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吕美珍,33、项目十四 小儿肌性斜颈-tc书屋,隋文龙较对

tc提示:

书友您好,欢迎您阅读《小儿推拿》一书。本书由隋文龙较对并授权我们发布至tc书屋共广大视力障碍者阅读。
本书为公开发表您无需开通tc书屋会员则可阅读本书全文。如您对tc书屋的其他书籍感兴趣欢迎您成为我们的会员,成为会员后则可阅读本书屋的全部书籍。
联系微信:18847444026

文章开始

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常见的颈部畸形疾病,以小儿头面向患侧歪斜为主要症状。引起斜颈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部分由炎症、骨与关节病变及视力代偿等导致。临床以小儿头面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为特征,或伴有脸部发育不良,患侧明显小于健侧,眼睛斜视等症状。多数可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上触及条索或硬结。本病多为先天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一侧肌筋挛缩造成,将其归类为“筋缩”范畴。

目前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保守疗法和手术两种,预后较好。小儿推拿疗效确切、无痛苦,是治疗首选。

一 病因病机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认为主要与胎儿发育和分娩有关。

1.胎位不正  由于胎儿在宫内胎位不正,局部压力异常,血运受阻,致使供应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痉挛或狭窄,使其发育不良;或静脉受挤,使胸锁乳突肌供血不足,局部肌纤维坏死,日久形成瘢痕导致斜颈。

2.产伤  临床发现本病多见于难产,特别是臀位难产的约占75%,故推测其可能因为产道或者产钳挤压等外伤致局部炎症或出血水肿,损伤后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形成而致斜颈。

3.遗传  调查发现约20%的患儿有家族史,或伴有其他部位的畸形,故认为本病具有遗传倾向。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局部筋脉拘急挛缩,有虚实之分,虚实夹杂,以经脉瘀滞为主,虚证兼有筋脉失养,虚证责之于肝脾,实证责之于瘀血痰凝。

二 临床表现

1.肿块  从出生后就可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触及数目不定、质地坚硬、形状不一的卵圆形或者条索状硬物,或者明显比健侧短薄。

2.斜颈  2个月左右发现患儿头面偏向患侧,下颌偏向健侧。

3.颜面不对称  逐渐出现患侧面部小于健侧。

4.活动受限  3个月左右出现头部不能直立,更无法向健侧倾斜。

三 鉴别诊断

本病多与锁骨产伤骨折、颈部软组织感染、先天性颈椎畸形等进行鉴别。锁骨产伤骨折可见锁骨局部球形畸形,局部压痛,X线片可确诊。颈部软组织感染是由于如颈淋巴结结核、扁桃体炎等引起颈淋巴结肿大、疼痛,一般伴有发热、局部可触及肿大、压痛的淋巴结等。先天性颈椎畸形是由于先天颈椎发育畸形等原因造成的斜颈,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

四 治疗

1.治则  以舒筋活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调补肝脾、调和气血。

2.处方

主方 ①放松:患儿仰卧位,术者坐于患儿前或患侧,先用食、中指指腹从患侧乳突沿胸锁乳突肌推3~5遍,然后用手指揉法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操作3~5遍,再拿揉胸锁乳突肌3~5遍,揉面部约3分钟,拿揉斜方肌3~5遍。②点穴:点揉患侧风池、翳风、耳背高骨、扶突、人迎、天鼎、缺盆、肩井等穴,每穴揉3次点1次,依次操作5~8遍。③捏揉结节:用拇指和食指捏揉每个结节,反复操作3~5遍。④拨筋:以拇指弹拨法在胸锁乳突肌处反复操作3~5遍。⑤转颈:患儿坐位,固定其身体,术者一手托扶其下颏,另一手托其后枕部,使头颈直立,然后以颈椎为中轴将患儿头部转向健侧,下颏转向患侧。旋转到最大生理角度后,适度停留,反复操作5~10遍。⑥拔颈:一手置于患侧肩部固定,另一手置于患侧头部,患儿头颈直立位,术者双手相对用力逐渐将头部推向健侧至最大限度,适度停留。反复操作5~8遍。⑦结束:用指揉法揉胸锁乳突肌2~3遍,然后拿斜方肌2~3遍,再拿揉上肢2~3遍。

配方 肝脾不足者,点揉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各50次,摩中脘1~2分钟。

方义 使用推法、揉法和拿揉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进行理筋放松,可以缓解痉挛。点揉相关穴位和拨筋,起到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消肿散结的作用。转颈和拔颈,牵拉胸锁乳突肌,改善颈部活动功能。点揉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可以调补肝脾、益气养血。

五 注意事项

1.本病宜于早发现,早治疗。

2.平时可用颈托置于患侧或用手帮助患儿头面部向患侧旋转,在抱小孩和喂奶时尽量使其偏向健侧。

3.操作时要配用介质,手法须轻柔,避免暴力施术。

版权

发表回复