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儿科推拿学综合笔试复习(19)

细目十:夜啼:

夜啼是指小儿由于脾寒、心热、惊骇、食积等原因,
经常在夜间啼哭不眠,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
或每夜定时啼哭,白天如常的病证。

民间俗称“夜哭郎”。
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
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以新生儿更为多见。

【病因病机】

1、脾寒:

婴儿素禀虚弱,脾常不足,脾为阴中之阴,若护理失宜,寒邪内侵,脾寒乃生。
至夜阴盛,脾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

2、心热:

乳母平日恣食辛辣肥甘,或焦燥炙馎之品,或贪服性热之药,火扰热郁,积热上炎。
心主火属阳,阳为人生之正气,至夜则阴盛而阳衰,阳衰则无力与邪热相搏,正不胜邪,则邪热乘心,而致夜间烦躁啼哭。

3、惊骇:

小儿神气不足,心气怯弱,如有目触异物,耳闻异声,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常在梦中哭而作惊,
故在夜间惊啼不寐。

4、食积:

婴儿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脾胃运化失司,乳食积滞,入夜而啼。

【诊断要点】

1、入夜啼哭,不得安睡,甚则通宵不眠,连夜不止,少则数日,多则月余,
白天如常。体格检查无异常。

2、从小儿的年龄、啼哭的时间、精神状况、面色、舌脉、腹部体征、体温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排除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啼哭。

【鉴别诊断】

小儿不会言语,啼哭是其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听啼哭的声音和伴随症状鉴别因饥饿、过饱、湿疹、腹痛、腹泻、感冒、发热、咳嗽、出疹、呕吐、中耳炎等病症引起的啼哭。

【辨证论治】

1、脾寒:

主症:

睡喜伏卧,曲腰而啼,
四肢欠温,食少便溏,
面色青白,唇舌淡白,
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指纹青红。

治法:温中健脾。

处方:

补脾经,推三关,摩腹,
揉关元,揉气海,揉脾俞。

随症配穴:

纳差者,加掐揉四横纹、摩揉中脘、运八卦、揉足三里以助中焦运化;

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以解痉止痛;

大便稀溏者,加补大肠、推上七节骨。

2、心热:

主症:

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
烦躁不安,小便短赤,面赤唇红,
舌尖红,舌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安神。

处方:

清心经,平肝经,清小肠,
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揉总筋,掐揉五指节。

随症配穴:

便秘者,加清大肠、运水入土、揉膊阳池、摩腹、推下七节骨,以泻下热结。

3、食积:

主症:

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
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紫。

治法:消导积滞,和胃安神。

处方:

清胃经,清大肠,摩揉中脘,
摩腹,分腹阴阳。

随症配穴:

呕吐者,加清板门、推天柱骨以降逆止呕;

大便质稀酸腐者,加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揉天枢、推下七节骨以导滞通腑;

发热者,加清天河水、退六腑以清泻郁热。

4、惊骇:

主症:

睡中时作惊惕,唇与面色乍青乍白,
紧偎母怀,舌脉多无异常变化,或夜间脉来弦数。

治法:镇静安神。

处方:

清心经,平肝经,捣小天心,
摩囟门,猿猴摘果。

随症配穴:

便溏者,加补大肠、补脾经、摩腹、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以健脾固脱;

身热者,加清天河水、掐揉五指节、推攒竹、推印堂以清热定惊。

【预防调护】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不要衣被过暖。

2、产妇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5、婴儿无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儿科推拿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