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第四版,19、附录 四,肌筋膜经线与东方医学-tc书屋无障碍扫描版

Tc提示:

在本章节中我们扫描时拍摄了本章节的图片,方便低视力用户查阅。

文章开始:

解剖列车的肌筋膜经线理论完全是从西方传统有解剖学中发展起来的。起初,为了强调这些线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刻意不与针灸或其他类似经络的线做任何比较。然而,我们却无法回避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事实,尤其是最近的研究详细阐明了针灸可通过结缔组织细胞对细胞外基质产生作用。在此,我们需要做一个解剖列车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经络、泰国瑜伽按摩中的森线(Sen line)的比较。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体,如同从不同的路线攀登高峰,在接近峰顶时发现走到了一起,这一点毫不奇怪。

为了弥补我们对东方医学的无知,我们邀请了Peter Dorsher 博士(、C. Pierce Salguero博士、Helene Langevin博士及Phillip Beach医学博士来帮助我们准确地描述这些经络,并整理出相关细节。亚洲的传统医学对经络线的描述并不完全相同。我们选择了大多数人走的路,以免迷失在多变的丛林中。

Dorsher 博士的插图显示,前表线、后表线及体侧线的肌筋膜经线分别与中医学的胃经、膀胱经、胆经的能量线高度重合(图A4.1)。

4条手臂线的走行,从前表线到后表线,非常接近心包经、肺经、小肠经及三焦经(图A4.2)。偶尔才靠近体表的前深线,对应穿过并环绕腹部脏器的肝经,但在某些区域也对应穿越下肢内侧线的肾经(图A4.3)。

当谈到所谓的旋线-螺旋线和功能线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它们跨越身体的前、后、正中线,从生物力学上包含对侧身体的结构。但是,经络中却没有跨过中线的经线。胃经大致与螺旋线的前段接近;当螺旋线与膀胱经比较时,大部分是重叠的,但这种对应有一些牵强(图A4.4)。

如果我们将注意力转向泰式按摩中的森线(Sen lines),就会发现,后面没有经线交叉,许多经线似乎在身体前面交汇并交又通过脐部或腹部(hara)(图A4.5)。

特别是Kalatharee线在前方交叉,加入(是解剖列车图的镜像)到手臂前方(臂前表线),跨越身体的中线到对侧股骨(前功能线),并从长收肌向下通过腿的内侧线到内侧足弓(图A4.6)。

最近的研究凸显了针灸和筋膜网络在形式和功能上的联系。著名的针灸研究者和神经科学家Helene Langevin博士与其他人的发现表明,当针灸针在穴位上捻转时,结缔组织(特别是亲水的蛋白多糖及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会缠绕在针的末端,产生可测到的组织机械性作用(图A4.7)。这些变化可以达到针刺点4cm外的位置(由于这受视野的限制,新的实验正在进行中,以确定这种效应是否能在更远处被探测到)。

此外,Langevin博士设想针灸经络可能走行于肌肉间或肌肉的筋膜平面之间。将这些发现联系起来,说明了针灸刺激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外基质在筋膜平面内的机械能转换有关(当然,针灸也有其他的作用),详见附录一。Langevin博士发现在手臂上的传统穴位与结缔组织中筋膜平面的分隔处有80%的对应性。

这表明,在细胞和组织学水平上,针灸清晰的“信号”和一定距离外的激活与一种新的力学信息通道有关,这些通道位于结缔组织细胞之间,如成纤维细胞、白细胞及间质,它们又包裹在细胞外基质中。

最后,有个实际问题是,解剖列车肌筋膜经线系统和针灸穴位图是否都源自对相同的身体发育、运动和保护等机体反应的观察。澳大利亚整骨专家Phillip Beach 提出了“可收缩区域(contractile field,CF)”的概念,并假设有外侧、背侧、腹侧、螺旋状、四肢、桡侧和手部区域。外部区域与针灸的经络线对应,但与肌肉及器官的联系要比本书介绍的肌筋膜经线复杂得多。

下面引用Beach 的描述:

生物学家探索经络尚无成效。由于对经络图没有一个现代的理解,主流医学倾向于拒绝经络概念。CF模型认为,伤害性刺激会有一个反冲,借助中医学使用的方法学,我们假设经络是“形态控制的紧急通路”。

在针刺或艾灸时,反冲以一种可预见和感知的方式沿着体表传导。CF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一个钝针针激肌表如何引起远处区域的组织收缩。从本质上说,假设中医学在准确的位置绘制了最小数量的线条,可精确 /可预测地控制微妙的三维人体形态。那么形态与功能通常就是相关的,CF模型与精细微妙的中医经络图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可思议的。经络图指引作者将感觉器官与CF模型联系起来,而这种相关性从经典的肌肉骨骼图谱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

“形态控制”可能是一个指导原则,它通过结缔组织与奇妙却直观的经络将信号反应统一起来。Becker的研究认为,结缔组织网络可能在肌肉系统反应之前就具有信号传导和收缩功能,解剖列车经线和(或)“收缩区域”可能代表回避伤害性刺激的原始线,或趋向有利刺激的线。

版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