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资料—伤科按摩学综合笔试复习(33)

细目十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椎弓完整的腰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移位。

腰椎向前滑脱较常见,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为男性的四到六倍。

滑脱部位以腰四椎体多见,其次为腰三和腰五椎体。

椎体滑脱程度很少超过百分之三十,
本身一般没有症状,但可以进一步发展成椎管狭窄。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产生腰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解剖概要】

两椎骨间以前方的椎间盘和两侧的关节突关节组成复合关节,
各椎骨靠椎间关节相连接,并有韧带加强和保持其稳定性。

椎间盘是连接各椎体的主要结构,
正常椎间盘能保持一定局度,使关节突关节保持一定间距、椎间孔维持一定大小,
同时椎间盘有均匀分布应力、缓冲震荡的作用。

椎间盘退变会产生形态和功能上的紊乱。腰椎关节面与水平面呈九十度,
与冠状面呈四十五度,以便于腰椎的屈伸运动。

关节突关节在直立位要承担百分之十到二十的重力,百分之五十的前移分力和主要的扭转力,
椎间复合关节的任何一个损伤都将影响其他两个关节应力的重分配,继而导致结构退变。

【病因病机】

1、病因:

(1)、腰椎间盘退变:

中年以后椎间盘退变,水分减少,纤维环松弛,失去弹性,
椎间盘变窄,缓冲作用消失。

加之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
关节突变得水平,结合前韧带松弛等因素,进而逐渐发生滑脱。

(2)、腰椎结构改变:

腰五有强大肌肉和韧带支持,相对较稳定。

腰四位于腰椎前凸的顶点,活动范围较大,所受压力集中。

发生腰椎滑脱的患者前凸较正常人小,腰骶角大,腰四通常高于两髂嵴连线,缺少骨盆及软组织支持,腰椎前屈时小关节阻挡腰四前滑力小,故易于滑脱。

腰椎小关节呈W型、关节间隙呈矢状位者,滑脱较易发生。

(3)、其他:

女性腰椎关节面稳定性较男性差,
月经期或绝经后内分泌改变,导致軔带松弛、骨质疏松,易发生腰椎滑脱。

2、病机:

腰椎椎体滑脱发生后,继而导致相应水平面的椎管变窄,出现椎管狭窄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1、病史:

多见于五十岁以上女性,常有慢性腰腿疼痛史。

2、症状:

(1)、初期无明显症状。

(2)、腰、臀部及大腿后疼痛,卧床休息可减轻或缓解。

(3)、严重者可伴有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甚至有会阴部麻木和小便障碍。

【诊断要点】

1、多见于五十岁以上女性,常有慢性腰腿疼痛史。

2、初期无症状,后期出现腰痛、臀部及大腿后侧痛,严重者可伴有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痛。

3、腰椎活动受限,腰部屈伸活动时症状可加重。

4、触诊时,滑脱上一个棘突前移,可触及小凹陷,或有台阶感,棘突压痛明显。

5、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重者腰骶部出现皱褶。

6、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是否出现椎体滑脱的重要依据。

1)、X线正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
但通过仔细观察,可发现在椎弓根阴影下有一密度降低的斜行或水平裂隙,多为双侧。
明显滑脱的患者,滑脱的椎体倾斜,下缘模糊不清。

2)、X线侧位片:侧位片可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
国内常用的是Meyerding分度法,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
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一到四(罗马数字)度。

I: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四分之一。

II:超过四分之一,但不超过二分之一。

III:超过二分之一,但不超过四分之三。

IV:超过椎体矢状径的四分之三。

3)、X线斜位片:
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称为苏格兰(Scotty)狗颈断裂征。

4)、X线功能位片:
可判断滑移的活动性,对判断有无腰椎不稳价值较高。
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有过伸、过屈位片上,向前或向后位移大于三毫米,或终板角度变化大于十五度。

【鉴别诊断】

1、退行性脊柱炎:

该病轻者可见晨起或休息后腰部僵硬不适,活动后减轻,活动过多可疼痛加重。

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脊柱变形、活动受限及功能丧失。

体格检查可见腰部保护性体位,屈伸受限,腰椎前凸变平,时有侧凸,主诉疼痛区可触及较深的压痛点。

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关节增生明显,后关节突肥大,椎间隙变窄。

2、腰椎管狭窄症:

此类病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减轻,反复发作。

间歇性跛行为本病特有症状。

体格检查常和主诉症状不相称,轻者直腿抬高可阴性,无明显肌肉萎缩,重者可有直腿抬高受限,但疼痛程度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

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管狭窄征象。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

松筋活血,通络止痛。

2、经络与腧穴:

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
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筋、昆仑、髀关、风市、粱丘、
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

3、手法操作:

(1)、掌推督脉,滚揉膀胱经:

医者掌推背部督脉,自上而下,约一到两分钟;
掌根按揉于腰部及下肢膀胱经,约三到五分钟;
施轻揉滚法于双膀胱经,由上而下,约一到两分钟;
按压点揉,施于背部督脉,约三到五分钟。

(2)、点按腧穴,捏拿下肢:

接上势。医生继以拨、点、揉法,施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筋、昆仑等穴,各一分钟;

再捏拿下肢后侧,约三到五分钟;

最后继以按揉患侧髀关、风市、粱丘、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等穴,各一分钟。

(3)、横擦腰骶:

医者掌横擦腰低部,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

1、疼痛严重者,可卧床休息,腰围固定。

2、症状缓解或轻症者,可加强腰腹肌锻炼。

3、避免弯腰搬重物,腰部保暖避寒。

版权:

本内容手打摘录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第四版教材《伤科按摩学》,仅保留考试所需内容。如您觉得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对作者进行打赏,让作者有更多动力去整理更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谢谢您的浏览。

双击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描付款。

本资源为小tc学习园地xtcgzs.cn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此内容。如您使用其进行盈利,本站将保留其追求您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