏于肝。
肾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
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总之,血液的化生是以水谷精微化生的营气、津液以及肾精为物质来源,
在脾、胃、心、肺、肾、肝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化生为血液,充盈不衰。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血属阴而主静,
血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保持平衡。
若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减弱,则可见血运迟缓、四肢发凉;
血运行于脉道之中,而不致逸出脉外,依赖于气的固摄作用。

血行脉中,脉道的完好无损与通畅无阻也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此外,机体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寒热温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血液的运行。血液的质量,包括清池及黏稠状态,也可影响血液自身的运行。

(二)、相关脏腑功能:

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运行。

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控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脉外。

总之,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
脾气的统摄及肝的藏血是固摄控制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

血液的正常运行,是在心、肺、肝、脾等脏器相互配合下完成的。

四、血的功能:

(一)、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具有营养全身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不断地对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血的濡养作用,具体体现在面色的红润、肌肉的丰满和壮实、皮肤和毛发的润泽有华、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等方面。
如果血的生成不足或过度耗损,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出现头昏目花、面色萎黄、毛发干枯、肌肤干燥、肢体及肢端麻木或运动无力等临床表现。

(二)、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只有血液充盛,才能产生充沛而舒畅的精神活动。
在人体血气充盛、血脉调和的前提下,其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思维敏捷。反之,血液亏耗,血行异常时,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证,如精神疲惫、健忘、多梦、失眠、烦躁、惊悸,甚则可见神志恍惚或神昏、谵语等神志失常的多种临床表现。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中医学基础》,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