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四:腧穴定位法:
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一、腧穴定位方法:
常用腧穴定位法有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三种。
(一)、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主要指分布于全身体表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分述如下:
1、固定标志定位:
固定标志定位,是指利用固定的骨骼、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等固定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可以按照比较明显的标志取穴,如鼻尖取素髎;
两眉中间取印堂;
两乳中间取膻中;
脐旁2寸取天枢;
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
有时也可按照骨骼交汇处取穴,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交汇处凹陷内取巨骨;
胸骨下端与肋软骨交接处取中庭等。
此外,肩胛冈平第3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7胸椎棘突;
髂嵴平第4腰椎棘突;
这些可作背腰部穴的取穴标志。
2、活动标志定位:
活动标志定位,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如耳门、听宫、听会等穴张口取;
下关穴闭口取。
又如,曲池穴屈肘时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取穴;
外展上臂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取肩髃;
取阳溪穴时将拇指翘起,在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二)、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具体方法是:
以患者本人身材为依据,将人体尚度设定为75等分寸,将人体一定区段的长度和宽度折合为一定的等份,一份即“1寸”。
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
现将全身各部骨度折量寸列表如下。
头面部的骨度有以下3个:
1、由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
用于确定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如前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做18寸,
眉心至前发际3寸,
大椎至后发际3寸;
2、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
用于确定头部前面腧穴的横向距离;
3、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
用于确定头部后面腧穴的横向距离;
胸腹部的骨度有以下5个:
1、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9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的纵向距离;
2、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寸,
用于确定上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3、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
用于确定下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4、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寸,
用于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5、两乳头之间,8寸,
用于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向距离,女性可用锁骨中线代替;
背腰部的骨度有一个,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3寸,
用于确定背腰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上肢部的骨度有2个:
1、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9寸;
2、肘横纹至腕掌横纹或背横纹,12寸,
这两个骨度都用于确定上肢腧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的骨度有7个:
1、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18寸,
内辅骨上指股骨内侧髁;
2、耻骨联合上缘至髌骨底,18寸,
用于确定大腿内侧腧穴的纵向距离;
3、髌骨尖至内踝尖,15寸,
用于确定小腿内侧腧穴的纵向距离,
股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为13寸;
4、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骨尖),19寸,
用于确定大腿前外侧腧穴的纵向距离;
5、臀横纹至腘横纹,14寸,
用于确定大腿后侧腧穴的纵向距离;
6、腘横纹(平髌骨尖)至外踝尖,16寸,
用于确定小腿外侧腧穴的纵向距离;
7.内踝尖至足底,3寸,
用于确定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三)、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原是指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标准度量取穴,又称“同身寸”。
分为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一夫法。
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
这种“同身寸”法与骨度分寸相比偏长,只可用于小腿部和下腹部取穴,不适合普遍使用。
2、拇指同身寸:
取法是让患者伸直拇指,以拇指指骨关节横纹两端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适用于四肢部腧穴的纵向比量和背、腰、骶部腧穴的横向定穴。
3、一夫法:
“夫”,读作“扶”,古时长度计量单位名,又称“横指同射”。
临床上以患者第2至5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为3寸。
适用于四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定穴。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被称作“简便取穴”的方法,实质是体表标志法和手指比量法的扩展应用。
由于定位准确性不髙,常作为取穴参考。
临床只有少数特殊穴位会用到,例如两手伸开,于虎口交叉,当食指端处取列缺;
半握拳,中指端所指处取劳宫;
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处取风市;
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
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经络腧穴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