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柔性正骨传真、1、书籍封面、前言、目录-tc书屋无障碍扫描

书籍封面:

深圳宝安纯中医文化丛书

东方柔性正骨传真

Oriental Ultra Light Bone Setting Technique

毛泰之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简介:

       毛泰之

(AMOS MAO TAIZHI

简介:

新加坡卫生部注册中医师,新加坡手法医学研究院院长、新加坡泰一堂中医诊疗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特聘指导老师,深圳宝安中医院(集团)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兼流派工作室主诊专家,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特聘专家、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特聘临床指导老师,“杏林寻宝”中医药特色技术展示大会第九届入选项目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传统医药合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世界脊柱健康联盟顾问兼香港总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医学术促进会荣誉顾问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特色技术联盟副主席、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法安全操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

序一

       正骨乃运用熟练的手法,使移位的骨端正确地复位及治疗脊柱疾病与筋肉损伤的一种医疗技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故正骨之手法有重有轻,有刚有柔。柔性正骨采用“纤纤玉指缓缓进,斤斤傲骨徐徐归”技法,以柔克刚使所伤之筋骨复归于旧。目前,世界主流医学出自西方,但也存在机械、局限、过于刚性等弊端;东方柔性正骨有别于西医,注重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华文化与东方文明高度体现的医学瑰宝。

今年8月,在美丽狮城新加坡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上,余有幸认识东方柔性正骨倡导者毛泰之先生。毛先生学识渊博,举止儒雅,专注岐黄之术已30余载,故我们之间相谈十分融洽、投机。尤其是《易经》与道学方面,毛先生十分精通,能将道学丹修与柔性正骨技法融会贯通。诚如其所云:“自丹修中来,体道而明医”“道以术传,术以载道”“医道源流,由此一统”。

《东方柔性正骨传真》一书共15章,归纳其疗法的基本理论、手法技术及病案分析,内容丰实、图文并茂、阐释纂详,条条是道,字字珠玑,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规律性,是中医正骨理筋业界难得的一部佳作。该书“谈功夫,畅妙理,尽人可行”,手此一卷,循序习学,计日程功,收效彰显。书成,作者嘱余撰序,值此付梓之际,余聊书数言,以飨读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王和鸣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2017年10月28日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东方柔性正骨传真/毛泰之著 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ISBN 978 7 117 28908 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06571号

人卫智网 www ipmph 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人卫官网 www pmph 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东方柔性正骨传真

著 者:毛泰之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继线010—59780011)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 19号

邮 编:100021

E—mail: pmph @pmph com

购书热线:010 59787592 010 59787584 010 65264830 印

刷:三河市博文印刷有限公司

经销:新华书店

开本:710 × 1000 1/16

印张:21

插页:2

字数:355 千字

次:2019年10月第1版 2020年12月第1版第4次印刷定版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7—28908—5

价:78 00 元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 010—59787491 E—mail: WQ@pmph com

(凡属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市场营销中心联系退换)

序二

煌煌中华,巍立千载;赫赫文明,精深博大。夫中医者,华夏之瑰宝、文明之源脉。神农尝百草,《伤寒》出医方,扁鹊开四诊,《内经》奠八纲。望闻问切知其病、砭石膏丹除其疮,刺灸熨罐拔其痛,丸散引疗其伤。道自然、法阴阳、蕴五行、施辨证,其方简、其费廉、其效彰、其流长。疗疾救厄,保身常全;德润九州,绵延炎黄!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国兴必医兴,医兴则民信。中医之兴,枢在中央,责在地方。宝安者,南海之滨,千年古邑,深港根脉,改革滥觞,以革故鼎新,得宝而安成其名,更须勇立潮头,埋首探路争其先。

中医之道薪火相传,其华在医校,其根在民野,其干在病院。大道至简,大医精诚。医之道在精,院之道在纯。是故,率举国之先,筹纯中医之病院。冀以纯为宗,聚四海贤医,复师徒相授、心口相传之制,培中医振兴之基;以精为旨,掘乡野验方,专炮制煎炒、寒热温凉之道,造百姓黎民之福。

医院初兴,地处僻陋,然名家纷至,应者云集。泰之先生等方家更宝藏悉陈,以《东方柔性正骨传真》献之于世,并嘱吾为序。余诚知,医道深邃,医经难得,思邈皓首穷经始有《千金》,时珍岁历卅载方成《本草》,作序之托本应坚拒,然退思中医之兴,既为使命所系,亦为匹夫有责,遂不文不白,颜草书,谨为推荐。

路虽弥,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中医之兴,必在今朝!

姚任

2018年12月于深圳宝安

序三

月前有幸拜读书稿,获益良多。《东方柔性正骨传真》是以柔克刚的经典著作。该书以中医的“筋出槽,骨错缝”为中心框架,不仅记载了其立于中医骨伤科事业的继承创新之成果,更充分体现了毛泰之博士医道古肠的人文情怀。

人的一生可能会做很多事,但能用毕生的精力,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在繁忙的日间门诊后,夜寂挑灯,伏案疾书,去做一件能推动中医骨伤科事业发展且对人民大众康健有益的事,那就是“大医精诚”。

我第一次认识毛泰之博士是在2009年于韩国首尔举行的一个世界骨伤学术大会上,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对他的演讲感觉不错,但对他柔性的正骨手法很是存疑。

第二次是3年后参加香港的一个中医骨伤科学术会议,可能夜间有些受寒,经过一整天的会议,会后觉得颈背特别酸痛,正不由自主地做仰头扩胸运动。正巧毛博士路过见到,他轻快地走过来,细声对我说,让我帮您放松一下吧,我还在犹豫间,只见他双手在肩上柔推巧拿,再用掌根对着脊柱轻按顶提,前后不到5分钟,一股热流由背部走向头部,顿间觉得酸痛大减,精神为之一振。这正是毛博士“医者仁心”的“内在美”,也让我对“东方柔性正骨”有了进一步认识与体会。

今年8月在新加坡举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大会,我们又再次见面,并欣悉毛博士的大作《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即将出版。他馈赠书稿诚邀作序。我毫不迟疑承诺,并用端午节两天假期一口气看完。我只能激动地说,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一本少有的医教佳作。

《东方柔性正骨传真》一书共分15章,其中有“以柔克刚”筋骨疗法的基本理论、柔性正骨总诀、“东方骨道”筋骨养生治未病的方法,以及典型病案的分析。其内容丰富、中西并茂、阐释纂详,刚柔相济、大道至简。

他凭着对中医正骨理筋传统医学文化的探索精神与执着。“集众家之长、纳百家之精”、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柔性正骨疗法”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以现代生物力学科学为暴础,明确指出了“骨结构立体移位”的病因理论以及所导致的“骨移位相关疾病”。它不但在四收损伤移位治疗中可以“施其术而不知其苦,病可愈”,更重要的是对“脊柱相关疾病”的探讨研究,为专业性治疗与脊柱健康维护,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和发展方向正如书中“东方柔性正骨总诀”中揭示的“悉心软硬结构 洞察力学变化,把握传变规律,理法东西通达”。

东方柔性正骨正是采用“纤纤玉指缓缓进,斤斤傲骨徐徐归”技法,以柔克刚,使所伤之筋骨复归原位。并预见正骨手法,将会从目前主流的“力量模式”,逐渐向“能量信息模式”转化而快速发展。“欲正骨以疗疾,无不有求有应。”东方柔性正骨有别于西医,注重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华文化与东方文明高度体现的医学瑰宝。

毛泰之博士专注岐黄之术已30余年,诚如其所云“道以术传,术以载道”,知使命“感天独厚,泰之未敢藏私”,若能裨益后进,绝学光大可期。由此可见毛泰之博士的宽广胸怀,其正念与善心,将会培养出下一代杰出的中医骨伤科接班人,为21世纪“东方柔性正骨”创出新的辉煌。

值此大作付梓之际,余认为此乃一本临床柔性正骨经典书,也是励志书,更是一本大道岐黄的哲学书。他不畏艰难,坚持走自己行医的道路,其志可嘉。读者从中会得到行医的灵感与技巧,更让您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春华秋实”自然呈现。此书的出版是传统医学的一大贡献,是“筋出槽,骨错缝”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灿烂明珠。

谨此数言,以飨读者。并致祝贺。

世界脊柱健康联盟总会主席

首届世界传统医学手法大师陈忠良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总监

2017年11月16日

缘起

柔性正骨,是千百年来在中医骨伤与手法医学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支独特的医疗技术体系,是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宝库中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技术流派之一。传统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跌宕起伏,古老而优秀的诊疗技术时而昭行世间、时而隐没深沉。适其时,深藏的瑰宝自会彰显新颜,并以各种隐显方式接续医术道脉而流芳天下。

徒手医疗技术,流行于世者多且久矣,东西流派堪为大全。手法正骨乃徒手医技中之佼佼者。中华传统正骨主流,大多专注于骨折、脱臼的整复,除此以外之肢体疼痛与行动不利,悉归于骨病、筋伤或痿痹。其疗愈之法或针或灸,或药或石,于手法则独以按摩推拿应之。古传柔性正骨医术虽有涓涓流传,却隐匿不显、世人难窥。

古仙贤“道成天上,法留人间”。泰之蒙殊胜因缘,循药习医独好黄老,丹心不移三十余年。趁年轻炁盛逮先天丹头,行周天逆运至阳光发现。逆顺颠倒、忘形得意,以近于马阴藏相。丹头既得,遂步凌云壮志而投身医教商海,药医工商,靡不详究。柳暗花明,往来不知几回。

乘年千禧,越南洋,迁星岛,追缥缈之时空印记,寻莫测之灵魂源头。而不经意间,竟重回岐黄。

吾尝仰望浩渺深空,问道通何方?反躬自思,始知时空变幻之种种境遇、皆不过炼己虚心之不同名相。天地间一大红炉也。亦如先师东莱梦夫所指,历事炼心,一归丹本。

迨至临证骨伤,精思慎察病情之解剧宛转,忱心追溯病源之来龙去脉。及上手,患躯之痛痒寒热,莫不感同身受。竟至俯仰间,隐显恍惚之际,得悉骨道玄微。观骨之错旋壅集,摸筋之纵急翻转,至于骨脉筋肉之分明仔细,弹指间又十余载矣。

伺机一探古风、则沉疴顽疾、应手随起;行验奥妙,步步印心。虽老幼孕弱,欲正骨以疗疾,无不有求有应。挫锐解纷而患者莫知所苦,医患欢喜。其间临证应手之心得随记,积沙成塔已百万言矣。叹骨道精深,毕生难竟。

丹经云:“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薛道光《还丹复命篇》)丹修火候有文、武之别,烹炼采取皆在其中,为修丹要诀,丹家秘之。正骨下手,刚健冲扳为世所流行、众人皆知。而操持之力有刚、柔之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德经》)之经旨,虽横亘华夏、纵贯千年,世人“莫不知”,却鲜能分别而行。泰之秉承之东方骨道,力之所用皆徐徐而动、缓缓而行,“轻推慢移”乃至于绵绵若存。“纤纤玉指缓缓进,斤斤傲骨徐徐归。”力不过千克,而筋骨动移不疾而速。此骨道柔性医技与坊间流行之正骨法迥然有异耳。不唯形式有别,内在心法也大为不同。此法初未得名,以其行为主义皆合太上柔弱之旨,亦为丹修意得之渠成,道拜东方,故名之曰“东方柔性正骨”。“东方骨道”之由成,以此标榜。

手法正骨,所取工具乃医者双手,“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医宗金鉴》)。高超的手技是疗疴起疾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徒手正骨终究属于临床疗愈之学,手法操作必须在医学理论的指导及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实施。《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所以,医理与手法技术并重成为柔性正骨体系不可偏废的必然要求。柔性正骨学人既要用脑分析、诊断病情,更要动手,用心治疗。气力、体力乃至脑力、心神之力同时付出。

于此,本《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力图详述“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系列操作技术及其医学科学原理与中华人文背景,更将柔性正骨临床观察并初步总结的一系列筋骨紊乱现象及规律一一道来,以求“传绝学,晓简易,尽人可解”。有关“骨移位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柔性正骨临证诊治经验也将介绍给骨伤手法同仁。虽曰一篇之内难尽全相,于理于法,读者亦能深浅各取所需。尤其是在道学丹修与徒手医技之关系方面,为骨道柔性技法返本还源与深入探讨之要点所在,故以“谈工夫,畅妙理,尽人可行”为期待。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自丹修中来体道而用医。体用两分,而道本一貫。究竟性命,却病延龄,医道源流,由此一统。达人通天,名与实符,于斯再现。

核物究理,深求其故。推动柔性正骨技术向“全面性”“系统性”和“规律性”方向发展,是“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不是徒手正骨一招鲜或招式性的改良,也不是仅仅针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特殊症状的个别治疗方案,而是“全性”地探讨柔性正骨技术与临床的“规律性”领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深度。所发掘和构建的,是一个相对完整、具有独特技术特征的临床手法理法体系。“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力图对中医骨伤与手法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道以术传,术以载道。知使命,感天独厚,泰之未敢藏私。故不揣冒陋,欲尽所得而和盘托出。若能裨益后进,启发尘迷,功招朋类,则古传透筋挪骨之骨道柔性绝学光大可期。

本《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共分15章,以“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基本理论与手法技术体系之介绍为主,杂以病案分析。全篇虽欲系统,然因编写仓促,加之水平所限,内容多有不足,尚祈同道教正。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之面世重新,任重道远。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待踏实进行。

“柔弱者生之徒”“草木之生也柔脆”(《道德经》)。柔性与生机同在,为东方所主。全真随山祖师刘处玄曰:“柔来,则通天之清平也。”(《至真语录》)“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与骨伤手法医学的春天相伴随行。

在本书的撰著出版过程中,感谢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彭小梅、毛子渊、李文莉、毛立勋等在编写中给予大力协助,叶蔚、鲁晋蜀参与校订工作并提供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毛泰之

2019年4月于新加坡

目录

第一章东方骨道守中贵柔: 

概述 ,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

东方骨道 ,

东方柔性正骨技术体系,

东方柔性正骨总诀 ,

总纲 ,

行为总则 ,

“行动理念”,

东方柔性正骨总诀,

柔性正骨技术特征,

技术特征,

手法力的性质,

柔性诸解,

柔性真义,

手法的亲和力,

慢速正骨的优势,

柔性正骨临床特色,

高度的安全与舒适性,

快捷而稳定的临床疗效,

广泛的适应病症,

适应人群,

禁忌证,

第二章体道用医、三才一宗:

医家狂统,

再现古法正脊绝学,

东方柔性正臂与《医宗金鉴》””正骨八法,

道学正宗,

原创发端,

丹修法脉,

丹修道学与东方柔性正骨,

柔性正骨之三才定位,

古老又崭新的手法医学流派,

实现骨伤病因理论的重大突破,

为恢复中医正骨技术体系的完整提供支持,

经得起临床疗效的重复检验,

全面提升手法技术能力,

第三章 谈骨论筋,科学有理:

骨结构的立体移位现象理论,

骨结构的立体移位现象,

骨结构的立体移位病因理论与骨移位相关疾病,

骨移位现象有关的三个层面,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对骨移位规律的探索,

骨移位规律,

骨结构发生移位的结构基础,

骨结构立体移位的病理模型,

力学结构变化的””蝴蝶效应,

人体结构退变的””煮蛙效应,

骨移位对人体各相关结构的影响,

骨移位现象的力学原理,

骨架结构的力学变化规律符合机械力学原理,

导致骨移位的力的来源,

引发骨移位的力的性质,

,力的类规及力线,

筋骨结构的甲衡与失衡,

软组织的黏涨 一流动现象理论,

谁在限制骨的移动,

软组织的黏滯与流动现象理论,

移骨论筋,

软组织的弹性伸缩与骨结构的假性滑移,

肌牵张反射理论,

骨结构移动的两种类型与三种模式,

骨移动的两种类型,

骨移动的三种模式,

筋骨结构的整体观,

第四章,手摸心会、 辨构论治:

东方柔性正骨””的诊疗模式,

柔性正骨””三辨论治,

审症求因,

观念变革:人体结构的””设计性原罪,

柔性正骨侧重的诊断方法,

精细化立体触诊,

骨结构触诊,

病理性骨移位方向判断的通则,

软组织触诊,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以骨架结构为中心的五个触诊层次,

影像放射学检查,

侧重关注人体结构的生物力学状态,

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

手法触诊与影像诊断互参,

辨构论治的诊断定位,

四大诊断定位,

诊断性治疗,

强调每次手法治疗前的诊断,

多病杂烩一身,

第五章 透筋挪骨,轻推慢移:

东方柔性正骨技术,

基本操作要领,

指推技术系列,

掌压技术系列,

附:下肢关节顿牵手法,

东方柔性理筋技术,

椎管外理筋,

椎管内理筋,

分层次理筋,

理筋注意事项。

第六章 得心应手,撤领整纠:

心法,

思想观念与意识能量表达,

信念、能量与技能 ,

认知与预设的思路方法

,心法定律,

“柔性正骨的””能量信息模式”” “

手法天成 ,

柔性正骨程序法诀,

柔性正骨四大程序法诀 ,

四大法诀的综合运用 

筋骨之链及其互调 ,

骨链、筋链与筋骨链

结构相应与结构锁  

透筋挪骨,

筋骨互调的形式 ,

不同流派筋骨技术进步的路径。

筋臀合缝归槽,

第七章 骨盆精修,内外分判:

骨盆旋移的诊断,

骨盆旋移所涉及的关节  ,

骨盆口诀,

骨盆的多点触诊与精确诊察,

,骨盆及相关结构的体征观察,

骨盆的检查试验与手法触诊

骨盆旋移的X线片精确分析,

骨盆旋移类型,

骨盆内关节错位 ,

骨盆外关节错位,

骨盆内外关节综合性旋移    

骨盆与上下结构的联动规律,

骨盆与上下结构的联动以骨盆为中心,

腰骶髋联动,

股髋联动,

腰盆联动,

骨盆旋移与长短腿,

骨盆的柔性正骨手法,

指推法,

掌压法,

骨盆手法操作技巧与要点,

骨盆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第八章 寰枕颈椎五路纵横 寰枕技术:

寰枕关节的结构特点与枕骨移位

枕骨移位对相关结构的不良影响,

枕骨移位的正骨手法,

枕骨移位的类型,

颈椎技术,

颈椎移位与颈部各结构的异常退变  

颈椎的分路触诊  

颈椎五路调整技术  颈椎曲度的调整  颈椎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第九章胸椎肋笼骨链相连:

胸椎与肋笼结构的诊断

人体肋笼结构及其骨移位特点   

肋笼触诊与肋笼结构常见的力学结构性病理变化   

胸椎与肋笼结构移位类型   

胸椎与肋笼移位的整体性及其联动规律    胸椎与肋笼调整手法 胸椎的调整

肋骨的调整 胸骨的调整 理筋技术  

胸椎与肋笼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第十章腰椎曲序撤力松筋  腰椎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摸腰椎曲度,

腰椎力学结构性病理表现及其机制 摸腰椎序列  

腰部触诊 摸腰骶角  

摸腰部软组织 摸相关软硬结构  腰椎相对移位

动态触诊 腰椎移位的形态

腰椎绝对移位

腰椎手法与技巧

腰椎口诀

腰椎柔性正骨手法

腰部理筋手法

腰部正骨及理筋手法的操作技巧

腰椎曲度的调整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有关腰椎曲度的观点,

腰椎曲度的调整途径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观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坐骨神经痛,

腰骶角增大的病理意义,

腰骶角增大与脊柱不稳固

精确千预腰骶角度,

腰骶角与腰曲

腰椎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第十一章盘根问骶盆柱所系:

低椎结构特点

骶椎移位的类型

导致骶椎移位的几种常见病因

如何对待翘臀

骶椎移位的手法调整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第十二章脊柱重建鸣默互移:

脊柱内力的传递现象及规律

口诀

脊柱内力的传递现象及规律

脊柱内异常力存在与传递现象的临床意义

脊柱各区段间生理曲度的标准与变化的规律  

不同区段生理曲度的标准

脊柱各区段曲度之间转化的规律,

脊柱曲度的人文表达

脊柱蛇  

脊柱的三维整体重建

序列重建

曲度重建

结构重建

功能重建

脊柱力学状态判断与调整的7个层次

脊柱三维整体重建手法经验及典型病例举隅  

第十三章上肢正骨诀撤不换:

上肢骨移位及相关疾病特点:

上肢骨移位相关疾病特点,

上肢骨移位常见规律

上肢正骨口诀,

肩关节  

肩关节结构特点

肱骨移位的常见病因、触诊方法、移位类型与整复手法

肩胛骨移位的影响因素、触诊方法、移位类型与纠正手法

锁骨移位的触诊方法、移位类型与手法调整

肘关节

肘关节结构特点及其触诊

肘关节紊乱的骨移位类型

肘部骨移位整复手法

生理性肘关节形态异常

掌指腕部关节

掌指腕部关节结构特点

掌指腕部关节紊乱特点  整复手法

上肢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第十四章下肢正骨筋骨相应    

下肢骨移位及相关疾病特点

下肢总诀  

髋关节  髋部筋骨结构与功能特点   

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髋关节力学结构紊乱的特点及类型   髋关节正骨手法

髋部疾患手法诊疗的经验要点与典型病例举隅

股骨空间状态的判定

膝关节   

膝部筋骨结构与功能特点   

膝部骨结构移位形态

膝关节偏移

膝部应力异常的5种结构形态组合

膝关节正骨手法

膝关节疾患手法诊疗的经验要点与典型病例举隅  足踝  

足踝结构与功能特点

足踝力学结构紊乱类型

足踝正骨手法

足踝疾患手法诊疗的经验要点与典型病例举隅

第十五章手法养成明理躬行    明理难  

学习柔性正骨技术的难点    手下觉明难 突破成规难   

静心难  手法技术的演练

基础训练

在自己身上演练体会

体会抻筋的手下感觉

同道、师友之间相互演练

“从保健套路开始,在亲友身上演练”

临床见习实习

手法的养成

多方面经验的综合养成

多结构、多方法互参

信念与躬行

功夫型技术

一万小时定律

参访

对手法初学者的忠告

坐环静修

不同导向的思维模式、

医师(诊疗者)导向

患者导向

手法医疗技能的再提升与终身学习

后记

参考文献

版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