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第四版,17、附录 二 ,水平线-tc书屋无障碍扫描版

附录二,水平线,Louis Schultz 博士(1927-2007)

本书前面主要论述的是纵贯躯干和四肢全长的肌筋膜链,或称为纵向经线。但本书描述的经线只是全身无数筋膜连接线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另外一组肌筋膜经线,由已故的Louis Schultz博士和Rosemary Feitis 医师确定并详细描述的。即人体局部肌筋膜中的水平束带,有点儿像支持带。与腕部或踝部的支持带类似,它们是封套筋膜层和疏松结缔组织的网状层中的增厚部分(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浅筋膜层;可参考附录一的末尾,J.C.Guimberteau 对此研究的部分)。这些水平线或好或坏地限制其下方组织的运动。

《无尽的网》(The Endless Web)一书详细讨论了这些身体的支持带。而我是直接从Louis Schultz博士那里学到这些理念的,对此,我由衷地表示感谢。本书中关于筋膜胚胎学和筋膜连接的理念也是受他教学的启发。肌筋膜经线的描述也是他最初概念的延伸。

在传统解剖学课本中没有提及这些水平线,但是在组织的浅层很容易看到,也经常可以摸到。图A2.1显示了躯干的7个束带。由于张力和结合程度的不同,束带的确切位置可能有些许改变。

胸带,在大多数人体的前侧可看到,大致在胸罩带的位置。这条带子过度紧张或过勒会导致呼吸功能受限,也会限制其下的前表线、后表线及螺旋线上肌肉的自由运动。其他水平线的变化更多,但在多数人身上很容易识别。由于这些带子把浅层绑住,往往不利于脂肪的堆积,根据脂肪组织的轮廓常常可以辨认这些线。

这些带子能够限制或者改变其下浅层肌筋膜经线的拉力方向,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将经线连接起来,或者限制水平带下面的经线的自由运动。

如果结构或者姿势排列不良,水平线的捆绑特性就得到提升,尽可能使不稳定的结构稳固。有趣的是,束带常出现在脊柱联合处(图A2.2;图A2.3的另一位作者也有类似观点):

•蝶底连接与眼带(eye band)相连;

颅颈交界处与颏带(chin band)相连;

颈胸交界处与衣领带(collar band)连接;

背部关节(一个功能性的中胸段关节,通常在第6胸椎水平附近)与胸带(chest band)相连;胸腰连结与脐部带(umbilical band)相连;

腰骶连结与腹股沟带(inguinal band)相连;

•骶尾连结与耻骨带(groin band)相连。

进一步探究这些连接和自主神经丛或内分泌腺之间的联系。

Schultz和 Feitis 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案例说明这些束带与情绪及发育有关。由于我们此处的目的是少解释、多描述,所以仅根据经验指出这些带子是存在的,读者如果想进一步研究这个和其他相关的理念,请参阅《无尽的网》。

(1)躯干最下方的束带(耻骨带)从耻骨开始延伸,从前方通过腹股沟(因此长度被缩短),绕过股骨大转子顶部,通过臀的下部,到达骶骨和尾骨的连结处。

(2)通过下腹部的束带(腹股沟带)通常在男性更为突出。它连接着骨盆前面的两个突起(髂前上棘)。通常在前面轻微下降,像个倒拱。它的下缘常常包括腹股沟韧带,向下连接到耻骨。它还沿着骼骨大翼的上缘向两侧延伸,结束于腰骶连结处。

(3)第3条束带(腹带/脐部带)通过腹部,它的位置可能是最多变的。它可以在脐部交叉(有时在肚脐两侧的腹壁上产生一个痕迹),也可能位于肚脐和肋弓中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将两侧的肋弓绑在一起)。无论如何,它都会向外侧延伸,形成一个拱形,横跨腹部,延伸到两侧的肋骨下部——特别是第11肋的游离端。它沿着下段肋骨向后移动,在胸椎和腰椎的连结处结束。

(4)第4条束带(胸带)在乳头下方最容易看出来。它经常是胸壁上不动的一个凹陷。皮肤似乎被粘在肋骨和肌肉上了。它沿着胸大肌下缘向外侧延伸,通过胸部的中外侧,沿着背阔肌的外侧缘向下,此处它开始平行于肩胛骨向着手臂走行。这条束带似乎绑住肩胛骨下角、背部的肋骨和脊柱的背侧关节。这条带明显时,不仅出现中胸部的凹陷,也导致呼吸过程中肋骨不能向两侧扩张。

(5)第5条束带(衣领带)在双肩上方,包括锁骨,是从前面将锁骨黏到第1肋和第2肋上的组织的一部分。它可以被看成锁骨下方深处的衬垫组织。它从肩胛骨上缘的内侧和外侧向背部延伸,并在颈胸连结处结束。

(6)颌下区域(颏带)是纤维聚集区,由舌骨和下颌底部组织填充。它包括舌骨和下颌的底部,穿过耳下方和颅骨的底部,在那里与第1颈椎(寰椎)相连。

(7)顶带(眼带)是最难观察到的。它起于鼻梁,过眼窝到耳上方,包绕颅骨后方,正好位于枕骨嵴和枕外隆凸上方。

版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