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按摩学基础综合笔试复习(1)

第一单元 概论:

细目:按摩的发展简史:

一、按摩与按摩疗法的概念:

按摩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在体表施以一定的力量,进行有目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按摩疗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医生运用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体表部位,以治疗和保健为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按摩古代称为“按跷”、“乔摩”、“案杌”等,
明代出现了与按摩同义的“推拿”一词,
如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均 称按摩为推拿。

按摩作为人类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很少,
常用的有按法和摩法两种。
随着按摩疗法的医疗实践不断扩大,手法不断增多,治疗范围不断扩大。
数千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完善、总结,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综合学科。

二、按摩的发展史:

在远古时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疾病或伤痛,这时自己或同伴会用手在病痛的局部或周围进行抚摸以减轻伤痛。这便是按摩最初的起源。

按摩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字与按摩有关。
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按摩最迟起源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后期,
即3000多年前。

先秦时期的医学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于殷墟甲骨卜辞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记载,
其中以《五 十二病方》记载的按摩治疗疾病最多。
该书中记载了以摩法为主的10余种按摩手法;
并记载了按摩历史上最早的膏摩和药摩方法;
同时还列举了各种按摩用的器具,
如治疗疝气用的木椎、治疗小儿惊风用的钱匕等。

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按摩理论体系,
期间的按摩学主要记载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较早的医学专著。其中对于按摩有很多的记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指出按摩的发源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
第二,介绍了用于诊治疾 病的手法;
第三,记载了圆针和锡针是专门用于按摩的工具;
第四,论述了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按摩;
第五,阐述了有关按摩的适应证、作用机理和注意事项。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
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成书于汉朝。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 闭塞。”
这说明张仲景对于膏摩是十分重视的。

晋朝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了有关按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以指代针重按人中穴,治疗昏迷的病人;
第二,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并广为使用;
第三,首次记载了用抄腹疗法治疗卒腹痛。

隋朝有了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
据《隋书?百官志》记载,在太医署中有按摩博士2人。

唐代有了最早的按摩教学,并将按摩科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不同等级。

这一时期本门学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按摩广泛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
第二,按摩渗透到内外妇儿诸科;
第三,按摩广泛用于养生防病,自我按摩非常盛行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第四,膏摩日渐普及。

宋金元时期按摩更加广泛地用于临床各科,
如《宋史》记载了名医庞安时曾用按摩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难产。
这个时期,在解释按摩治疗机理上也更加全面,
如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论述了按摩是汗法的一种。

明代在太医院的十三科中有按摩科。
这一阶段按摩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就:
第一,形成了小儿推 拿体系,即形成了小儿推拿特有的手法、穴位和诊治方法;
第二,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卷十》中载有四明陈氏所著的《小儿按摩经》,这是现存最早的按摩专著;
第三,在明朝出现了“推拿”一词,该词首见于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清代在太医院中虽不再设立按摩科,但在民间按摩有了很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有20余本按摩专著问世,总结和发展了按摩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吴谦在《医宗金鉴》一书中将伤科手法进 行了总结与分类,称之为“伤科八法”,
即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1949年以前,按摩已在民间有了很大发展,
形成了正骨推拿流派、
点穴推拿流派、
一指禅推拿流派、
滚法推拿流派、
内功推拿流派(平推法推拿流派)、
脏腑经络按摩流派、
儿科推拿流派、
经穴推拿流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中医,按摩得到空前发展。
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陆续办起了按摩学校、训练班、按摩专科医院、诊所,按摩被纳入了现代医疗教育体系。

1957年民政部为解决当时的盲残军人就业,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先后培训了四期学员。
到20世纪60年代初,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相继办起了盲人按摩学校。
随着盲人按摩学员的毕业,盲人按摩异军突起,队伍日渐壮大。
从70年代末开始,中医院校相继设置了针灸推拿系(或专业),按摩队伍不断扩大。
按摩学术研究团体相继成立,如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还成立了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推动各地开办盲人按摩学校,并组织编写了盲人按摩中专、大专、本科不同层次的系列教材。
1984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按摩治疗范围已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
同时,保健按摩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
按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对按摩手法、按摩作用、 按摩作用原理等有了深入认识。
按摩专著大量出现,如《按摩疗法》、《中医推拿讲义》、《中医按摩学简编》、《中医按摩脏腑图点穴法》、《新推拿十八法详解》、《推拿学》等等。

三、按摩疗法的分类:

(一)、根据应用对象分类:

可分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两类。

(二)、根据应用目的分类:

可分为: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两类。

1、医疗按摩:

医疗按摩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按摩。
又可进一步分为内科按摩、伤科按摩、妇科按摩、儿科按摩、康复按摩等。

2、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是以各种保健为目的的按摩。
还可进一步分为自我保健按摩和他人保健按摩。
还可以按保健内容分为运动按摩、减肥按摩、美容按摩、足部反射区按摩等。

(三)、根据按摩手法特点分类:

可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捏筋拍打按摩等。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按摩学基础》,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