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内科按摩学综合笔试复习(5)

第三单元、脾胃系病证:

细目一:胃痛要点: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疾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的范畴。

一、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
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胃痛的病理性质包括虚实两个方面。
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
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

(一)、外邪犯胃:

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其中尤以寒邪为多。

(二)、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气机壅滞。

(三)、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
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四)、素体脾虚: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
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疼痛。

二、临床表现

本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胃脘部痞闷或胀满、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等症状。

(一)、寒邪客胃: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口淡不渴,或喜热饮,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二)、饮食伤胃: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
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
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滑。

(三)、肝气犯胃: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
大便不畅,每因情绪因素而痛作或痛甚,
苔薄白,脉沉弦。

(四)、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
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
泛吐清水,神疲纳呆,手足不温,
大便溏薄,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

(五)、胃阴不足:

胃痛隐隐,灼热不适,
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
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六)、瘀血停胃:

痛有定处,拒按,多为刺痛,
食后痛甚,或见吐血及黑便,
舌紫暗,脉涩。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
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4、相关检查: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可做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黏膜脱垂等的诊断,并可与胃癌做鉴别诊断;
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可查是否为Hp感染;
胆红素、转氨酶、淀粉酶化验和B超、CT等检查可与肝、胆、胰等疾病做鉴别诊断;
腹部透视可与肠梗阻、肠穿孔做鉴别诊断;
血常规可协助与阑尾炎早期做鉴别;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检查可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做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多刺痛,动辄加重,
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胁肋部疼痛为主症,可伴有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脘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
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四、按摩治疗:

治疗原则:

和胃健脾,行气止痛。

施术步骤:

患者俯卧位:
单掌推背部膀胱经3-5遍,叠掌揉脊柱两侧3-5遍,

双拇指按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3-5遍,以脾俞、胃俞为重点。

患者仰卧位:

开三门,运三脘;推胃法,
从左胁肋部至右侧;掌推腹部任脉3-5遍。

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掌摩上腹部。

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3-5遍;
叠掌揉腹部任脉及两侧足阳明胃经3-5遍。

两掌波形揉脘腹。
拇指按揉足阳明胃经小腿段足三里至内庭3-5遍,点梁丘。

辨证及辨病加减:

寒邪客胃:
治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为主。
加对按胃俞,直擦左背第7-12胸椎旁,
以透热为度;拧脐上,双拇指点内关、公孙。

饮食伤胃:
治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为主。
加按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肝俞、三焦俞为重点;
双手、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至命门穴一段)3-5遍;
自下而上捏脊10次,按天枢,重点按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肝气犯胃:
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加按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肝俞、三焦俞为重点;
分推胸胁3-5遍,揉璇玑、中脘,揉辄筋、日月、期门、章门;按天枢。

脾胃虚寒:
治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
加按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肺俞、膈俞为重点;
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至命门穴一段)3-5遍,
自下而上捏脊10次;横擦左背第7-12胸椎旁,以透热为度;
揉章门,摩颤胃脘(以中脘为中心),以透热为度;按揉、擦足部脾经。

胃阴不足:
治以养阴益胃,清热定痛为主。
点至阳,重点揉压手、足阳明经路线各3-5遍。

瘀血停胃:
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
加按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膈俞至胃俞为重点;
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至命门穴一段)3-5遍;
自下而上捏脊10次;点手三里、足三里(有出血倾向者慎用腹部手法)。

若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按摩治疗如下:
患者仰卧位,点按中脘、内关、足三里,摩中脘,以透热为度;
患者俯卧位,掌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双向各3-5遍,按揉脾俞、胃俞。

若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按摩治疗如下:
患者仰卧位,点按天突、膻中、足三里、内关、上脘;
患者俯卧位,掌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由上向下,以透热为度;
点按膈俞、胃俞、脾俞。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内科按摩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