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 睛明:
    •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取穴:正坐合眼。手指置于内侧眼角稍上方,轻轻按压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 特定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脉交会穴
    • 主治病症:①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②急性腰扭伤;③心动过速。
  • 攒竹:
    •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 取穴:正坐或仰卧位;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③急性腰扭伤;④膈肌痉挛。
  • 通天:
    •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位。取一标明三等分的弹性皮筋,拉长皮筋,使其两端点分别对应前后发际起点,从前发际往后1/3点旁开2横指(食、中指),按压有痛感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头痛,眩晕;②鼻塞,鼻衄,鼻渊;③脑血管病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 天柱:
    •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线正中旁开1.3寸。
    • 取穴:正坐低头;触摸颈后部,有两条大筋(斜方肌);在该大筋外侧缘、后发际缘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②鼻塞;③癫狂痫,热病。
  • 大杼:
    •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颈背部交界处,可触及一椎骨高突(第7颈椎棘突);从该高突向下推1个椎体棘突,在从其下缘旁开量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处,即为本穴。
    • 特定穴:八会穴
    • 主治病症:①咳嗽;②项强,肩背痛。
  • 风门:
    •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低头;确定后正中线:即在背部中央所作的垂直线;在后正中线上,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上有一高突;这一高突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即是第7颈椎棘突;由第7颈椎棘突垂直往下推2个椎体棘突即是第2胸椎棘突;在第2胸椎棘突下与肩胛内缘作一水平线,此水平线中点即为本穴。
    • 特定穴:足太阳、督脉交会穴
    • 主治病症:①感冒,咳嗽,发热,头痛;②项痛,胸背痛;③荨麻疹,遗尿。
  • 肺俞:
    •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低头;确定后正中线:即在背部中央所作的垂直线;在后正中线上,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上有一高突;这一高突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即是第7颈椎棘突;由第7颈椎棘突垂直往下推3个椎体棘突即是第3胸椎棘突;在第3胸椎棘突下与肩胛内缘作一水平线,此水平线中点即为本穴。
    • 特定穴:肺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③颈淋巴结结核,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
  • 厥阴俞:
    •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低头。由第7颈椎棘突往下推4个椎体棘突(即第4胸椎棘突),再从其下缘旁开量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 特定穴:心包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呕吐;④胃炎,齿神经痛。
  • 心俞:
    •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俯卧位或正坐位;在上臂自然下垂时贴于胸侧壁时确定肩胛下角;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从第7胸椎棘突垂直向上推2个椎体棘突即是第5胸椎棘突;在第5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心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②咳嗽,吐血;③背部软组织损伤。
  • 膈俞:
    •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俯卧位或正坐位;在上臂自然下垂时贴于胸侧壁时确定肩胛下角;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在第7胸椎的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八会穴(血会)
    • 主治病症: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
  • 肝俞:
    • 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俯卧位或正坐位在上臂自然下垂时贴于胸侧壁时确定肩胛下角;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从第7胸椎棘突垂直向下推2个椎体棘突即是第9胸椎棘突;在第9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肝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胁痛胀痛、黄疸;②癫狂痫;③脊背痛;④淋巴结结核,月经不调。
  • 胆俞:
    • 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俯卧位或正坐位在上臂自然下垂时贴于胸侧壁时确定肩胛下角;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从第7胸椎棘突垂直向下推3个椎体棘突即是第10胸椎棘突;在第10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胆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疾患;②肺痨,潮热;③胸膜炎;④高血压。
  • 脾俞:
    •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腹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第2腰椎;从第2腰椎棘突垂直向上推3个椎体,即是第11胸椎棘突;在第11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脾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③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
  • 胃俞:
    •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从第4腰椎棘突垂直往上推4个椎体,即是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胃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②背痛;③糖尿病,失眠,腮腺炎。
  • 三焦俞:
    •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从第4腰椎棘突垂直往上推3个椎体,即是第1腰椎棘突;在第1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三焦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肠鸣、腹胀、腹泻、水肿等脾胃疾患;②腰背强痛;③腹水,神经衰弱,腰肌劳损。
  • 肾俞:
    •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坐位;过肚脐中点绕腰腹一周作一线;该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即为第2腰椎棘突;在第2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肾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腰痛;②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耳聋,耳鸣。
  • 大肠俞:
    •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在第4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大肠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腹胀,泄泻,便秘;②腰腿痛;③坐骨神经痛;④遗尿,肾炎。
  • 小肠俞:
    •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1骶后孔。
    • 取穴:俯卧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即髂后上棘);与此高骨平齐的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从第1骶椎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小肠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遗精、遗尿、尿血、尿痛、带下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②腹泻、痢疾;③腰骶痛。
  • 膀胱俞:
    •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2骶后孔。
    • 取穴:俯卧位;骨盆后,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谷突起,即是髂后上棘;髂后上棘内缘下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2骶后孔;从第2骶后孔作一水平线与骶后正中线相交;从该交点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 特定穴:膀胱之背俞穴
    • 主治病症:①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等证;②腰骶痛;③腹泻,便秘。
  • 次髎:
    •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
    • 取穴:俯卧;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及一高骨突起(即髂后上棘),与之平齐的髂骨正中突起处为第1骶椎;在第1骶椎之下的椎体,即为第2骶椎;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之间的凹陷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遗精,睾丸炎;②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③小便不利;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 魄户:
    •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取穴:正坐低头。由第7颈椎棘突往下推3个椎体棘突(即第3胸椎棘突),再从其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咳嗽、气喘、肺痨等肺疾;②项强,肩背痛。
  • 膏肓:
    • 定位: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在上臂自然下垂时贴于胸侧壁时确定肩胛下角;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从第7胸椎棘突垂直向上推3个椎体棘突即是第4胸椎棘突;在第4胸椎棘突下作一水平线,此水平线与肩胛内缘的交点即为本穴。《针灸资生经》取穴法:令病人两手交在两膊上,胛骨遂开,其穴立见,灸之。
    • 主治病症:①肺痨、咳嗽、气喘等肺之虚损症;②肩胛痛;③健忘、盗汗、遗精等虚劳诸疾。
  • 神堂:
    •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平即第7胸椎棘突,由此往上推2个椎体棘突(即第5胸椎棘突),再从其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咳嗽、气喘、胸闷;②脊背强痛;③心绞痛;④肋间神经痛。
  • 魂门:
    •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从第7胸椎棘突往下推2个椎体棘突(即第9胸椎棘突),再从其下缘旁开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胸胁痛,背痛;②呕吐、腹泻。
  • 意舍:
    •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腹胀,肠鸣,呕吐,腹泻等胃肠病证。
  • 志室:
    •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 取穴:坐位;过肚脐中点绕腰腹一周作一线;该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即为第2腰椎棘突;在第2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4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也称一夫法)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②小便不利;③腰脊强痛;④阴囊湿疹,消化不良。
  • 殷门:
    • 定位:在大腿后面,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 取穴:取臀后横纹中点及腘横纹中点之连线的中点(臀横纹至膝中可作14寸折量),由此往上1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 主治病症:腰痛,下肢痿痹。
  • 委阳:
    •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 取穴:俯卧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可触及一大筋(股二头肌腱);在该筋内侧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 特定穴:三焦下合穴
    • 主治病症:①腹满,小便不利;②腰脊强痛,腿足挛痛;③下腹部痉挛,癫痫,发热。
  • 委中:
    •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取穴:俯卧或立位;在腘横纹上,左右两大筋(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之间的中点处,即为本穴。
    • 特定穴:合穴,膀胱下合穴
    • 主治病症:①腰脊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遗尿,小便不利;④丹毒。
  • 承山:
    •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 取穴:俯卧或侧卧位;取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处,即为本穴。
    • 主治病症:①痔疮,便秘,脱肛;②腰腿拘急疼痛;③小儿惊风;④痛经。
  • 飞扬:
    •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 取穴: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再往外下方量1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 特定穴:络穴
    • 主治病症:①头痛,目眩;②腰腿疼痛;③痔疾。
  • 昆仑:
    • 定位: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外踝尖与脚踝后的跟腱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 特定穴:经穴
    • 主治病症: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④甲状腺肿,脚气,鼻出血,痔疮。
  • 金门:
    •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当脚趾向上翘起可见一骨头凸起,即是骰骨,骰骨外侧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 特定穴:郄穴
    • 主治病症:①癫狂,小儿惊风;②头痛;③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 京骨:
    • 定位: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沿着小趾后面的长骨往后推,可触摸到一凸起(即第5跖骨粗隆),其凸起下方掌背交界线(即赤白肉际处),按压可及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 特定穴:原穴
    • 主治病症:①头痛,项强;②腰痛;③癫痫。
  • 至阴:
    •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 取穴:在足小趾外侧,由足小趾趾甲外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为本穴。
    • 特定穴:井穴
    • 主治病症: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③尿潴留,遗精;④眼结膜充血,角膜白斑。

版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