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儿科推拿学综合笔试复习(17)

细目八:腹痛:

腹痛是指因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脾胃虚寒、蛔虫感染等造成的胃脘以下、耻骨联合以上部位发生疼痛的病证。

【病因病机】

1、感受寒邪:

护理不当,或气候突然变化,
小儿腹部为风寒冷气所侵,寒邪搏结于肠胃之间,
阻遏中阳,气机凝涩不畅,经络受阻不通,气血凝滞不行,而发生疼痛。

2、乳食积滞:

乳食不节,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食物,致使脾胃损伤,运化失司,
乳食停滞于中焦,气机受阻,而致腹痛。

3、蛔虫感染:

感染蛔虫,扰动肠中,
或窜行胆道,或虫多而扭结成团,阻止气机而致气滞作痛。

4、脾胃虚寒:

平素脾胃虚弱,或久病脾虚,致脾阳不振,中阳不足,
运化失司,寒湿滞留,气血不足以温养,而致腹痛隐作,绵绵不休。

【诊断要点】

1、胃脘以下,脐周及耻骨以上疼痛,
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起病急骤或较缓慢,疼痛范围不清楚,
痛止后活动如常,患儿哭闹或神情异常,多数患儿不能正确地描述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时间。

2、腹软,多喜按,多无包块,无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正常或亢进。

3、排除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扭转、急性坏死性肠炎等急腹症。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扭转、急性坏死性肠炎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
多见于年长儿,以脐周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
且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常伴呕吐及发热,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肠套叠:
多发生在婴幼儿,突然发生间歇性腹痛,伴呕吐、便血,
腹部可触到腊肠样肿块。

3、肠扭转:
除一般腹痛、腹胀、频繁呕吐等症状外,可触及胀大的肠结,
腹部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

4、急性坏死性肠炎:
腹痛呈阵发性加剧,腹泻,明显中毒现象,
排腥臭味、赤豆汤样大便。腹部X线可协助诊断。

【辨证论治】

1、感寒腹痛:

主症:

腹痛急骤,阵阵发作,哭叫不止,
常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发生,遇冷更甚,得热则减,
腹部喜按怕凉,手足欠温,
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
脉沉弦,指纹色红或隐伏不见。

治法:温中散寒。

处方:

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
摩腹,揉一窝风,拿肚角。

随症配穴:

腹泻大便无臭味者,加补大肠、按揉足三里以温化寒湿。

2、食积腹痛:

主症:

腹部胀满,疼痛拒按,
厌食,嗳腐吞酸,
面色黄而暗滞,恶心呕吐,矢气频作,
夜卧不安,腹泻或便秘,
苔厚腻,脉滑,指纹淡滞。

治法:消食导滞。

处方:

运内八卦,清胃经,摩揉中脘,
分腹阴阳,拿肚角,揉足三里。

随症配穴:

呕吐者,加推天柱骨、清板门以降逆止呕;

发热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推脊以泻热消积;

泻下酸腐者,加揉板门、清大肠、推下七节骨以导滞通腑。

3、虫积腹痛:

主症:

腹痛突然发作,绕脐而痛,时发时止,
有时腹部可触到蠕动之块状物,时隐时现,
有便虫史,面黄肌瘦,食欲不佳,
或嗜食异物,如有蛔虫窜行胆道则痛如钻顶,
或伴呕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驱虫止痛。

处方:

揉一窝风,揉外劳宫,
按揉肝俞、胆俞和背部压痛点。

随症配穴:

纳差者,加揉脾俞、揉胃俞、摩腹、揉脐以益气健脾。

4、脾胃虚寒:

主症:

腹痛隐隐,时作时止,
喜温喜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食欲不振,易发腹泻,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软,指纹色淡。

治法:温中补虚。

处方:

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
摩揉脐,按揉足三里。

随症配穴:

腹泻者,加补大肠,灸关元、气海、脾俞、胃俞,以增温振中阳之功。

【预防调护】

1、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油炸食品、火锅等辛辣肥厚食物应该少吃。

2、衣被恰当,穿减合适,以手足微温为宜。

3、多参加户外活动,提高孩子对温度调节的灵敏度。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儿科推拿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